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怎么理解?为什么老子如此盛赞婴儿?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婴儿是老子心中的神物,因为婴儿是生命的开始。”天下有始,故为天下母”(五十二章),天下的开始和生命的开始与道最为一致,婴儿的太和之气尚未充盈。老子宣说《道德经》,以复性为本,此章以婴儿为喻,要求世人恢复自己的本性,回到生命的起点。
世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婴儿时代,但随着一天天长大,美好的婴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世人盼望自己快快长大,父母盼望婴儿快快长大,这已经是世人的“共识”。老子突然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显然告诉世人另一条真理。在世人眼中,长大是一种收获,在修道士眼中,长大是失去本性,失去淳厚之德。
世人由幼而壮,由壮而老,最后由老而死。肉体已经显形,从柔弱的和气转化为刚强的血肉之躯,劫数使然,长大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子《道德经》不是肉体之经,而是心灵之经。肉体虽然会“壮”,壮则会老,老则会死,这是肉体的法则。但心灵没有显形,心灵不皦不昧,不温不凉(王弼语),因此心灵依然是妙,妙则不会壮,不会老,不会死。
让肉体不会老是做不到了,让心灵不会老是做得到的。老子以婴儿为喻,希图唤醒世人的内明心,让心灵恢复婴儿般的活力。世人愚蠢的认为,肉体必然会老去,心灵也必然会随着肉体的老去而老去。老子此章经文宣说了心灵不老之妙法。
第五十五章
第一段: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二段: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第三段: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咽】不嗄(shà),和之至也。
第四段: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第五段: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经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经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河上公注:“谓含怀道德之厚也。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婴儿是道德的化身,含德深厚无比。所以神明保佑含德深厚之人,如同父母保护赤子。上章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此章进一步宣说如何修身。
修身要修婴儿身,修婴儿身,其德乃真。儒家修身是修仁义身,与老子的修身内涵完全不同。仁义礼是世人的修身,即使修到极致,也是仁义身,不是婴儿身。老子这里的修身更为彻底,修仁义身和修婴儿身的差别就显示出来。此句经文显示华夏文明的道家思想极为深邃,并不认为仁义是修身的终点。
这与“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的三绝修法完全一致。老子总是以婴儿和水作为守柔的象征,第八章宣说水之七善,此章宣说婴儿之柔和厚德(外三德相和内三德相)。水之七善和婴儿之柔和都是至德,所以说含德之厚。
世人是刚强的,世人只知刚强之利,不知刚强之害。世人渴望长大,长大乃壮,壮则刚强有力,可以胜人。老子宣说刚强之害,婴儿是最好的比喻。一句“含德之厚”,把婴儿的内在生命力呼唤出来。对世人来说,肉体不能恢复婴儿状态,心灵是可以恢复婴儿状态的。
世人恰恰忘记了这一点。世人如果能够天天面对婴儿,一定快乐无比,婴儿的厚德会传导到成人的心灵深处。家中有婴儿就充满活力,大人就会忘记身心之累。成人从内心喜欢婴儿,这是习以为常的,其实其中有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这就是因为婴儿“含德之厚”,能够激活衰老的心灵。
长大虽好,但心灵随之枯萎了。婴儿正好能够修复成人枯萎的心灵。严遵《指归》:“道德虚无,神明寂泊,清浊深微,太和滑淖”(滑淖:流动性极好的液体、淤泥)。道德、神明、阴阳、太和都包含在婴儿身内,因为“唯无欲者,身为之宅,藏之于心,故曰含德。”婴儿无知无欲,所以含德之厚,恢复婴儿之德就是恢复自己无知无欲的本性,这样才能恢复自己宝贵的生命活力。
据说老子母亲(道母)怀老子八十年而生老子,“生而皓首”,生下来就是一头白发,但一头白发的老子依然如婴儿般柔软。经文似乎与此一传说有关,老子就是白发苍苍的婴儿,其中的密意就是即使身体白发苍苍,通过修道依然可以保持婴儿般的柔软身体。
更重要的,婴儿般的柔软是心法,但心法能够影响身法。印度古代修道士的瑜伽练形术现在风靡全球,华人女性趋之若鹜,瑜伽馆遍布全国,深受热捧。瑜伽是恢复身体柔软的炼形术,中国古代的《易筋经》也是恢复身体柔软的炼形术,二者在恢复身体柔软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瑜伽和《易筋经》都是企图修复成人身体的婴儿身,瑜伽特别强调心法的重要性。但瑜伽和《易筋经》的根本目的不是修炼心法,而是借助心法修炼肉身。
老子的“皓首婴儿”的传说所含的密意,似乎暗示老子修炼极高,老子的心法修炼不仅实证玄同大定的宇宙真相,而且肉体也出现了验相:白发苍苍,婴儿般柔软。这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经文中“比于”的含义。比于就意味着老子不是真正的婴儿,但通过修道心法,肉体也恢复了婴儿般的柔软。
关于老子的传说和记载并不多,因为这是道家的无名戒律所致。“道隐无名”(四十一章)是道家的根本戒律,真正的圣人都是无名的,隐藏的。佛教说凡夫中有菩萨,菩萨并非都是显示菩萨身,而是会显示凡夫身。世人不要把凡夫当做凡夫看,因为你没有证量,无法看出谁是凡夫,谁是菩萨,因此恭敬每一个凡夫是修道的秘诀。
老子“道隐无名”,当年的证量不可思议,验相不可思议。“皓首婴儿”就是老子修道的验相,世人可能对此心怀疑虑,但瑜伽可以使八十岁的女性恢复柔软,老子修道证量远远高于普通的高龄女性,怎么不可能出现婴儿般的验相呢?
正是老子修道的心法使老子不仅通达“微妙玄通”的宇宙真相,同时肉体也出现了婴儿般的验相。这样“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句经文更好理解了。
这是老子拿自己修道的验相说法。《史记》说老子可能活了160岁,按经文的验相是完全可能的。老子修道心法的验相到底如何,我们今天无法知道,此章经文只是透露了一点点信息。
对于修道士来说,年龄不是值得关注的,万物都是道的显形,生命也是道的显形。显形就是昙花一现,100年和1000年都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