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广南古城,你了解多少?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现今广南县城(马军 摄)
广南县莲城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清道光五年(1825年),《广南府志·城池》载:“府治四周山势开敞,具有川原之象,然岗坡延绵,平壤无多,近治诸山布列,形似莲花,故曰莲城”。
山城何处话良宵,十字街前景最饶。
瓜枣青红光闪闪,酒帘赤白影飘飘。
昔日的广南县城一角
街区和建筑的历史渊源
广南县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县城内有较完好风貌的历史街区(东街、北街)和现存的古建筑群。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南朝梁废)。宋朝末年至元十二年,宋福州(今广南)团练头知特磨道事农士贵率州、县三十有七户十万诣云南中书省归附,改特磨道为广南西路宣抚司时就有“城池雏形”。
广南县农正修著的《句町王国驻地及王府所在地考评点滴》一文中,描写了广南在汉代设句町县时就有古城墙。
古城墙是围绕王府范围修筑的,北面从果者坡脚的石桥头(现北宁路加油站),往左边上坡到八家闸门,长约两公里;往南一段到十字街有100多米;东面到小东门;西面从原来的北门城楼阁顺城墙边到莲湖(原县人民医院)。
这些街道都是一丈多宽的石头路面。路面的交汇处在果者坡北侧的原北门外果者三岔路口;这里就是古代的十字街,街道纵横长约两三百米、宽五六十米,是莲郡古城非常热闹的集市。
据清道光版《广南府志》载:“广南在平关坡上……旧有城久废”。关于“旧有城久废”,有充分的历史依据。事实上广南的古城池一直从秦汉传到宋代,因宋朝皇佑年间,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时,才毁于战火之中。
此后,元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建新城,尤其是明洪武十五年扩建为广南府城,传至今日不曾有废,只是文革时撤去了城墙,然后城市不断扩大。
这说明,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广南一带的濮、僚等壮族先民,就在人口和生产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在现今莲城坝区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并以自己的语言为自己的城市命名。
由此可以推断,这里土地平阔而肥沃,聚居了大量人口,是古代建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建立国都的首选条件,同时因为建了国都而聚集更多的人口,所以才较早形成了城市。
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造的广南城门,周长四里,设西门、南门二座。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都指挥王俊奉命率云南后卫军到广南筑城建卫,府城逐一扩大。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以后,知府茹仪凤、宋湘、何愚、李熙龄等在广南府域兴学宫、创书院,设义学、倡文教、关心农稼、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重视市政建设;特别是何愚先后在广南两次任知府共十五年,善政最多。
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原东门城楼
清雍正十年(1732年),张允(雍正元年任广南知府,后任云南巡抚)随云贵川三省总督尹继善奏请建置广南府城获准;经两任知府吕大成、陈克复在任期内建成广南府砖城墙,周长四里四分七厘六毫七丝(合2686米),分设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南门五道城门及五条主要街道,每道城门设有门楼,城墙高一丈六尺八寸,墙顶设有垛口1603个,炮台8座。
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广南县城时,为适应紧急事件和疏散,另开设小东门和小南门两道城门,可惜城墙(楼)在20世纪50、70年代两次被毁。
东门城楼侧面
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至清光绪年间,在历任官员和莲城百姓的艰辛努力下,古城建设初具规模。
城内街道呈“十”字分布,有东、西、南、北、小南街五条街道和城隍庙街、西后街的布局网络,街道间交叉岔道又分为48条大小巷道互通连贯、交错有序,整体布局合理。
古城内有观音塘、清渠塘(又名龙王塘)、崔耕塘(又名古劳塘)、承恩塘(现莲湖)、东注塘(今莲峰中学校门前)、洗马塘、东门大塘子、西门大塘子、兵田、太平寨塘等水塘,有“十颗明珠”之称谓,形成了“池塘文化”。
池塘蓄水以解决牲畜饮用,栽菜浇灌之用。但由于年久泥土淤积,蓄水量逐渐减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池塘被填平为道路,或建盖房屋,所剩无几。
巷道有罗家巷、李家巷、余家巷、江安巷、弄匡巷、卖水巷、卖狗巷、卖香巷、青云巷等大小巷道48条,极具“巷道文明”。
千余年来,莲城人饮用水大都使用井水,多数居民家都挖水井,公用井有5口:东街弄匡巷1口、南街龙井巷2口、西街电影院路口西侧1口、北街大水井巷1口。
全城共有水井397口:如东门城外的盐井,南门和小南门城外的八大河、贵州湾;西门城外的田湾、马蹄井、双胞井;北门城外的八角井、大井边等。
侬土司府专供饮水用的水源,则到古城北部5里外的那凹村木桶井里取水。
古城的井虽多,但水质碱性大,遇到干旱季节许多井都干枯,民众要到一公里外的八大河去挑水来饮用,致使部分贫民以挑水卖为营生,故北街专设卖水巷提供交易场所,形成了“古井文化”。
“井”作为莲城饮水的见证,是莲城与水井紧密相存的继承和延续。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原三英阁和昊天阁,俗称姊妹阁。
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
重在保护
莲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商贾往来、市场繁荣、人丁兴旺,是连接广东、广西和东南沿海以及南亚东南亚的古驿道。
加大广南历史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的确定工作,科学规划做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对于促进广南县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我州对文化街区和建筑有法律法规给予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资料、实物、建筑物和场所。
历史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的确定以及保护,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古井、院墙、小桥、溪流乃至古树等。
原莲城西路
广南县历史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的确定是做好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重点,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要特别关注在实施中的方法和政策问题。
应采取由政府主导,按着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证按规划实施的同时,尊重居民的意愿,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广南县着力构建了“一城(县城旅游城市和句町王城)、两园(博吉金国家森林公园、八宝中国农业公园)、三镇(坝美隐逸文化小镇、八宝稻作文化小镇、千年壮寨民族文化小镇)、百景(县域百个景区景点)”的全域旅游人间仙境,在保护、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使古城建筑群风格辉映成趣、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