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穿什么样的衣服,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自我认知影响衣着

我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由于难以一眼就“看穿”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本质,所以往往会从自己看到的表面上去分析其性格。对于交往当中的人们来说,表面上最为明显的特点除了长相,就是衣着。
不同的人,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穿着习惯:性格朴素的人穿着亦是如此;喜爱潮流的人会穿一些“奇装异服”;在意财富的人会倾尽所有穿名牌、正品。
同样,有怎样的社会身份,也会决定你有怎样的欣赏水平。
在人类学、社会学当中,部分学者认为,所谓的物品是从不同层面去认识的。最基础的,就是其本身;更深一层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再深一层的,就是某种意义的涵盖。
在上世纪末,人们之间流传一句俗语,“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这就告诉我们,人们倾向于通过别人的衣着去判断其身份与阶级。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有一部分人对于“假货”、“高仿”等衣服、鞋包深恶痛绝,就是因为自己付出了高昂代价才得到的“服饰地位”却可以被穿“山寨货”的人以低廉的价格获得,所以自己的付出相当于“打了水漂”。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善于给一些人和事贴标签,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态度。尽管人的观点是主观的,很多情况下只是管中窥豹。但是衣着与人的性格之间,的确是会存在某些联系的。。

“穿什么就是什么”

这是之前流行的服装品牌森马的广告词,因为衣装与人的性格之间存在一致性,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勇于通过大胆新潮的穿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对于那些十分在意衣着质量的人而言,其最希望每件衣服都是限量版的奢侈品,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假如让他们穿最普通的衣服,那么他们断然不会乐意,这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同样,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们,他们认为穿着只是表象,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尤其很多老领导和学者们,总是会穿着传统的灰色中山装。这就是他们在衣着上的观念导致的。
在当今社会,那些年纪比较小的个体,往往性格比较张扬。处在同龄人众多的校园当中,往往会希望通过自己出众的衣着来吸引他人的目光。
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将性格与衣着之间的关系看得比较重,所以会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
当然,这种偏好是会存在差别的。比如某一天心情好时,会穿一些平时比较少穿的服装;但是遭受到一些不快时,则会不太在乎衣着。
很多性格乐观开朗的人会比较喜欢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性格比较低调沉默的人则往往会选择一些深色的衣服,希望自己不在人群当中显得那么出众。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来猜测个体的心情与近况。
假如喜欢穿鲜艳衣服的人突然穿了深色的衣服,这可能是因为他最近遭遇了不快乐的事情。
同样,平日不在乎穿着的内向之人,如果突然穿了好看、高调的衣服,就证明他最近可能处于比较好的心情当中。

“初见定终身”

前文曾经说过,我们很难在第一次与陌生人进行交往时就得知其性格特征,所以往往第一次见面就会注定两人之间在此后的交往基调,这就是所谓“初见定终身”。
但是初见是要综合许多方面的因素的,不但包括他们的外貌、衣着、肢体语言等等,还包括他们的言谈举止和素养等等,但是这些都是要通过长期交往才能得知的。
作为相对吸引眼光的衣着,很可能就成为奠定两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异性交往的过程当中,假如一方的衣着得体大方、楚楚动人,那么在之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就会发展顺利。所谓“鲜衣怒马少年郎”,衣着是十分能够吸引他人注意的。

自我认知影响衣着

前文提到,对于个体而言,性格会导致某些穿着上的偏好,从而长期穿着某种类型的衣服。
长此以往,这种衣着风格也会影响个体性格。比如一个长期穿着宽大衣服、热爱嘻哈文化的青年,突然被要求每天穿正装,他们便会经历最初的不适,到渐渐适应,最终性格也沉稳许多的转变。
当然,反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得知,衣着特征也是会影响人的性格的。
综上所述,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有怎么样的衣着特征,就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Erikson, E.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selected paper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