人和人不是在一个跑道上的
近读《滚雪球》,巴菲特的人生经历给我印象很深刻。
巴菲特11岁时,用手中的一百多美元,为自己和姐姐买了3只股票,后来出售,自己和姐姐各赚了5美元,14岁时,通过送报纸以及推销杂志,积攒了1000多美元的财富。他从小就对挣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小的时候,其父亲曾带他到纽约的股票交易市场去参观,他被大厅里滚动的数字震撼了,一个个数字的变化,代表着投资者的财富在增加或是减少,他痴迷于数字,他认为只要善于投资,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巴菲特的家庭背景:父亲是股票经纪行的老板,后来成功竞选为国会议员,爷爷是当地最大的杂货铺老板。在他们晚餐的餐桌上讨论最多的的话题是政治、金钱、哲学。而且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格外感兴趣,而且喜欢通过计算发现事务之间的规律。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股神和其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过人的禀赋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应当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也不可排除其后天的努力。
爱读书。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爱阅读的人,即使成不了股神,最终也差不到哪里去。
爱思考。即使是送报纸这么一项简单的工作,他也能仔细研究路线,提高送报纸效率,报酬自然也有挣得多一点。并且通过送报纸,他还能发现客户的兴趣,创造新的商机。在当时,他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其卓越的才能,在同龄人当中早已脱颖而出。
青春年少时,他身上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情况不是很好,一段时期,他显得格格不入,人际关系也不好。而且偶尔还会恶作剧,不被老师喜欢。在其迷茫的青春期,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对其影响很大,聪明的人不仅仅是感悟一个深刻的道理,而是用行动去践行这些理论,他尝试着按照书中的观点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大学时期他已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而且也成为了各个圈子的中心。
一个人童年时的经历,对人的成长、影响格外深远,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甚至会影响一生的职业选择。比如,他曾在爷爷的杂货铺打工,工作强度很大。他深刻体会到了体力劳动的辛苦,因而也厌恶这种纯体力方面的工作,他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从小,他就意识到,唯有自己给自己工作,才能获得足够的财务自由和生活自由。
其父霍华德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也是格外重视,工作再忙,也是尽量抽时间和家人团聚,这一点,和许多牛人有想通之处,比如,比尔·盖茨对CNN说,他每周平均读五本书。孩子还小时,他每天总是去接送他们上学,他也是他们的科学老师。至于周日晚上,全家必然在一起度过。
看了牛人的成长经历之后,掩卷深思,有时候我们在起点方面就远远落在了别人的后面,人和人本来就不是在一个跑道上比赛的。尽己所能,培养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持续的行动能力。即使比巴菲特跑得慢点,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