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小瘦苗”,反复生病,能吃不长,宝宝这几种体质如何调养?

30

读书答题  第 30 期

本期题目:

市面上儿童营养品琳琅满目,家长也爱动不动就带宝宝去测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下列关于儿童营养保健品认识正确的是:

A.孩子缺乏微量元素的原因,大多是喂养方法不正确,损伤了孩子脾胃。

B.维生素D补充不足,孩子可能会得佝偻病,因此应该频繁、大量给宝宝服用。

C.经常腹泻的小孩容易缺锌。

D.营养补充要在消化吸收能力好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不能真正吸收,没作用。

E.孩子补钙期间可以多吃菠菜。

快去答题

下期公布正确答案和幸运名单哦!

答题格式:

公众号下方对话框发送

“读书答题第30期 + 地区 +

所在群编号 + 你的答案”

上期“读书答题“的正确答案及获得面诊机会的读者名单,见文末!

【许尤佳教授独家语音分享,每次推送见!】

我们上期讲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天生就是气虚质,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感冒爱反复,更容易积食。

不少家长读者问我:“我家宝宝虽然没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但总会在某些疾病上反反复复,很难根治。这和体质是不是也有关系呢?”

确实如此。

由于后天生长环境不同、饮食习惯差异等原因,宝宝天生的气虚质会逐渐演变为各种其它体质。

这些体质的特点就会反映在宝宝的外形特征、心理特征和常见疾病上。

比如,有的孩子脸色青黄、形体虚胖,一诊断发现是痰湿质,难怪总会咳嗽顽固好不了,痰总也清不干净。

有的孩子瘦瘦小小,经常口舌生疮,夜里睡不安稳,可能是源于阴虚质的体质。

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能通过“望闻问切”判断出宝宝所属的体质,对症治疗。

其实,家长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的体质特征,也能判断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顾护。

1.

反复腹痛的“小胖墩”:

阳虚宝宝要驱寒补阳多运动

家长群有位家长曾提供了一个案例:

“以前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得比别人家的更壮实,还觉得是我们养得好。

直到发现宝宝经常肚子痛、拉肚子,又总被幼儿园同学叫‘小胖墩’,我们才觉得他可能是虚胖,体质不好。”

据这位家长说,这个4岁3个月的宝宝,体重已达49斤,确实偏胖了,还有些消化系统方面的小毛病——

反复腹痛,尤其在吃完生冷食物之后;大便软烂,往往含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这就是典型的阳虚质宝宝,其主要特点为:

  • 体形虚胖

  • 反复腹痛

  • 大便烂

  • 小便频繁

  • 怕冷

  • 遗尿

  • 喜热食

......

阳虚质是气虚质的升化,宝宝从气虚逐渐转变为阳虚,多是由以下4种原因造成的脾胃受损:

1. 恣食生冷物

不注意对脾胃的呵护,吃多了冰冷或性寒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西瓜等性寒水果。

2. 滥用抗生素

宝宝一生病就用抗生素,或不经辨证就使用寒凉的中成药。

3. 休息不足

宝宝过于贪玩晚睡,导致阳气亏损。

4. 活动过少

宝宝不爱活动,身体动力不足,津液循环不畅,影响脾胃运化。

护理方法

阳虚质宝宝的常见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较为棘手,家长要细心呵护。

1. 饮食

宜食性质平和偏温、易消化的食品,如粳米、糯米、燕麦、番薯、无花果、花生、广东菜心、花椰菜、南瓜等;

忌食过于滋膩、难消化的食品和寒热偏性眀显的食品。

2. 日常养护

阳虚质宝宝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秋冬季气候转凉的时候,要“避寒就温”;

而在春夏之季,要注意给宝宝培补阳气。

此外,家长可每日给宝宝泡脚驱寒

3. 运动

“动则生阳”,阳虚质宝宝可在晴天无风时,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许尤佳教授 推荐

调理阳虚疗方

谷芽鸡汤

材料:鸡肉100~150g,谷芽10g,生姜2片。

用法:鸡肉洗净切块,与谷芽、生姜一起放置锅中,加水3碗,慢火煲1小时即可服用。可分次饮汤吃肉。

注意:需在宝宝时脾胃功能良好时服用。

2.

宝宝鼻子问题多:

痰湿宝宝多健脾益气

判断孩子是不是痰湿质,主要看有没有这些特点:

  • 胸闷气短

  • 有痰咳不出

  • 易懒虚胖

  • 爱出汗且汗黏

......

和阳虚质宝宝类似,痰湿质宝宝同样外形偏胖,懒言不喜动。

这类宝宝喜欢吃肥腻的东西,小肚子总是鼓鼓的。这肯定是不健康的。

此外,痰湿质的宝宝经常会出现鼻子上的烦恼,比如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咳嗽痰多,严重者甚至会反复得小儿哮喘

其实这些疾病的根源,在于宝宝体内积郁的“湿气”

痰湿质的“痰”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痰,而是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

从气虚质转化为痰湿质,宝宝体内的阳气是不足的,且多由以下原因造成:

1. 饮食失衡形成内湿

宝宝饮食水分过多,或过多食用肥腻食物、生冷饮料,导致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

2. 环境潮湿形成外湿 

宝宝居住环境过于潮湿,或时常吹空调、淋雨等,导致外在的湿气入侵体内。

护理方法

对于这类宝宝,家长的调养方向主要在于健脾益气和祛湿化痰两大方面。

除了日常对宝宝鼻部疾病的正确护理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3种调理方法:

1.饮食

多吃平性偏温性的食物,如西谷米、黄豆、黑豆、豌豆、柠檬、蘑菇等;

过于油腻、酸涩、肥甘厚味、甜、黏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此外,不要暴饮暴食或进食速度过快,且不能过于补益,否则湿积聚阻遏脾阳运化。

2. 环境

居住环境保持干燥。穿衣宽松,要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3. 日常养护

嗜睡的痰湿质宝宝,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多进行户外活动,享受日光浴。

许尤佳教授 推荐

调理痰湿食疗方

山楂粥

材料:山楂10g,谷芽、麦芽、神曲各6g,茯苓1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用法:将山楂、谷芽、麦芽、神曲、茯苓水煎30分钟,取汁1000毫升,加粳米熬粥,用白糖调味即可。

3.

易得湿疹的“小不点”:

湿热宝宝要清热祛湿

在儿科临床中,体质为湿热的宝宝也不少。

湿热质也是由气虚质演变而来。气虚影响孩子的抗病能力和消化功能,长期积食和消化不良,使痰湿入里化热,就形成了湿热体质

湿热质宝宝体内热气散化不开,所以通常表现为:

  • 爱得湿疹

  • 黄疸

  • 便溏

  • 睡不安

  • 脾气大

......

湿热质宝宝容易出汗,且汗水中伴有色素,会将衣服染黄,内衣裤总有股味道。

身上不舒服,自然睡眠就不好,继而脾气暴躁易怒。

这样的宝宝长不好,形体也多是瘦瘦小小的。

护理方法

对于湿热质宝宝,最根本的调理是清热法湿:

1. 饮食

清淡饮食,少量多次饮温开水,宜食性质平和的食品,如:大麦、黄豆、赤小豆、苋菜、枸杞叶、莲藕、芹菜、胡萝ト、波菜等。

减少进食肉类,忌吃肥腻、甜食、辛辣刺激、滋阴类的食品。

2. 医疗

医疗养护方面,湿热质宝宝的用药较难把控,不能用过寒过温的药材,大补阴虚的药材更不行。

推荐可用的食疗药材有薏苡仁、白扁豆、茯苓、土茯苓4种,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

许尤佳教授 推荐

调理湿热食疗方

芹菜薏米汤

材料:芹菜250g,薏米25g。

用法:薏米洗净;芹菜洗净,切段。芹菜放入榨汁机,榨汁、取汁。薏米放入煲内,煲至熟透,再加入芹菜汁一齐煮沸即可饮用。

4.

能吃不长,瘦瘦黄黄,口舌生疮:

阴虚宝宝要补阴益气,呵护情志

宝宝如果是阴虚质,其实就是气阴两虚

这类宝宝的主要特征为:

  • 能吃不长

  • 瘦瘦黄黄

  • 口舌反复生疮

  • 盗汗

  • 手足心热

  • 易积食

  • 便秘

......

阴虚质宝宝胃口好,吃肉很多,但就是不长个。

胃强脾弱的孩子容易被忽视,家长往往觉得能吃是好事,久而久之孩子脾阴不足,体内热气积郁,便形成了阴虚质

“脾开窍于口”,阴虚质宝宝口舌总爱生疮,嘴唇红红的,正是脾虚不足的重要表现。

护理方法

这类宝宝对睡眠环境、衣服穿着要求较高,日常照护难度较大:

1. 饮食

宜补阴益气、养阴潜阳,清淡饮食,食用质平、偏凉、味甘的食品,如粟米、小麦、芝麻、苹果、葡萄、木耳、银耳等;

忌吃辛辣动火、煎、炸、烤、熏、油腻不化的食品。

2. 日常养护

日常生活中,阴虚宝宝由于阳气偏亢,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

3. 情志呵护

家长尤其要注意对宝宝情志上的呵护。

阴虚质宝宝容易心烦、没有耐心,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不要过于责备宝宝,而应该多给予宝宝更多关心,逐渐培养其静心凝神的情绪。

许尤佳教授 推荐

调理阴虚食疗方

沙参麦冬扁豆山药粥

材料:沙参10g,麦冬10g,炒扁豆15g,干山药20g,粳米50g。

用法: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再将汁加粳米、扁豆、山药煮成粥食用。

本期推送就到这儿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