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东诗坛的一颗遗珠 ——晚明澄海诗家程大道
文 / 许涛
若论岭东诗集的选辑,前有清初陈珏纂集的《古瀛诗苑》,后有民初温丹铭选辑的《潮州诗萃》,收录潮籍诗人作品,上自三唐,下迄晚清,网罗放佚,粲然大备。嗣后饶锷、饶宗颐编纂的《潮州艺文志》,罗列历代潮人著述,掇录序跋,间著考证。其内容条流昭晰,闳博精详,读者莫不叹为盛举。 然而,就是这样卷帙浩繁,集地方文学文献之大成的鸿篇巨制,亦难免有遗珠之憾。遍翻上述诸家著述以及地方志书,晚明澄海诗家程大道,其生平著作,也为史料无征而付之阙如。所幸者,程大道于明末编修的《神山集》与《程氏家乘》,经历代传抄而得以存世,为研究程大道生平及其诗文著作的风格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一
一、生平及家族溯源
程大道(1574-1646),原名以说,字必修,号青萍,明澄海冠山人。万历庚寅岁(1590),年十七,进澄海县学。著有《青萍诗》二卷,初刻王浙泉先生叙,次刻谢解元宗鍹叙。《神山集》一卷, 郑孝廉允升叙,行于世。又文四卷、诗一卷,进士吴缟菴父母叙,未刻。隆武二年(1646),卒于家,享年七十三。[注]
程大道先世为徽州歙县人。初祖程元凤,字申甫,号讷斋,登宋理宗绍定元年进士,宝祐、咸淳间两度为相,授观文殿大学士,累官少傅,进封吉国公,为官勤政爱民,以直言敢谏知名。二世程述祖,仕承奉郎,因避乱迁居福州。三世程功赞,字拱夫,以进士第仕奉议郎,宋景定年间通判潮州,因之立籍于海阳上外莆都。
宋元交替之际,程氏为避兵火战乱,不得不一再迁徙,首迁福州,再徙潮州。然而,紧随着南宋小朝廷流亡海上,元军大举南下,战火亦随之蔓延潮州。自景炎三年(1278)潮州城陷算起,元朝统治潮州共九十年(1278-1368),起头几年,全潮处处陷于战乱局面,中间几十年基本安定。元朝后期,兵祸再起。此时,八世程有良,号刚判,因配妻冠山许氏,故而迁入冠山,遂为冠山程氏始祖。到程大道这一辈,已是十六世孙,迁入冠山为第九世了。
进入明朝之后,经过近二百年的休养生息,冠山程氏的人口与经济得到大幅度上升,除了秉承传统耕读传家之外,一些人开始谋求于海上贸易活动。
程氏家族,自程大道的祖父辈已开始从事商业活动。祖父程继汤,在经商途中因遇海难身亡。其父程如堦,为人刚直无私,事亲以孝,承袭家业,继续从商,因其经营诚信,童叟无欺,人称太公。尤其堂叔程如昶,号肖庄,少年进学,未能于科举方面有所成就,转而经营盐铁生理,起家数万金,遂为乡中豪富。
二
二、著述与师友评价
程大道自幼聪慧,少年跟随王明举先生求学,喜欢吟诗作对,是先生最得意的弟子。王明举,字浙泉,海阳(今潮安)人。万历二十二(1594)年举人,任黄陂知县。为人“耿介不阿”,在黄陂有惠政,缉奸捕盗,“民赖以安”。事迹载《汉阳府志》。王明举诗歌造诣如何,囿于文献缺乏不得而知。但他为程大道写的《叙青萍初刻诗稿》中有一小段自述:“余操铅椠、历计偕,亦惟攻制艺、修羔雉。然往来燕、越、吴、楚间,所遇山川名胜,聚会赓酬,未尝不矢口效嚬。归来幸厕集芳社,会与二三友,感物寄兴,更相简点,亦一愉快事也。”可见,王明举亦是擅于诗作之人。
天启三年(1623),程大道刚好五十岁。他检点平生,有意将历年吟稿刊诸枣梨。经过一番整理,他将诗稿带往海阳请王先生作序。王明举于是想起从前的情景:“忆昔岁共业谈天草堂,时多干将利器。而程子必修最妙龄,尤喜吟咏。”当年的学生中,程大道最年轻,对诗咏极有天资。如今久别重会,他相信程大道厚蓄待发,“必有独得其趣者”。审读之后,他对《青萍诗》作了评价:“简阅来稿,沉思雅调,雄浑悲壮,皆从渊涵邃养中流出,漱龙之浪映秋水之波,如登巨阙而视岩岩,如布流星而辉皙皙。”大道之诗直如其名,如上古之青萍宝剑,“由斯略施磨濯,即开匣腾空挥舞于坛坫之上,令锈矛短戟退步,与中原七子争雄矣。”
明代七子有前后之分。前七子为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皆是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反对台阁体诗文和八股习气,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使其复古主张风行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想之主流,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通过王明举序文,不难看出程大道诗作的艺术风格,受中原七子所影响,以古为师,不流于萎靡之风。
崇祯四年(1631),程大道五十八岁,距离《青萍诗》初刻已过八年。这个时期是程大道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很多诗文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或家居杂述、时序答赠,或山水偶成、赋物抒怀,每有所感,吟咏不辍,遂有了再刊之念。这一年的中秋节前四日,好友谢宗鍹为之作序。
谢宗鍹,字儒美,澄海蓬洲人。崇祯己卯科(1639)解元。自幼习诗,博览汉魏三唐之作,尽力追摹古人,每苦吟即捻须呕肝,极尽勤劳矢志。著有《观古堂集》《遁斋集》《御冷斋诗集》。清初潮州著名诗家陈衍虞为其序《观古堂集》云:“往者声韵之学,我郡阙如。儒美先生,独称诗于万、泰、启、祯间,名藉甚。”所作的诗,醇雅秀丽,备受岭东诗坛所推崇。
谢宗鍹撰《冠山程必修二刻青萍诗稿序》,说道“余十年前始识必修,见其眉宇间冉冉作彩霞色,以为类有道者。”此后经常邀约神山,以文会友,以诗言志,两人遂为知交。谢宗鍹认为,“吾潮之山,得名者无数。其最深蔚而秀媚者,曰冠山。其人之裒然以诗名者,曰程必修。”
对《青萍诗》,谢宗鍹评价甚高,“其胜情孤韵,素心霞气,隐见于笔墨行楮之间,虽其声响步骤,不能无出入于汉魏六朝、三唐诸大家,而至其格致孤逈,若飞仙羽人,餐云母吸沆瀣,绝不食人间烟火者,盖得之山水之助居多。是山之得名,皆必修之文采有以宠灵之,而使之不朽焉。”在谢宗鍹看来,程大道见识广博,文采脱俗,陶然有魏晋之风。大道之名与冠山之名,必定会因为大道之诗而流传后世。其字里行间既多赞誉,不无仰慕之意。
崇祯四年(1631)冬月,澄海县令吴载鳌即将离任。某夜,程大道、程制命、程采三人邀同谢宗鍹,与吴载鳌留别于冠山程氏祖祠,杯酒叙欢,赓歌属和,以抒夙昔之兴。即以庭中二株马缨树为题,五人应声成韵,共赋“马缨树尚青”之章。临别之际,程大道拿出《青萍稿》五卷(其中文四卷、诗一卷)向吴载鳌索序。
吴载鳌,字大车,号缟菴,福建晋江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授澄海县令。五年(1632),徙浙江按察司照磨。吴载鳌生平精于易学史志,工诗善文,著述颇丰。
吴载鳌认为,程大道的《青萍诗》“宛转多致,在郡与谢儒美颉颃驰驱。”对其未刊《青萍稿》也给予很高评价:“清虚灵气,光怪闪烁,殆与青萍剑色辉映,人间不觉月波忽光、风柯自鸣,亦必修自有之陶、谢、韩、柳也。”他指出程大道诗文的创作特点,兼有陶渊明、谢灵运、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创作风格。就明季岭东诗坛而论,程大道与谢宗鍹的创作水平,不相上下。
晚明是冠山经济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不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乡里士绅,都为冠山的景观建构和文化建设而努力。根据明代乡贤李日烜所写《仙岩第一泉记》:“冠山夙多奇观,远迩杰阁梵宫,相继焜燿,意得一泉,方为全胜。”崇祯十三年(1640)春月,开浚仙岩第一泉,这是神山十景之中最晚形成的一景。这一年,程大道已六十七岁。之后,程大道、李日烜、程制命、张质之等人,胜日相邀,抚景兴怀,吟咏品题,并拟定神山十景,神山因此成为澄海名胜。
程大道一生嗜古,不喜时文,因科举不利,遂放弃了仕途理想,转而放任江湖,寄情于山水。直至晚年仍然志存高远,笔耕不辍。他想给后人留下更多有价值的文字记忆。因多次参与冠山的景观建构,神山的每一处景观无不留下他的诗文,神山的一草一木成为他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迹。《神山集》就这样诞生了,好友郑允升为之作序。
郑允升,字星桥,澄海中外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十二年(1639)知铜陵县,修县志,有惠政,入名宦传,升云南御史,改太平府同知。
《神山集》记录了胜概、建置、艺文、诗歌、祀典、题名等有关神山的历史文化。明代的刻本今时是否存世,不得而知。郑允升序也不见了,前贤对于该集的评价,后人已无从得知。所幸者,在历代的传抄过程中,冠山留下《神山全集》的手抄残本,乃先生发轫之功不可没。就现存的残本看,虽然增补了一些清至近代的作品,但所占居多仍是晚明的作品。该集卷三艺文有小序,略云“冠山,自兴建至今,文人载事虽甚不多,安必堪传不朽,然汇而集之,亦庶几文献之一徵矣。”保存史料文献,希望能为后人提供借鉴,这可谓是程大道编纂《神山集》的初衷。
程大道人生的压轴之作,既不是文也不是诗,而是一本家谱。而这也是程氏家族几代人未了的心愿。他于谱中写道:“自蒙泉公修谱时,已七十余年矣。宗支十加四五,而生卒行踪失纪者,不能无也。愚年已七十,念祖宗脉络,世远年湮,废失益深。承宗人之恳,僭为挥毫,非敢言修也,聊以续蒙泉公之未及耳。”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程氏家乘》编修完成,程大道已七十岁,他诚恳地说,只是代宗子完成先人未了的心愿而已。程大道续修的家谱,溯源流、列世次,表节孝、纪善行,生长老死,记录详细,宗祀墓忌,条陈分明,自明代传承至今,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后人据以续修为《程氏和庆堂家谱》。
南明隆武二年(1646,谱载崇祯丙戌年),程大道卒于家中,享年七十三。
时值江山易主之际,四方多故。南澳南明游击黄海如率众攻城拔寨,混乱之中,竟祸及先生一家,子孙无继。哀哉。可怜一代文学大家,竟落得身后失传。
《程氏和庆堂家谱》封面
三
三、遗诗赏析
程大道少年力学,嗜古博今,十七岁就考进澄海县学,可惜屡试不第,一生与仕途无缘。对此,世交好友郑允升,深感惋惜说道:“仲郎(大道居家排行第二)弱冠入泮宫,五就省试,不意十年献赋,空作范生寒也,惜哉。”由于科举不利,程大道放弃了仕途理想,放任江湖,寄情山水,“弹琴咏诗,洒然自得。时或裹粮挟策,遨游两粤七闽之间”,广交文朋墨友,平日相与唱和者,不乏文豪名士。
如,天启五年(1625)初春,冠山书院后堂倒塌,程大道与张济咏、李日㷆等人主持重修,落成之后雅集本邑文人雅士,赓歌吟咏,程大道有诗《集朱晦庵书院》:
渴仰高山望指归,
当年定论认依微。
古松遇雨添新绿,
文柏侵阶长旧围。
鱼向塘边窥活泼,
鸢飞天际见光辉。
何人不爱春风暖,
六籍开时道已非。
谢宗鍹游览神山后,依韵写了一首《逰神山》:
流泉在道石钩衣,
登顿从朝至落晖。
雨足诸峰茶笋候,
烟生一派栝松围。
靑牛客礼仙坛斗,
白鹿宗瞻讲院扉。
相望莱芜隔苍莽,
晚潮声送独吟归。
这两首诗见存于《神山全集》中,是谢宗鍹与程大道难得的友谊见证。
《神山全集》书影·神山十景诗
程大道所著《青萍诗》二卷均已失传,后人在《神山全集》中找到一组《神山十景》诗,正是其幸存的传世诗作,虽管中窥豹,但其诗思雅调,清新脱俗,沁人心脾,可见一斑。从中更感受到程大道对家乡的热爱,神山的一草一木,块石片瓦,通过诗人的苦心凝炼,一一化作醉人的诗篇。
院堂一鉴
读罢山中春昼长,
莺飞树色绕芳塘。
门前一鉴冰壶水,
疑是风光九曲堂。
桂阁三台
桂香高阁倚云开,
奎壁遥分太乙来。
海上文峰何似者,
斗牛原自近三台。
仙岩凝霭
石岩斗大漫垂藤,
遥忆仙源近武陵。
何事桃花能入梦,
觉来春霭正初凝。
玉洞含烟
攻玉洞天树色幽,
洞门常见有烟浮。
不知白壁何年玷,
曾入他山受涤不?
龙坞疏篁
路入呼龙洞壑幽,
疏篁石畔霭烟收。
樽前酒尽青山暮,
一榻寒生古洞秋。
虹桥流水
一脉仙江绕刹东,
沙砻流水驾长虹。
青藜挂杖寻诗处,
多在平桥绿树中。
禅楼倒影
巍楼清影倒江浔,
波荡难移水底阴。
不向此中参入定,
更於何处觅禅心。
西麓悬崖
悬崖片石傍西山,
树色苔痕印古斑。
燕坐每从云抱处,
科头箕踞绿阴间。
海轮朝昇
昧爽登山好放怀,
衡阳云雾属谁开。
今朝极目扶桑上,
顿觉红轮仰面来。
寒泉时涌
寒泉蕴蓄几多时,
开得仙源慰所思。
自古江山认故主,
会逢高士正呈奇。
程大道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和他表现的内容和手法分不开。
他喜欢徜徉于山水间,体道适性,舍却世俗之物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有如“清水出芙蓉”,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他的诗富有意境,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一种思想感情上的宁静和谐。如:
登桂香阁
弘仁高阁欲凌霄,
万象包罗秀色饶。
东壁光依北斗近,
青山高并紫云遥。
得志迁莺求好友,
逢春枯木恣柔条。
游来阁上和风早,
带得氤氲犹未消。
诗歌是诗人性情的流露。读程大道的诗,清新流畅,直写性灵,不求藻饰,富于才情。每一处景物只寥寥数语,便教其风貌跃然纸上。把将诗句再三吟哦,更觉韵味悠长,神山十景历历在目,奇思妙想,引人入胜。如一股清泉,一洗明朝前期“台阁体”萎靡之风,难怪王明举评价他的诗能“与中原七子争雄”,细细品味,已达平淡之境,确有“盛唐”风骨!
四
四、结语
程大道是明代诗坛中的一颗遗珠,是岭东诗词之路上一位超凡拔俗的诗人。程大道在晚明文学史上是一位潜心脩习,默默耕耘的人物,惜乎入清以后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所幸的是,其所著《神山集》《程氏家乘》,因为历代传抄而得以传世,虽然已非旧时貌,但为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史资料。
谢解元宗鍹说道,“吾是知必修之诗,必传于后无疑也。夫必修之诗既传,则后人读其诗,想见其人,因而得知有所谓冠山者。”窃以为然。程大道的事迹不应该为世人所遗忘,他穷其一生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对乡邦文献的贡献,对家乡冠山的浓浓乡愁,让每一个开启《神山全集》的读者,也能够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内心深处那份相似的家乡记忆!
[注]:按家谱,崇祯丙戌年终,享年七十二。经查核,应为南明隆武二年(1646,丙戌),享年七十三。
图文:许涛
本期编辑: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