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全消!PD1单抗耐药后换用PDL1单抗迅速起效长期CR! PD1和PDL1果然不等同!
在国内PD1/PDL1纷纷上市的今天,我们往往把PD1单抗和PDL1单抗视为同一种药物。但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和案例报道,提示这两类药物同宗但却不能完全等同。近期在BMJ杂志上就发表了这样一个案例。患者在PD1单抗耐药的情况下立刻更换PDL1单抗,病情迅速控制达到完全缓解!
01
患者就诊情况
患者76岁男性,每年吸烟约50包。因3个月前进行性左髋疼痛入院检查。
02
辅助检查
左髋的MRI显示左骨髋臼有6.1×5.6×7.5 cm的软组织病变;髋臼软组织肿块活检显示,腺癌分化程度较差;高通量测序显示无驱动基因突变。但肿瘤突变负荷高(23.16mut/M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表达为0%;PET-CT检查显示,左肺高代谢肿块,大小为4.3×3.5 cm,伴弥漫淋巴结转移。同时具有多发骨转移。脑部MRI显示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ECOG评分1分。
03
最终确诊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有弥漫性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 基因突变阴性
04
治疗过程
1.骨转移放疗+全身化疗,化疗四次病灶反增大!
2.更换PD1单抗,病情控制,疗效维持8个多月后疾病进展!
3.患者体质差拒绝化疗,更换PDL1单抗,迅速起效,6个月达到完全缓解!
由于患者体能状态较差,ECOG评分为2分,患者拒绝二线化疗治疗。医生出于假设,PDL1单抗能够与CD80结合克服PD1单抗的想法,在综合考虑下,于2017年8月为其更换了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奇迹出现!患者症状好转,在使用6个月后复查CT提示病灶完全消失,已经达到完全缓解。
迄今为止,该患者已接受35周期的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未发生任何与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并持续完全缓解。
对于该案例的情况,作者在讨论部分也进行了相关的理论阐述。其中有一点非常吸引人。作者提到,PD-L1抑制剂阻止PD-L1与其受体PD-1和CD80的结合。虽然CD80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共刺激受体,但它也可能充当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负调节剂。而CD-80的过表达被认为是对PD-1抑制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PDL1单抗保留PDL2功能,间质性肺炎发生率更低!
从分子机制上,PD1单抗阻断了一切与PD1结合的受体及其通路功能,其中包含PD1-PDL2的结合。而该通路参与了免疫炎症的介导。一旦破坏,引发免疫反应。而PDL1单抗则很好地保留了PDL2的功能,维持了稳态,因此理论上会更加的安全。正如国内张晓实教授在某次采访时讲到,由于PD-1抑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T细胞上的PD-1,使得T细胞重新获得活力的同时也失去了调节其作用的开关,从而在机理上更容易引起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而PD-L1抑制剂由于不作用于人体T细胞,而作用于肿瘤细胞上表达的PD-L1,更具针对性,在机理上也更不易引起T细胞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PD-L1单抗在安全性方面可能更具优势,PD-L1单抗的毒性反应可能会低于PD-1单抗。而这一理论安全性推测也得到了临床数据的证实。以下两个国外发表的META分析可佐证。
META分析一: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2000-2016年23个免疫单药的肺癌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分析得出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方面,PD1单抗有更高发生率的趋势,(16% vs 11%,P=0.07)。另外,间质性肺炎(pneumonitis)的发生率,使用PD1单抗的患者要高于PDL1单抗治疗,分别为4% vs 2%(P=0.01)。
META分析二:另一个研究分析了免疫单药在2010-2016年19个肺癌免疫单药实验。结果显示,PD1单抗的间质性肺炎总体发生率明显高于PDL1单抗(3.6% vs 1.3%,P=0.001)。PD1单抗发生3-5级肺炎的频率也高于PDL1单抗(1.1% vs 0.4%,P=0.02)。
参考文献:
1.Singh N, Seetharamu N. Complete response with anti-PD-L1 antibody following progression on anti-PD-1 antibody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MJ Case Rep. 2020;13(8):e236101. Published 2020 Aug 24. doi:10.1136/bcr-2020-23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