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战争:马邑之围,败在小人物手里的汉匈战争揭幕战 2024-08-01 21:07:46 中国古代战争史 · 西汉篇07白登之围后,汉朝鉴于军事上的弱势和国内经济的疲敝,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通过联姻和岁币来换取边境的安宁。可毛教员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汉朝不知给匈奴的单于送了多少公主和金银财宝,可匈奴就是一头喂不熟的狼,屡次背弃盟约,袭扰汉朝边境,每年被掠杀的百姓多达万人。文帝十四年冬,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挥兵十四万突袭萧关,火烧彭阳汉军大营,兵峰直指帝都长安,而汉文帝只能固守长安,任由匈奴人在关中烧杀抢掠一个多月而不能有所杀。即便是这样,文景两朝也只能被动防御,鲜有主动出击的战例。 匈奴入侵汉朝路线 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弱的时候唯唯诺诺,闷声发大财,实力强了重拳出击,伟大复兴。不论是像俄罗斯那样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像朝鲜那样圈地自萌,四面树敌的外交政策除了激发民族主义外对自身发展实在没什么好处。 马邑之围,从和到战的第一战 ▽ 汉武帝即位后,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思想路线的调整,汉武帝实现了堪比秦始皇的大一统,进而确定了以军事手段代替屈辱性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的最高指导思想。 汉武帝大一统,中学历史必修内容前134年,匈奴又派来了使者向汉朝索要和亲的公主,按照以往的做法,无非是找个宗室女再加上一些金银布帛送到匈奴就完事了。但这一次,汉武帝却郑重其事的招来文武大臣要求廷议此事。长期处理外交工作的大行令(相当于外交部长)王恢很快就明白了武帝的用意,站出来第一个发言:我长期在外交战线工作,自认为对匈奴还是比较了解的。说到底,匈奴人不过是一帮没有开化的蛮夷,我们同匈奴结为姻亲,以兄弟相称,可每次和亲没过两年,他们就会背约入侵。依我看,我们不如趁这次和亲的机会,一举荡平胡虏。王恢的发言就像是平地惊雷一样在响了整个朝堂,御史大夫韩安国带头反对:匈奴人“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即便我们想打也未必能找到他们的踪迹。况且漠北草原又不适合种庄稼,而匈奴人又都是没文化的蛮夷,不论是夺其地还是虏其民对我们都没有好处,跨越千里作战而不能得利,还是和亲实际点。 成语“死灰复燃”,说的就是韩安国韩安国发言后,大臣们纷纷表示“臣附议”,武帝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同意和亲。可这件本已盖棺定论的事情,却因为一个小人物而出现了转机。话说马邑有一个叫聂壹的商人,通过王恢给武帝献上了一条诈降计:匈奴刚刚和我们和亲,现在正是麻痹大意的时候,如果我们以马邑城为诱饵,将他们骗入国境,到时候千军万马齐杀出,匈奴之患除矣。聂壹一个往返中原和草原的商人,不好好做他的中间商赚差价,反而上书献策断自己的财路,很难说他背后没有大人物的授意,或者说这本就是王恢甚至是未央宫内那位主自导自演的把戏。 三国时期的张辽,正是聂壹的后人不管背后有什么隐情,这份开战书已经摆到了朝堂之上。韩安国还是老一套,匈奴人以骑兵为主,踪迹难觅,即便是找到了匈奴骑兵,野战上我们也不一定打得过。王恢则打包票:我们这次是以逸待劳,将敌人引入国境内设伏歼之,不存在找不到,打不过的问题,百利而无一害。韩安国和王恢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就连高祖刘邦都被他们扯了进来,武帝见此赶紧制止了两人的争论,最后拍板: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怎么就不能打,干他丫的。前133年,经过大半年的准备,汉武帝调集30万大军,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率20多万主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之中;命王恢为将屯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李息为材官将军,率3万部队从侧翼包抄,切断匈奴大军的后勤补给和退路,欲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马邑周边地形 良谋泄密,王恢身死 ▽ 一切布置妥当,现在就看聂壹那边能不能诈降成功。聂壹长期出入漠北草原,很快获得了匈奴人的信任,见到了军臣单于。聂壹骗军臣单于说,自己在汉朝受到朝廷的欺压,已经活不下去了,现在打算将马邑城献给单于,求单于庇护自己。军臣单于看着眼前这个汉奸,问道:你一个商人,有什么本事献城?聂壹赶紧解释:我来之前已经聚起了数百位志同道合之人,这些人已经混入了马邑城,只要单于派兵入境,他们就会杀了当地的官员,打开城门迎接单于。 到这里,军臣单于还是没有全然相信聂壹的话,派了几个使者跟随聂壹先去马邑看看情况。聂壹带着匈奴人回到马邑后,偷偷命人从死牢里抓了几个囚犯,将他们脑袋砍了挂在马邑城墙上,李代桃僵唬住了匈奴使者。接到使者汇报的军臣单于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亲率10万匈奴大军,浩浩荡荡向马邑开进。原以为会按照计划发展,可当匈奴大军进入汉朝国境后,一路上看到不少牲畜,唯独不见放牧之人,游牧为生的匈奴人很快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军臣单于立即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同时派出小股部队攻下了一座汉军亭堡,俘虏了一名汉军尉史(相当于连长)。史书上已经没有了这名尉史的名字,不然他的名字将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倒不是因为他被敌人俘虏,而是这个不知名的尉史将汉军的计划和盘托出。军臣单于听后心中一惊,赶紧下令全军撤退,待飞尘落地,十万胡虏早已消失在雁门关北。而王恢这边,10万匈奴大军刚刚放过去没多久,转头又朝自己开来,本来是痛打落水狗,现在却变成以偏师正面硬钢敌军主力,怎么想都不可能打得过,王恢只好按兵不动,放匈奴大军安然退回草原。韩安国那边,20万大军猫在马邑四周的山谷中,苦等敌军不至,决定主动出击,可一路追到边境都没有找到匈奴大军,见到王恢后才知道,匈奴大军早已退回草原。 马邑之围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汉武帝对着王恢一顿大骂:当初喊打喊杀,说什么万无一失,你可倒好,居然就这么放匈奴人跑了!哪怕匈奴人没有中计,你都已经抄了匈奴的后路,即使打不过也要拼一把,韩安国都已经追上来了,你坚持个一两天说不定也能击败匈奴,就算韩安国来不及合围,你主动出击杀上几个匈奴人,回来也好交代不是?你王恢贪生怕死,劳师纵敌,若不按律加诛,如何得谢天下!王恢自知死罪难逃,在狱中自杀,马邑之围告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马邑之围作为汉匈战争第一战,以聂壹献策而起,尉史投敌而败,王恢自杀而终,两个小人物的选择左右了战争的走向。马邑之围后,武帝苦思冥想,终于发现了自己失败的关键所在——人才! 韩安国曾在齐国之乱中,率领梁国将士独自对抗吴楚三十万联军,带兵打仗有些本领,可他是个主和派,此人有才而不能用。而王恢岁主战,可能力不足,如今已是死人一个。李广常年戍守边郡,曾以百人小队智退匈奴数千大军,在军中声名益盛,但李广生性散漫,他治下的部队,不拘行伍,不习军法,昔年又犯过政治错误,不可重用。 飞将军李广程不识,号称程不败,可他的不败战绩靠的是结硬寨打呆仗,打防守战阵地战还行,要想让他主动出击,比让母猪上树还要难。公孙贺和李息,一个是武帝当太子时的东宫侍卫,一个是景帝留下的旧将,都未曾有过出彩的战绩。一通分析下来,泱泱大汉竟无一将可用,而就在武帝苦恼之时,一颗将星冉冉升起,他将帮助武帝实现前所未有的万世功业。 赞 (0) 相关推荐 【酱香通鉴】二十四岁的汉武帝打响了征讨匈奴的第一枪 衣赐履按:从高祖刘邦时代,大汉开始与匈奴和亲,到武帝时代,已经七八十年了.并不是说,和了亲就万事大吉了,匈奴虽然基本没有大规模入侵,但抢人抢东西的事,时有发生,马背上的民族,抢完就跑,汉朝还真是莫可奈 ... 汉匈之间的一场战役,汉武帝出动三十万大军,最终却徒劳无功! 对于西汉王朝而言,匈奴是其长期面临的严重边患.由于汉初经济凋敝,自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汉朝四代帝王均对匈奴采取了具有妥协性质的和亲政策.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凭借着历代先帝积累的 ... 韩长孺列传(二)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马邑之谋"的献计者叫聂壹(& ... 马邑之谋因何失败,为何汉武帝要诛杀五将军之一的王恢,有何理由 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起于汉武帝,而马邑之谋就是汉武帝对战匈奴的第一战,很可惜汉朝无功而返,从此便正式揭开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百年战争,在此之前,汉朝从未主动进攻过匈奴,只有匈奴主动侵犯汉朝,从汉高祖白登之围 ...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 一 汉武帝杀王恢,就是找个背黑锅的. 汉武帝上台后,民富国强,对匈奴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在朝廷大员中,主战派的领袖是大行令王恢.他强烈反对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并提议出兵攻打匈奴.王恢的主张,得到了朝野 ... 马邑之围:动员了30万汉军连匈奴的毛都没摸着,反而折了一员大将 谈秦说汉(134)马邑之围:动员了30万汉军连匈奴的毛都没摸着,反而折了一员大将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李白一首<战城南>,说尽了古时匈奴之患.汉朝 ... 伏地魔复活后,挑起了魔法世界的战争,最终却败在一个小孩手里! 白屋说电影 今天介绍魔法世界大战的电影 哈利波特 于Si亡圣器下 在故事开始之前 有一个故事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伏地魔的来历 在几十年前 当时的伏地魔还不叫伏地魔 他只是一名魔法学院的学生 但那时 ... 溯源甘肃:汉匈战争和河西四郡的建立 中原王朝的强盛,是"丝绸之路"开辟与畅通的前提和保证,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和河西四郡的建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匈奴进驻河西 阻断中西交通 人们一般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 ... 从骑兵战术和装备改革角度分析,汉王朝为何能取得汉匈战争的胜利 中国古代战争史 · 西汉篇(10) 前129年那一场战争,四万大军出征,损失一万七千将士,仅斩敌首七百,从结果上看无疑是失败的,但这次实践却促成了汉代军事战略战术的进一步深刻改革,是以骑制骑战略大规模 ... 汉匈战争战役列表 (重定向自漢匈之戰) 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领导下攻破东胡.击败月氏,国力壮盛:刘邦则甫统一中原,强弱不敌,而为冒顿单于围于平城白登(前200年)后在平城下击退匈奴,西汉初期遂对匈奴采行和亲政策,与 ... 图解汉匈战争,史书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公元前127年,冬季. 匈奴首领军臣单于死于王庭,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匈奴单于,军臣单于太子于单耻为人下,双方展开恶战,太子于单被驱逐,南逃汉朝. 汉武帝下令封其为涉安侯,于单不久病逝. 公元前1 ... 卫青打败匈奴,是靠国力强大还是个人能力?看看汉匈战争就明白了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始于刘邦,止于东汉灭亡,贯穿了两汉四百余年时间,汉朝对匈奴的认识也随着双方战争的不断深入而了解,刘邦时期是匈奴正在崛起的强大时期,当时的华夏由于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再到刘邦平定异 ... 橡树 | 从汉匈战争,漫谈衣冠南渡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 ... (ZT)基于历史军事地理视角的河西与汉匈战争 终两汉之世,河西是汉匈双方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两进河西,击败占据此地的匈奴休屠.浑邪二王夺取河西,到汉桓帝元嘉元年(151),仅文献记载发生的与该地有关的战事就达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