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年那节/王爱芹

进入腊月,山东青州的年味就浓了,人也跟着忙碌起来。忙忙碌碌中,记忆中的年越来越清晰,那是一串晶莹美艳的冰糖葫芦,甘美中透着些许的酸涩。

那时节,年仿佛是从腊八开始的。贫苦的日子里,吃不到八宝粥,泡一瓶腊八蒜还是可以的。将去皮的蒜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倒醋淹没密封,春节吃饺子时,便能吃到翡翠样的泡蒜了,辣味淡淡的,掺和着醋的微酸,平常的饺子吃着美味起来,生活也仿佛滋润了。

过了腊八,寂寥狭长的青石板小巷里热闹起来。挑了担子卖杂货的,横了磨石磨剪子戗菜刀的,唱了小曲锔锅锔盆的,架起火炉烹爆米花的……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人,紧巴的日子因了年关而变得有滋有味了。

而这些只是一场年会的小插曲,真正的重头戏是在年集。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针头线脑、面人糖稀、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娃娃玩的拨浪鼓、小孩子戴的皮帽子,小姑娘扎的红头绳、老太太别的发簪,大红的灯笼、喜庆的春联、精美的窗花、五颜六色的年画……令人眼花缭乱。最招人耳目的是炮市。集市的南头,五花八门的烟花爆竹铺排开来,二踢角,钻天猴,大地红,滴滴金……各种鞭炮烟花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喜庆。卖家使出浑身解数比拼着自己的商品,这边的大地红还没炸完,那边的钻天猴又升上了天。孩子们怎能经得住诱惑?缠着父母不放,最终捧了或多或少的爆竹欢天喜地地回家。于是,接头巷尾每天都断断续续地传来几声鸣响,孩子们的快乐漾满街巷。

可热闹是他们的事儿,仿佛与我们无关。父母生养了两双儿女,加上瘫痪的奶奶和没有媳妇的伯父,组成了一个八口人的大家庭。这样一个家庭全靠做民办教师的父亲和做裁缝的母亲支撑,艰辛自不必说。越到年关,母亲几乎没有时间照管家务,除了摊煎饼,蒸年糕这样的大活儿外,其他的事全由父亲领我们兄妹处理。推碾、推磨、喂猪、喂鸡、蒸馒头、包水饺、扫房子、辞灶爷、贴对联、挂灯笼……我们的童年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溜过,每次望着小伙伴围着小货郎的担子或烹爆米花的火炉,听到街头巷陌的劈啪声和喧闹声时,心里总是怅怅地,涩涩的。

一个彻骨的冬夜,不知是几时,我被一阵“嗒嗒”的缝纫机声惊醒,母亲还在昏暗的灯下给乡邻做衣服。“娘……”我一时语塞,母亲见我钻出了被窝,慌忙站起来用冰凉皴裂的手把我按进被窝,帮我掖好被角,安慰了我几句,又忙碌起来。我心头平生第一次涌起一种酸酸涩涩的感觉。从那天起,我读懂了母亲的忙碌,再也不觉得委屈和怅然了。

然而,母亲最终累病了,在春节前夕住进了医院,那一年,我十一岁。父亲和哥哥陪母亲做手术,伯父听信谗言装病,长我两岁的姐姐自觉撑起了那个没有大人的家。我们一边轮流照看发烧的弟弟,一边忙着置年货。善良的乡亲们纷纷赶来帮我们推碾、推磨、摊煎饼、蒸年糕、贴对联、包水饺……那个春节,让我品读了家乡人的淳朴与善良,以致多年以来,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幅幅感人的场景,总走进我的梦乡,挥之不去。当我们一如既往地穿上新衣,搀着虚弱的母亲迎来新年时,我哽咽了。

从那时起,我不再燃放滴滴金了。那种半尺余长,纸捻里填了火药的烟花,曾是多少女孩子艳羡的新年礼物啊。而我却悄悄地转给了弟弟,默默地看他点燃,细细的纸捻喷射出“嗞嗞”的金花,在大红灯笼微弱的灯光中,在喜庆的春联的映衬下,煞是美丽。我靠着门框呆呆地望着,泪眼蒙蒙地笑了。在拜年的长队中,我默默地躲在不被人注意的一角,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争抢大娘婶子桌上的糖果。仿佛从那时起,我感到自己长大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孩子们的忙碌就几乎结束了,离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是可以任意挥霍的。除了跟父母走亲访友外,我们最盼望的是看大戏了。戏台扎在学校前面的空地上,我们搬着高凳早早地守护着自己抢占的地盘,当台上的锣鼓敲响,器乐奏起来时,手脚几乎冻麻了,不时把手拢到嘴上哈哈气,跺跺脚,挺着脖子耐心看。其实,剧情大都也看不懂,却喜欢看演员们穿的花花绿绿的衣服,时不时地凝视一会儿台上手握弦弓的父亲。父亲是村里唱大戏的顶梁柱,能唱能拉能编排,每次凝望中都有些许的自豪。对于多数孩子们来说,最过瘾的是看姨父惟妙惟肖的扮相。姨父天生就是一块演员的料,有一副好嗓子,又幽默风趣。他有时戴一顶黑帽,下巴粘一块黑豆皮,托一根长烟袋,扮一个能言善辩的媒婆;有时穿一身素装,高跷二郎腿,指手画脚,扮一个不通情理的婆婆;有时又在鼻梁上涂抹上白粉,粘两撇胡子,贼头贼脑,变成一个滑稽不堪的小丑……有姨父的舞台,就有不断的掌声和笑声,我们暂且忘记了冻得生疼的手脚。

年是中国人的节日盛典,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礼。在忙忙碌碌的奔劳中,我们渐渐长大,品尝到了生活的各种滋味,慢慢学会把苦累发酵为福乐,悄悄注入新的年轮,携载着浓浓的年文化,任由它滚滚向前。

作者简介:

王爱芹,山东省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州文学会员,小说学会会员,江山文学社团成员。作品散见《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山东教育》《当代写作》《齐鲁文学》《风筝都》《潍坊晚报》等各级报纸杂志,曾在《中国校园文学》首届教师文艺作品大赛、全国中师作文大赛、《风雅潍坊》散文大赛等各项赛事中获奖。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新媒体《行参菩提》

2019年元月1日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2019年赛季)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故乡情/苏中朝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圣果/吴其盛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字语人生/文/何亚兵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梁家河遐想/李守忠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舌耕为业乐融融/赵谦诚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莲寺庆典有感/李进宝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莲寺庆典有感/李进宝

(0)

相关推荐

  • 【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绿萍丨日暮乡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绿萍:原名孙志平,山西省文水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山西省文水县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曾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日暮 ...

  • 【陕西】张莉丨散文/怒放的野菊花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莉:陕西省扶风县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闲暇时喜欢安静地阅读,尤其酷爱古典诗词.热爱生活,热爱运动,愿意用拙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与大家一起分享. 怒放的野菊花 张莉 我写的野 ...

  • 【广东】张艳丨散文/缅怀父亲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艳:笔名红尘一凡,自由职业者,现定居湛江 .文字左边是流年,右边是烟火.喜爱与文字对峙,做一个低头浅笑的女子. 缅怀父亲 张艳 百呼不醒慈父梦,千载难忘养育恩-- 世间最难过的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白帝城怀古/王院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我踏上白帝城风雨廊桥的那一刻,三国中那些战争的硝烟,如同江面上丝丝缕缕的云雾,在我眼前沉浮飘荡. 沿着陡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包情/王小英

    老祖宗传传承下来的节日,我们一刻也不会忘怀.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端午节就是五颜六色的香包,香甜的小黄米焖米饭,会包粽子的人很少.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我,从小都没见过大米长什么样子.只有逢集的时候才会看见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腊八节情怀/李维维

    过年的味道一到农历腊月就慢慢漫延开了,到了腊八就慢慢变浓了,有了年的气氛了.腊八节是腊月第一个重要节曰,一到腊月人们第一件事就想到了腊八节,就早早为过腊八节准备大珍子和黄豆.俗话说,腊八一吃就糊涂了.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年六一/史晓瞢

    时光如流水,又到了六一儿童节,朋友圈中不断有家长上传花枝招展的小朋友过节日的画面:又有不少爱心人士,恰到好处地到聋哑学校.边远农家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实在为孩子们高兴.看着孩子们张张兴奋的小脸上洋溢着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年雪花飘/闫新周

    (一) 直到黄昏时,那久违的雪花慢慢吞吞地落下来.站在楼窗前,看着那飘飘悠悠的雪花,似乎还在留恋天上的美好,极不情愿的落下来,一片又一片,密密地飘落在地上.街上.路上.房顶.林间,又悄悄地融化了--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仰慕古隆中/李守忠

    古隆中的牌坊前,松柏森森,龙吟细细,迎来了我们这群诸葛孔明故乡的游客. 这是一段相距千里的行程,更是穿越1824年的对话. 站在襄阳古隆中门前,我看到了那个来自山东沂南县砖埠乡诸葛村的少年,跟随着叔父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为祖国点赞/苏佳鹏

    日月穿梭.时光流转,我的祖国--中国,即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中国人民亲眼目睹着她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切身感受着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在经济.科学.民生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带一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月亮的脸/欧君武

    2018年5月29日,让我遇见了56张"月亮的脸",一张挂在天上,55张开在人间. 今天晚饭后,我早早地来到女儿的学校,准备陪同七年级(1)班的孩子们上加自习.因为学校有规定,是不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九华山朝圣/孙玥

    如若不是本人亲身经历,我也难以想像三步一拜竟然有如此殊胜功德. 2016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我从家里出发,二十下午到九华山,我是去还愿的,为孩子许的愿望很圆满实现,我曾跪在地藏菩萨座下发愿:请地藏菩萨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