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行:阆中古城的细节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上次去阆中已经是六年前,搭乘影友的小车从青溪镇归来时路过阆中,又一次在古城里匆匆忙忙地走了一圈。1998年至2013年的五次阆中行,已经体现在了我的《阆中古城印象》之中,印象中的阆中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城,新旧之间界限分明,分隔着两个不一样的天地。时光飞逝,当一切都将成往事的时候,再次踏上这样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另一种告别呢。
今年六月中旬又去了一次阆中,进行了三天两夜的古城之旅,这两夜还住在了古城的客栈里,算是一次中度游了吧。这次去阆中,感觉古城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在历史、文化内涵方面有了更丰富、多彩、深刻的体会。
醋房街 九德堂
这次去阆中古城考虑的是住古城的客栈,所以去之前在微信提供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同程艺龙上选择的九德堂客栈。选择九德堂首先看中的是这个客栈评分很高,其次是很多旅客留言说这个客栈很干净,地理位置不错,离嘉陵江边很近,离古镇中心也不远,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九德堂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由于是第一次乘动车旅行,从阆中火车站到客栈走得很狼狈。事前查资料说是车子不能够进古城,只能够到古城入口。再查一下高德地图,阆中火车站有公交车路过古城入口,而出租车和野的都必须组合,所以就选择了公交车。后来的艰辛就不用说了,一到客栈就埋怨老板你这客栈也太远了,老板看见我们也很诧异,说你们定了我们的房间,为什么不联系一下呢?我们也好联系车子来接你们嘛。原来呀,这个阆中古城有四五个入口处,这个客栈附近就有一个入口处,而且还有一个停车场。没办法,这也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吧。后来我们离开阆中的时候,老板用她的车把我们送到了火车站。
醋房街是一条石板路的古老小街,在阆中古城南边,街仅3米多宽、100多米长,由北至南建在平缓的斜坡上,直抵嘉陵江边。保宁醋创始人、清代索易廷将醋房迁来此街,既有取水之便,又得临近码头方便水运之利,“上水佳醋”逐年声名大振,远播川渝,渐得“保宁醋”之美誉。其他几家醋房也陆续迁来,此街遂名为“醋房街”。有人称此街为四大国醋之一的保宁醋之发源地。现在在这么短短的一条街上,就有四五家客栈,可见阆中古城的旅馆业竞争也是挺激烈的呀!
我们下榻的九德堂属袖珍型客栈,但基本的住宿洗浴都能满足。对于不介意面积大小,硬件设施的舒适度,而重在体验古城历史文化及蜀中小客栈意味的游客来说,九德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小的厅堂,古色古香,几株绿植点缀其间。
客栈里充满了艾草的芬芳,原来客栈里面的栏杆上都挂满了艾草,天井对面墙柜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香料。后来才知道老板是一个制香高手。
她亲自制作的“香”那都是纯天然手工制品,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我们在这里常常看见失望而去的顾客。
女老板温文尔雅,对道家养生颇有研究。我们晚上归来的时候喜欢和她攀谈聊天,这时候你能感受到袭来的丝丝禅意。
从九德堂出来,穿越醋房街,既可以依次步入下新街、中新街、上新街,也可以到滨江路上去溜达溜达。
这一带曾经是是阆中地方产品临江水运的枢纽区域和工商贸易的中心地带,店铺以前店后作坊居多,南侧房屋后门都邻近水码头。
阆中牛肉面
在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牛肉面馆,也体现出了牛肉面在阆中古城这个江湖里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阆中牛肉面有很多昵称,如“牛肉臊子面”或“张飞牛肉面”等等,而当地人更多是直接叫“牛肉面”,其名之多,不足一概而论。
牛肉面的做法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味道却有细微的差别。在阆中古城这几天,也去品尝过几次,没有刻意选择店家,看见那里人多些就去。离开阆中的头一天晚上听九德堂的老板说,最具特色的阆中牛肉面是南门味道,本打算走之前去品尝品尝,无奈那天早上不知道为什么南门味道就是不开门,只好留下遗憾。
阆中古城的热辣与悠闲从清晨开始,清早的街边面馆格外红火,你会看到满是端着牛肉面的上班族和学生......
我发现在距离中天楼不远处的一个小面馆里人气很旺,进去才知道在这里吃面的都是阆中中学的学生,他们都吃滴是这个小店里的招牌面__炸酱面,而我则选择了张飞牛肉面,但面端上来我才发现这张飞牛肉面太简单了,就是放了几片卤牛肉而已,难怪学生们都吃的炸酱面。
阆中古城的面馆人多的时候可以在街边添加小桌子,这也许应该得益于古城里城管们的宽容吧。
后来在一家面馆里吃面时发现有一种阆中特色牛肉面,看图片面婉里的臊子黑乎乎的,便向老板询问,老板说这种牛肉面一般只有阆中本地人才喜欢吃,外地人一般不爱吃,劝我选择了红烧牛肉面。
其实阆中古城美食发展到今天,已表现出了更大的包容度,看看吧,咱们武胜大名鼎鼎的猪肝面在这里也有了一席之地。
晚上在皮坊街上看见一家师唐刀削面店店人气很旺,由于刚刚才吃了晚餐,便在第二天专门去品尝了一下店家的招牌刀削牛肉面。
很久没有拍过美食小品了,忍不住还是拍了一张。
晚上在客栈与老板小刘闲聊时谈到阆中牛肉面,她说你们还是应该去品尝一下那正宗的阆中牛肉面。我查阅了一下它的臊子制作介绍:是先将五香、八角等二十多种香料经过磨、炒、煎等工序后,和牛油熬制半个小时;倒入切成肉丁的上等牛肉,炖上两三个小时,直到牛肉熟透;然后加水用湿豆粉搅成糊状,再用特制红糖上色;最后加入葱节、蒜粒、鸡精、味精、料酒等,这臊子才算做成了。想想没有吃到这样的牛肉面还真滴有点后悔,然而小刘却告诉我们,距九德堂不远的南街上有一家店叫南门味道,他们就做这最具特色的阆中牛肉面,我们就把离开阆中古城前的早餐定在了这里。谁知道第二天早晨这南门味道就是不开门,只好留下遗憾离开了。
参观文庙
文庙位于阆中古城北街,前几次来没有听说过,这次来才晓得是新恢复的。
文庙即孔庙,是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地方文庙又是地方官学教授儒学的学府,也称学宫。据介绍,阆中原有保宁府文庙和阆中县文庙。县文庙旧地址位于城北郊,明崇祯年间迁东门外(今县学坝),清咸丰元年(1850年)迁此,后屡有损毁,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幸存。2013年全面修复峻工,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体现文庙定型规制模式,并具阆中地域特色,是崇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
文庙的大门叫棂星门,门前是一个人造池塘,上有一座拱桥。这地盘看起就有点狭窄了。那个池塘叫泮池,拱桥称“泮桥”。传说古代学府前建水池能振兴学业,天子之学称“辟雍”,周围水池环绕;诸侯之学称“泮宫”,池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泮池是古代官学的标志,科举时代,新入学的秀才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过泮桥从棂星门进孔庙,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暑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信步走过泮池,踏进棂星门,可以看到右边的杏坛。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为“杏坛”。文庙重修后保留了原有的余存,每年举行祭孔大典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由于阆中出过好几位状元,所以这里的文庙香火很盛,听说每逢高考前前来参拜的学生家长们络绎不绝。
瞻仰孔圣人的庙宇,自然门里窗外都是古老的感觉。这群古代建筑,气势豪迈而不夸张,结构纷繁而不杂乱,意境递进而不重复,风格协调而不单一。
杏坛里的至圣先师像,海月駢齿,宽衣博带,腰佩长剑,双手交合胸前,目光深远,慈容可亲,极尽彰显了孔圣人的人格魅力,彰显了他的博大深邃的思想。岁月苍桑,流年更迭,先师像也历经坎坷波折,直至2014年9月15日终于回归阆中文庙,重新安放敬奉,才得以悠然静养在此。
大成门为文庙的仪门,古代帝王外宿“插戟为门”,后各地文庙效之,故又有“戟门”之称。
大成殿是文庙的中心建筑,殿里供奉着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三位圣者。
阆中文庙,当之无愧是心灵安顿滋养生命的最佳去处。
华光楼
华光楼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根基稳固,文化积淀深厚。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内各层有梯上楼,每层楼四周游廊可以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
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六年重建“壮丽冠巴阆诸楼”,十年内乱因为当年红军在楼上留有标语而免遭拆除。1983年阆中县政府才将华光楼整修一新。
从南门城墙上遥望这座“半截扖到天里头”的高楼,的确感觉到有些夸张。但想想在古代,三十六米高的四层楼房已经是高得了不得了,况且从江面到路面还有几十级台阶。行人从南津关渡江登岸,抬头望见这巍峨的门楼,不产生高耸入云的幻觉才怪呢。
到阆中N次,到华光楼居然还是第一次。不过还得感谢阆中当局,为我们这些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免费发放了登楼通行证。
华光楼的梯道很窄,仅容一人通行,于是登楼与下楼的人群汇聚于楼层间。真的担心这样的百年古建能否承受如此的负载。华光楼上的视野还是非常开阔,从滕王当政时起,站在华光楼放眼一望,这连绵不绝的几十艏木船、连同变幻无穷的江岸美景就令历代雅士陶醉、时常来此一游。既然来过,赋诗、吟咏是肯定有的。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就有《南楼》诗流传下来。其中“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就是对其景色的生动描写。就是这个原因,此楼早就被他们赞为“阆苑第一楼”了。
张飞庙
一九九八年初夏我第一次到阆中时参观了张飞庙后就没有再来过,这次游阆中古城时间很充足,就再次来此朝拜。在当今,说阆中的文化,那与张飞是息息相关的。除了随处可见的张飞COS之外,各色招牌酒旗都跟三国有关。所以说张飞庙是阆中的亮点,是最应该去的地方。
在古代,阆中属“川北重镇”,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镇虏将军,封西乡侯,后转守南郡。刘备入益州进攻刘璋,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兵攻占各郡县。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所杀葬于阆中,被追谥为桓侯。阆人慕张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
细雨中,古老韵味的大门,低矮宽大。两边的石狮石碑,透出历史的深邃。
迈入大门的第二进是敌万楼,匾文:万夫莫敌、灵庥舄奕。只说一进大门,迎面望见的,就是耸入云霄的建筑敌万楼。“敌万”者,力敌万人也。张飞其人,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甚至在东南亚各国人民中,也颇有名气,为人所敬仰崇拜。敌万楼的第一通匾额上,烫金大书“灵庥舄奕”四字。该四字为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英文题写。书法雄浑严整,文义隽永深刻。
张飞庙的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在城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整个建筑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枋、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
世人只知张飞勇猛,只有阆中人才知道他爱民如子、治理有方。他通晓农业与手工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来到阆中后,他就立刻开始教民务农、发展生产并且教授种桑养蚕技术。
阆中在张飞当政期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阶段。因此阆中人对张飞爱戴不已,把张飞将军视作这座古城的守护神,更是他们心目中的图腾。
走出张飞庙,我看见卖豆腐脑的小哥在庙墙边吹笙: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古城碎片
三天里在阆中古城看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谓:满目有色,步步皆景,几乎哪一个场景都可以让你思绪万千,深感人生的悲欢和岁月的苍凉。这些不可以全发出来,选发一批算是古城的碎片吧......
古城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以中天楼为中心,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
古城的大街弯弯曲曲,纵横勾连,肥瘦不一,长短各异,就如一行行错落有致的现代诗词,丰满、留白,细腻,婉约。
古街,古院,古屋,古树,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一样的木门,不一样的式样,一样的木窗,不一样的风情,一样的红砖黑瓦,不一样的格调情致,一步一景,古城,就在不知不觉中震撼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