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酒器大全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茶友会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公众号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谷类酿成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在此时盛行。殷商时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各式各样青铜酒器,不免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而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积淀。

青铜时代酒器种类很多,有温酒器、盛酒器、饮酒器、挹注器、承尊器等,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青铜时代的典型酒器类型及酒器特征。

一、温酒器

1、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爵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爵”的定名始于宋人。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酒器,通行至西周。西周中期后即基本不见。但《左传》记春秋事仍言及爵,如此书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2、角

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柱。

《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最初当为普通斟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3、斝(jiǎ)

斝(jiǎ)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pàn)(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斝(jiǎ)

斝(jiǎ)是中国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源于同形陶器。

4、鐎(jiāo)

被现代学者通称为鐎(jiāo)的青铜器,其形制特征是:圆腹,扁体,小口,直颈,有盖,上腹部有流,曲喙,肩上有提梁,或以链索与盖相连,腹下作三或四蹄足。约始见于春秋晚期,多见于战国时期。

鐎(jiāo)

鐎(jiāo)之用途,荣庚已指出是温酒之器。由典籍看,鐎(jiāo)还可用来煮郁金以何于鬯(chàng)酒。

二、盛酒器

1、尊

尊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等几类。有肩大口尊的器形,初始当与陶质或原始青瓷的大口尊有关。

2、觥(gōng)

觥(gōng)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现在通常称为觥(gōng)的青铜器,其一般形制是:椭圆形腹,圈足或四足,前有短流后有半环状环鋬(pàn),皆有盖,盖作有角兽首形。

觥(gōng)

有的觥(gōng)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觥(gōng)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gōng)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3、方彝(yí)

方彝(yí)是中国古代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方彝(yí)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

方彝(yí)

方彝(yí)的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凸起的扉棱,全器满饰云雷纹地,上凸雕出兽面、动物等纹样,给人以庄重华丽的感觉。

4、卣(yǒu)

卣(yǒu)作为器名习见于殷墟甲骨卜辞、西周金文及先秦文献。

卣(yǒu)是中国先秦时期酒器,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卣(yǒu)

卣(yǒu)虽是先秦酒器名,但青铜器无于铭文中自名为“卣(yǒu)”的,将青铜器中一具体器类定名为卣(yǒu)始自宋人。

5、罍(léi)

罍(léi)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yí),罍(léi)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léi)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léi)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léi)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罍(léi)

罍(léi)之名见于《诗经》,《小雅·蓼(liǎo)莪(é)》:“缾之罄(qìng)矣,惟罍(léi)之耻。”又《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léi)。”可知罍(léi)用以盛酒,且容量较大。

6、瓿(bù)

《说文解字》:“瓿(bù),甂(biān)也。”“甂(biān),似小瓶,大口而卑,用食。”《方言》:“甂(biān)……自关而西谓之甂(biān),其大者谓之瓯(ōu)。”这样看来,所谓瓿(bù)形似甂(biān)而体较大。

瓿(bù)

青铜器中无于铭文中自名为瓿(bù)者。宋吕大临《考古图》卷五收有龙纹瓿(bù)与兽环细纹瓿(bù)。

7、缶(fǒu)

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身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

缶(fǒu)

缶(fǒu)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是一种陶器的专名,广义是指形制与否有共同处之陶器。作为专名的缶(fǒu),其用途是盛酒或作乐器。

8、壶

从文献中可知壶主要用为盛酒器,《诗经·大雅·韩弈》:“清酒百壶”,说明了西周时壶的用途。东周文献《仪礼》、《周礼》亦皆记以壶为盛酒器。

青铜器中多有自名为壶的,据其形可将壶的形制特征概括作:长颈或较长颈,直口或微侈口,深鼓腹,下附圈足。其始见于殷代中期,流行于西周至汉代,其间有多种不同类型,按腹部形状可分为六类:椭圆腹壶、圆腹壶、圆角长方形(或称“椭方形”)腹壶、方形腹壶、扁鼓形腹壶。

三、饮酒器

1、觚(gū)

觚(gū)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gū)初现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觚(gū)

铜觚(gū)始见于早商二里岗上层期,在墓葬中往往与铜爵同出,特别是到殷代的商人墓葬中,觚(gū)、爵等量配对而出,成为当时礼器组合形式的核心,这种情况同时亦表明觚(gū)、爵在实际用途上是相关联的,觚(gū)亦应是酒器。

2、觯(zhì)

觯(zhì)是汉族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有的有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觯(zhì)

觯(zhì)作为器名见于东周礼书,如《礼仪·乡饮酒礼》言:“主人实觛(dàn)酬宾。”觯(zhì)的形制大致可分为三类:扁圆觯(zhì)、圆觯(zhì)、椭方觯(zhì)。

3、杯

青铜饮酒器中通称为杯者,依目前所见其形制可分成两类:

(1)觚(gū)形杯

大口,长筒状腹而束腰,圈足极低。器身外形似粗体觚(gū),但更粗矮,且没有觚(gū)那种高圈足。

(2)椭圆形杯

器腹与口部横截面皆作椭圆形,敞口,浅腹,平底,长边口沿接一对与口部平行的长弧形把手,通称为耳,故此类杯一般又称为耳杯。

四、挹(yì)注器

1、斗

斗的用途之一是用作挹(yì)酒之器。此多见于先秦典籍,如《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yì)酒浆。”

2、勺

勺的器型特征与斗相近,前有勺首中空以盛物,后有柄以便挹(yì)取,惟斗柄生自斗首之腰际(或下腹),而勺柄与勺首于口沿处相连。

据东周文献记载,勺用为挹(yì)酒器。如《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

五、承尊器

1、禁

用以承尊等酒器,相当于酒座儿。

铜禁是西周礼器,名禁,周天子只赐予周王室同姓的诸侯王及三公。

《尚书·酒诰》中禁酒之诰基本上可归结为:

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且不能喝醉;

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

执群饮:禁止聚众饮酒,若发现抓起来杀掉;

禁沉湎:禁止喝醉酒。

酒文化

在中国古代,酒器不单是一种器物,更是一种礼器,有“酒以成礼”之说,相应而来的就有了形形色色的酒器,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酒器同样深具内涵,所谓“藏礼于器”正在于此。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茶友会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公众号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