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欢语】(1460)复:咬人的孩子为哪般
昨天我的“何言欢语”说到一个3岁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玩时,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抢了玩具,就会去咬其他小朋友,家长很郁闷,想矫正。
我请师友们给这位烦恼的母亲出出主意,现汇总如下——
“咬”是口欲期孩子探索世界和表达情绪的方式,出现“咬人”行为,可能是由于孩子经历恐惧、愤怒等情绪,不知如何表达,而出现的退行现象。家长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学会对孩子说“不”。在孩子出现“咬人”行为的现场,态度坚决的阻止孩子,甚至可以稍显严厉,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不妥当,会惹家长生气,从而孩子因为畏惧家长而减少这样的行为。特别注意的是,在孩子和家长之间发生矛盾,导致孩子咬家长的时候,家长是可以还击的,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孩子明白“咬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第二,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说“不”。孩子的不当行为要阻止,最好的方法是教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教孩子学会说“这是我的玩具,不能借给你”,“把玩具还给我,我现在生气了”等正面表达语句,让孩子知道他可以拒绝,可以生气,可以表达情绪,避免孩子由于压抑情绪而导致各种不良反应。
有时,老人带孩子时喜欢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回避,比如孩子的玩具被抢了,老人可能会给孩子另一个玩具分散孩子的愤怒情绪,有时会有效,但这并不是帮助孩子接纳自己情绪,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甚至有可能会把孩子的情绪压抑下来,让孩子在事后更加沮丧。
3岁的小孩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小孩主要活动是游戏。家长先跟小孩子了解咬人原因,通过游戏让他认识咬人是不对的,再引导他采用正确处理方式。
这个3岁的孩子遇到冲突时,可能只学会了“咬人”这种方式来应对,然后用起来觉得有效,所以继续使用。家长可以用行为训练的方法进行纠正,让他知道这种方法不好用(如咬人会受到惩罚),或者适当示范和引导他使用新的方法(适当进行奖励),以达到应对冲突的目的。
1、确定孩子的行为是偶发,还是多发,是模仿还是本能反映。
2、正面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妥当的,可以选择一些其它方式来表达,并练习数次,替代原来行为。
3、与孩子探讨事件中自己的情绪感受与认知,并尝试去理解对方,包容对方。
4、给孩子发展群体沟通的机会,多鼓励,多指导,但不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