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呕吐入院,立即下了病危,父亲得知原因,痛扇自己嘴巴

5岁的小宝,被父亲送到医院时,呼吸很微弱。

医生了解到,孩子之前有呕吐,精神很差,现在已经昏迷。

经过检查发现,孩子血压持续降低,立刻下了病危通知,开始抢救。

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后,总算暂时脱离了危险,被送入了ICT观察。

此时,医生才有时间与家属交谈,手术发现孩子是颅内挫裂伤引发的昏迷。

医生很是好奇,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根据孩子父亲讲述:

事发前,自己在打游戏,小儿子过来让自己陪他玩。

本想打完游戏,陪儿子玩儿,可5岁的小孩子,哪里会懂得,便一直在“捣乱”,心急的他随手打了孩子后脑勺一巴掌。

小儿子立刻大哭起来,孩子妈妈过来安慰孩子,可没多久,孩子出现了呕吐的情况,两个人害怕孩子有什么问题,便开车来医院,却不料半路孩子就昏迷了。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医生不免叹息,孩子身体柔弱,颅内挫裂伤,系外力所致,或许正是父亲的那一巴掌害的啊。

脑袋,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所处位置,随便敲打,就可能会造成呼吸中枢震荡,造成颅内血管破裂,甚至引起衰竭并发症。

而如果打的是孩子后脑勺,那就还可能导致呼吸骤停、意外死亡等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得知原因的小宝父亲,痛扇自己好几个嘴巴,可那又能怎样呢?孩子已经是现在的这种情况了。

父母须知:打孩子分两种情况

在父母心里,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该不该打,父母需要知晓。

情况一:

孩子处于3~6岁之间,且屡教不改,行为恶劣的情况下可以打。

若此阶段,孩子出现,不听劝告接触危险物品、行为已经违背道德或者触犯到法律以及目无尊长、飞扬跋扈等,且屡教不改、明知故犯。

那么,父母要从这一阶段开始给他们“立规矩、讲道理”,规范其行为举止。

情况二:

3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此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以及耐心的引导。

如果父母贸然体罚孩子,非但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因此而恐慌、自卑,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育。

6岁以上的孩子不能打。

孩子到了6岁后,独立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此时的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羞耻感、自尊心,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

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行为去镇压、否定孩子,可能会让其懦弱自卑,有些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将来也慢慢习惯性用暴力解决问题。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做好这几点:

一:重饮食,给孩子补充营养

营养素,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

除了大家熟知的钙、锌、铁等,α-亚麻酸,也是孩子不可忽视的营养。

很多人,对于α-亚麻酸,或许不是十分了解,但它对宝宝成长,十分有益。

α-亚麻酸,是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自身无法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α-亚麻酸,可代谢生成DHA,在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视网膜含量高达50%,是大脑和视网膜最基本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大脑细胞的分裂和链接,增加智力和视力的发育。

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它可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补充充足的α-亚麻酸,可以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让宝宝更聪明。

所以,在宝宝成长过程中,α-亚麻酸不可少,主要来源是食用油,苏子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等,其中,苏子油含量最高,是孩子补充α-亚麻酸不错的选择,可直接加入到辅食中。

二、控手机,少接触电子产品

现代孩子,找找就接触到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

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可以熟练操作手机,看动画片,打游戏等。

然而,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对于眼睛危害巨大,一定要注意,尽量控制。

每次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1小时,休息10分钟左右再工作。时间一到就得收起来,不能拖拉。

要让小孩以正确的姿势去使用,看屏幕时,电子设备应略低于视线水平。

如果眼睛出现干涩、酸胀、有异物感、烧灼感、疲劳,应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诊断,如果已经出现斜视,就应训练视功能和斜视治疗。

三、保睡眠,提高孩子免疫力

尽量让孩子晚上8点到9点左右,进入深睡眠状态。

睡眠不良会让体内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几率随之增加。

一般到了晚上10点,免疫系统会生成淋巴细胞,长时间处于深睡眠状态,就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睡眠不足的话会让免疫力低下,从而让各种疾病接踵而来。

专家建议,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片刻。

四、多鼓励,使得孩子勇于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在学习上,可以常鼓励儿女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好佩服你啊!孩子往往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能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作为父母不仅要不断地给孩子打气,还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起到了品德教育的效果。

五、懂得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

家长总爱将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始终不离手心才感到踏实。

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