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鉴别真假
金铜佛造像,铸造工艺复杂,熔铸锻炼非常繁复。从泥塑到冶铜,从塑胎到脱蜡,最 后再到修饰打磨与鎏金镶嵌等,每一道工艺,都展现出深奥的古代造像工艺,这些金铜佛造像,是古代雕塑技艺中的极 品。
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不同的时期铜质不同。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手感沉,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年代久的佛像,手感也较轻。这和古钱币收藏有共同点。藏传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内陆有很多家拍卖公司都加入了佛像拍卖这一板块,如保利拍卖、嘉德拍卖等,其中瀚海拍卖设立的佛像专场的表现很有代表性。高价成 交品也层出不穷:金铜佛像的拍卖天价,首创于2004年秋季,一尊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像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800万港币;2006年,是内陆佛教艺术品市场开始运作的初期。北京翰海推出的“永乐气象——明初宫廷鎏金铜佛像和法器”金铜佛像专场,成 交的7件拍品中,有6件成 交价过百万元;其中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又以1.2359亿港元的天价乐成拍出,统一场拍卖中的一对明宣德鎏金铜金刚舞菩萨立像则以5355.12万港元成 交;2007年,又相继推出“经辩”和“菩提主义”金铜佛像专场,成 交率均在80%左右;当时在匡时国际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代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以2750万元高价成 交;2008年的“拈花微笑”“善乐之邦”金铜佛像专场和“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汉传佛教造像专场,共推出307件拍品,总成 交额1.3亿元,其中一件“明代铜漆金西方三圣佛立像”以918.4万元成 交。2009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代铜鎏金青龙护 法神立像以2576万元成 交;2010年秋拍中其成 交总额更是高达1.509861亿元人民币,其中一件清康熙时期的铜合金大成就者嘎巴拉像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以1792万元成 交有了质的飞跃。
为了保证佛像铸造后是中空的,那么在蜡模具中 央还要灌注这种泥浆,用泥浆填充中 心空间。在当代雕塑铸造里,我们用砂浆混合物代替了牛粪混合物,失蜡法本身程序仍然如出一辙。古法多以自然材质为主,而随着我们当代科学技术的提升,合成物代替了很多自然材料。
佛像底沿向内敲击出一个边包住了底板。这叫作包底法,这种方法是历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从8世纪一直延续至今。封底上的图案是从元代 开始出现在藏式造像封底上的;这类包底的佛像多还可以作为判断产地的一个辅助依据。
到了明清两朝,汉地佛造像艺术鲜有卓绝作品,参阅全球各地博物馆馆藏和近几十年艺术拍卖市场的明清汉地造像,大多铜质差,工艺糙,造像比例失衡,面相呆滞,衣纹粗梳,线条缺乏流畅感。
西晋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它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得以迅速生长,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 层。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最早一批高僧,他们得到了胡族统治者的大力扶持。西域僧人佛图澄被后赵石虎尊为"大和尚",他不仅宣讲佛教,还参与军政机要;佛图澄的弟 子道安被前秦苻坚迎至长安,领众数千人,他制定了僧团法规仪式,为以后汉族地区的寺院制度奠定了基础;5世纪初,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在后秦君主姚兴的扶持下主持译经,他不仅系统译出了大量大乘空宗佛典,还培养出僧肇、竺道生等一代建设中国佛教的优 秀学者。十六国还是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时代,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早期石窟寺开凿于这一时代,现存佛教造像也始见于此时。在佛教东进的旅程中,十六国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从此开始,"佛教征服中国"的脚步加快了。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镶金方法,就其加工方法和工艺原理而言也称火锻金。在我国其始于战国,其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光辉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