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真正聪明的人,“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鬼谷子说: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可见,人们通过说话来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正所谓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话说对了,人生的祸事也少了一大半。
正如古语所说: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格外注意说话,尽量慎重言语。
本人非常推崇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人生箴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而且,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是按照这条原则来做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假话全不说
假话全不说,这是告诉大家一定不要说假话,不可欺骗他人。
因为谁都不比谁笨多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今天如果说了假话,欺骗了他人,或许明天他人就会回过神来,知道你欺骗了他,而你的谎言也就露馅了。
人无信而不立,我们要想获得他人的信任很艰难,但是失去信用很简单,一句假话就足够了。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宁愿刚开始以拙诚态度待人,真心实意,也不愿意投机取巧,不抱着侥幸心理,不说假话欺骗他人。
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更是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写的:承担某项工作,与其最后凭借机巧收拾残局,还不如起初大智若愚,真实无期,做好点点滴滴。
其次,如果你说了一句假话,因为前后有漏洞,所以后面你还需要用100个谎言来圆场。如此下来,你会感觉真是身心疲惫、得不偿失。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宁愿刚开始就“假话全不说”,不给自己留后患,以真诚待人,得人心者,得天下。
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能够在乱世把药店和钱庄都经营得那么好,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药王”、“财神爷”?
就是因为他秉持不欺骗消费者、假话全不说的做人做事理念,以人品和口碑服人,最终将企业做大做强。
比如说,胡雪岩亲笔写了“戒欺”匾额,高悬于厅堂,“戒欺”也被奉为店训。在经营上,胡雪岩的“戒欺”理念主要体现在“真不二价”,胡庆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
由此可见,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甚至是经商,都离不开一个“诚”字,都需要我们“假话全不说”,心胸坦荡。
难怪《中庸》中告诫大家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2、真话不全说
上面已经说到了“做人要真诚”,假话全不说,那么我们能够一股脑地把心里的真话全部告诉他人吗?
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
毕竟社会险恶、人心复杂,很多人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所以我们还需要遵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
因此,老祖宗也告诫我们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后汉书》中更是说: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其实,不仅与不熟悉的人,我们不可说太多真话,就算是关系亲近的人,也不能“真话全说尽”。
就如南怀瑾大师所说:“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很是认同:
和陌生人说话,只说30%;
和熟人说话,只说50%;
即便是和家人说话,也只说70%。
因为你对别人过于坦诚,亮出了自己所有的底牌,就是对自身的最大伤害。
真话不全说,除了可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秘密,还可以用在“看透不说透”,既是尊重他人,也减少“祸从口出”。
比如说,当初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可以带多少兵马?”
韩信脱口而出:“陛下只能带10万兵马?”
刘邦又问:“那你自己可以带多少兵马?”
韩信得意地说道:“我当然是多多益善,带的兵马越多越好咯!”
韩信能征善战,刘邦的大半个江山都是靠他打下来的。
韩信所说的话也的确都是大实话,但是他犯了一个做人的大忌——看透又说透,尽说大实话,最后让刘邦这个顶头上司很不爽。
因此,没过多久,韩信就被诛灭三族了。
真话不全说,看透不说透,看似是圆滑、奸诈,实则是可以“明哲保身”,高情商做人做事,从言语上少给自己带来许多祸患。
难怪《易经》中说:吉人的言辞很少,浮躁的人讲话很多。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保持沉默的尺度,千万不可过于圆滑世故,在该自己说真话的时候,三缄其口,只字不提,只当一个看客。
毕竟,正义还需要有人来声张,真话犹如一剂良药,可以压住许多歪风邪气。
结束语:
《红楼梦》中有句关于真假的经典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可见,真与假往往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这就好比是好人可以变坏,坏人可以变好。
所以,我们对待真假话,也需要辩证看待。
我们说话的时候,尽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但也不把真话说尽,保护好自己,这样即可。
今日话题:
您觉得善意的谎言可取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
跟着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