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刘氏庄园《收租院》
《收租院》是一组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型现实主义泥塑群像,今陈列于四川大邑县刘氏庄园,群雕以连续情节展示出历史上地主收租的全过程。
《收租院》根据当年地主收租情况,现场构思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它们以情节连续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共塑造114个人物。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
《收租院》因时代背景的需要而诞生。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氏庄园占地百余亩,极尽奢华。1958年刘氏庄园设立“地主庄园陈列馆”,以期展现大地主刘文彩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陈列馆制作蜡像模型、陈列收租工具等,让实物说话。然而,庄园内部空间太大,展品稀少,使得陈列缺乏感染力,于是决定塑造地主收租系列的泥塑群雕。
《收租院》泥塑正式动工于1965年6月,采用中国古代民间庙宇泥塑的传统方法,即用稻草与棉絮和泥在木扎骨架上塑成,眼睛是黑色玻璃球镶上去的。人物结构则运用西方写实雕塑的手法,造型准确,具有真实感。《收租院》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塑像手法与现代雕塑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从而取得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创作组没有采取传统设计方法,而是请当地农民和川剧团演员现场自编自演,模拟情节和人物位置排放。雕塑中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搭架、上大形粗泥、细泥刻画等分阶段交叉进行。雕塑中土洋结合,各有所长,美院师生长于结构学,民间艺人则善做衣纹、布饰。
《收租院》通过大邑刘文彩折磨农民阶级的个体形象,从而反映了整个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的本性,生动地再现了旧中国农村两个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关系,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范例,是特定时期的政治色彩造就的产物。《收租院》塑造过程中,农民群众一直是最好的鉴定人,雕塑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农民来参观。当年国庆,《收租院》在北京展览,观众如潮,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其后影响迅速波及到国外,曾在德国卡塞尔、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威尼斯、越南等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