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陈毅看一张旧报纸后泪流满面,后又哈哈大笑:鲁迅可帮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在长征途中

中央红军长征后,根据地遭到了敌人的严重破坏,陈毅、项英等人只好带领游击队员四处打游击,时刻处于危险中。

陈毅带领游击队开始还可以在偏僻山沟里找些小房子住,后来敌人把小房子烧了,红色游击队和项英、陈毅等领导人,便到深山里的纸棚和香菇棚里住。但是这些棚子很快也被敌人毁了,烧的烧了,拆的拆了。

当时陈毅的手上还有电台,为了安全起见,几个领导人一商量,便将电台埋藏了,

电台埋藏,这支孤军也就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时间是在1935年3月。

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钻在深山里的陈毅根本就得不到外面的任何消息,也得不到中央的任何指示。

对于这一段经历,陈毅后来说:我后和项英,以及南方红色游击队和党的组织,好比孩子没有了娘一样,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作主了。

尽管如此,陈毅知道:碰到难办的事,孩子还是要找娘的。必须要尽快找到党组织。

为此,陈毅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党中央,找中央红军。当时一个根本的办法就是找敌人的报纸获得消息。

1935年7月,在一次奇袭南雄乌迳的战斗里,红军游击队根据陈毅的指示,搜罗到一批书报。

在这些旧报纸中,一张已经发黄的旧报纸引起了陈毅的注意,因为这张报纸上有一段新闻:

(长汀通讯)瞿秋白系共党首要。本年三月中旬,于长汀水口地方,被保安十四团钟绍奎将其俘获,当时瞿犹变名为林祺祥。拘禁月余,莫能辨认。

后呈解长汀,经三十六师军法处反复质证,彼乃坦然承诺,于是优予待遇,另辟闭室。时过两月有余,毫无信息。

今夏忽闻瞿之末日已临,登时可信可疑,记者为好奇心所驱使,趋前叩询,至其卧室。见瞿正大挥笔毫,书写绝句。

书毕,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韭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日:“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继而高唱国际歌,打破沉寂的空间。酒毕,徐步赴刑场,前后卫士护送,空间极为严肃。经过街衢之口,见一瞎眼乞丐,回首一顾,似有所感也。

既至刑场,彼自请仰卧受刑。枪声一发,瞿遂长逝人世矣!

瞿秋白遗照

陈毅从报纸的版式、字型、编排判断,可能是天津《大公报》,当陈毅看了这一张旧报纸后,知道瞿秋白已于半个多月前英勇就义,顿时泪流满面,因为陈毅非常佩服瞿秋白,也一直担心他的安危。

自从阮啸仙、贺昌、刘伯坚等人牺牲后,陈毅一直为瞿秋白、何叔衡、梁柏台以及陈潭秋、邓子恢、陈正人、周以栗等人的安危担忧。

他一直在寻找瞿秋白的消息,此时猛然间得到瞿秋白遇害,他怎么能不伤心难过。陈毅与瞿秋白交往时间不长,但是感情很好。

陈毅真正与瞿秋白交往是在中央苏区的瑞金,那是在1934年1月下旬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会场上。

陈毅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授予红旗奖章。瞿秋白被选为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并由执委会继续推选为教育部长。

瞿秋白虽然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时已被推选为教育人民委员,但并没有到任,而是由徐特立代理的,这时刚由上海到达中央苏区。

在这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有文学研究会会员三人:瞿秋白、张闻天、陈毅,有创造社三人:成仿吾、李一氓、潘汉年,还有“湖畔诗人”冯雪峰。文学界知名人士所占比重不算少。

因为两人同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又都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又都喜欢写诗所以两人自然就熟悉起来了。后来陈毅担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后又指挥西方军作战。

1934年8月28日,陈毅在兴国老营盘指挥作战时大腿受重伤,躺在医院里不能动弹,瞿秋白知道消息后,特地到医院去看望受伤的陈毅,两人聊了很久,都对战争形势深深担心。

除此之外,两人交往并不多,但是陈毅非常尊敬瞿秋白,尤其是对瞿秋白的文学才能非常欣赏。

在中央主力红军出动的第二天,刚动过大手术的陈毅躺在病床上,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在收拾行装准备长征。

就在这时,瞿秋白来到了陈毅的病床前,陈毅见瞿秋白脸色清癯、双颊浮肿,他非常惊奇地问道:“你没有随中央西征?”

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陈毅因为受重伤,对于自己将被留下来已有心里准备,但当他看到瞿秋白也被留下来感觉奇怪,因为瞿秋白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肺病,根本打不了游击,留下来将九死一生,而且像瞿秋白这样的人才应该随红军主力长征。

陈毅

对于陈毅惊奇的提问,瞿秋白只能默默地苦笑,陈毅挣扎着坐起来说道:

“你这样的身体怎能留下来打游击?快去赶部队!我看你那匹黑马不差,赶得上的!”

陈毅真诚的话令瞿秋白非常感动,谁都知道长征虽然并不容易,但是和大部队在一起肯定安全一些,留下来肯定九死一生。

陈毅坐起来时牵动了伤口,这令他的脸色发白,汗珠从脸上滑落,坐在床边的瞿秋白连忙扶住陈毅,轻声慢气地说:

“那天,徐老徐特立临出发前经过沙洲坝来看我。我把黑马和马夫都交给他了,我想走也走不了。”

陈毅一听急了,立即对着外面大声叫喊:“张德胜,张德胜!”

警卫员张德胜应声而来。陈毅交代他:立即把自己乘坐的白马和年轻健壮的马夫交给瞿秋白。

陈毅又对瞿秋白说:自己大腿重伤,一时不能骑马,送给他快去追赶部队。

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一匹马,就多一些活命的机会,瞿秋白非常清楚这一点,陈毅不顾自己安危把自己的马送给自己,令他非常感动,他知道陈毅也需要马,当下没有同意。

陈毅急了,对瞿秋白说:中央和主力红军西征后,蒋介石必然全力扑向中央苏区,敌极强,我极弱,只能转变为游击战争,你的体质是无法适应游击战争环境的。

瞿秋白坦然回答道:“我是一个党员,既然组织上决定我留在后方,我服从组织的命令,我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带头违反命令。”

根据资料记载,瞿秋白也曾向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提出跟随部队长征,张闻天向博古反映,但是博古没有同意。于是瞿秋白决定服从组织留下来。

陈毅看人很准,他认为瞿秋白不适宜游击战争环境,而在城市地下党斗争中,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他多次向中央局和项英提议,立即将瞿秋白迅速转移去白区。

但是项英一直没有同意,项英的理由是当时白区党组织被破坏严重,而瞿秋白名声又大,去白区凶多吉少,项英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而瞿秋白也一口咬定:

“要和大家一起'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

中央红军长征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攻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在敌军全力围攻下,越缩越小,这就使得陈毅和瞿秋白越来越近。

后来陈毅和瞿秋白住在隔壁,两人交往更多了,陈毅经常听瞿秋白侃侃而谈,他们一起谈北平、文学研究会、大革命年代,他们谈上海、鲁迅、“左联’。

瞿秋白夫妇

最令人难忘的是1935年春节,于都县小密附近的山村,在一片树林里,暗夜里居然点燃两盏煤油灯,战号剧团、红旗剧团和火星剧团联合举行晚会。

陈毅、瞿秋白和项英、陈潭秋、何叔衡、刘伯坚等领导一一都来了。台上台下对唱山歌、民歌。话剧、舞剧、鼓词、小提琴独奏,演出直到拂晓。

这是一个悲壮的晚会,中国革命史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阶段,实际上在晚会上宣告了它的结束。

晚会后的第三天,瞿秋白和何叔衡、邓子恢一行,向福建长汀转移。根据陈毅的建议,中央分局决定:

邓子恢回闽西领导游击战争。瞿秋白、何叔衡转移到白区做地方工作,如果在香港能接上关系,就留在香港工作,如接不上党的关系,就去上海。

瞿秋白当时是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瞿秋白在转移的过程中,于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瞿秋白当时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

瞿秋白长得白白净净,确实像是医生,保安团判断不了他的身份,但是也没有放他走。

1935年4月初,国民党第八师俘获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徐氏供出瞿秋白已在长汀县被俘的情报,国民党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瞿秋白。

同时,国民党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瞿秋白。

1935年5月9日,瞿秋白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后,在罗汉岭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英勇就义后,虽然国民党在报纸上登载了,但是在深山中的陈毅根本搞不到报纸,直到半个月后,才从旧报纸上得知瞿秋白就义的消息。

看着泪流满面的陈毅,众人安慰陈毅不要太难过,忽然陈毅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天助我也,鲁迅可帮我。陈毅的话令众人有点莫名其妙。

原来陈毅始终在想办法同党中央取得联系,他在泪流满面的哀思中,心头突然一亮:何不通过瞿秋白和鲁迅的关系寻找党中央呢!

他因兴奋而哈哈大笑,立即注水研墨,毫挥疾书:

因为瞿秋白名声很大,所以陈毅不用他的名字,而是用“史铁儿”这个名字。

原来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铁流》时,卷首就是瞿秋白以“史铁儿”这一笔名的译序。

鲁迅与瞿秋白

陈毅在信中写道:我们是“史铁儿”的好友,仍然在江西、广东经营“小买卖”。

“史铁儿”兄病死之前,我跟他是在一起的。我们都非常关心'史铁儿”的家属,不知你能不能费神打探一下,告诉我们。

当然,这里的家属,并不是指的瞿秋白的妻女,而是指党中央,这是很清楚的。

陈毅在信封上这样写道:“上海虹口内山书店请转周豫才先生收。”

陈毅知道鲁迅太出名了,而且和中共关系良好,国民党肯定对其来往的信件进行监控,所以不能使用鲁迅的名字。

陈毅认为,周豫才三个字或者可以在邮检人员眼皮下“混”过去。

不过陈毅写给鲁迅的信可能没有“混”过去,因为查遍《鲁迅日记》,也没有收到这类信的记载,也没有这件事的线索。

陈毅终于没有得到鲁迅的回信,也没有与“史铁儿”的家属接上关系。

1936年8月,陈毅写了一首诗《三十五生日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

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

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

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

天翻地覆五洲红。

在这首诗的小序里,陈毅这样写道: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赣南五岭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这首诗里的“几多知友’,当然就包括瞿秋白。

1936年10月17日,鲁迅旧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年仅55岁。

陈毅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鲁迅先生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陈毅元帅是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元帅之一,因为他的革命精神坚定无比,尤其是宽阔的胸怀,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完成任务,从不找困难,而是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不正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吗!

(0)

相关推荐

  • 十大元帅九个参加过长征,陈毅为什么评为元帅?

    2021-05-12 20:22:54· #闪亮的坐标#长征是一部史诗,老红军绝大多数都参加过长征,一说都是长征干部,走过长征的人,大家都非常尊重,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基本上都是三八式干部了,即抗战开始后 ...

  • 李德回忆

    [李德回忆:瑞金出发当晚,我与项英密谈一夜,他显得非常乐观] 1934年10月16日晚上,当中央纵队从瑞金附近出发时,项英约我进行一次个人谈话. 因此我同护送我的人员就落在后面了,第二天才赶上了纵队. ...

  • 瞿秋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瞿秋白(1899-1935) 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瞿秋白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北京的学生-.1920年初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后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谁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瞿秋白的,这是鲁迅对瞿秋白的知音之情.原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将把你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 ...

  • 谁是鲁迅的“知己”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讲解员问一群参观者:"谁是鲁迅的'知己'?"有人说是 许寿裳 ,有人说是林语堂,有人说是蔡元培,有人说是郁达夫,还有人说是 萧红 .而讲解员都说不对.最后她告诉大 ...

  • 没有参加长征的南方留守三年游击战的高级领...

    没有参加长征的南方留守三年游击战的高级领导人牺牲了一半.十大元帅中只有陈毅陈老总留下来打游击了.陈毅陈老总是幸存者.不过梅岭三章也能看出来当时环境多么恶劣!陈毅陈老总的革命决心有多强!!

  • 【万辉华专栏】一种风流吾最爱(一)

     一种风流吾最爱 作者:万辉华 夏衍眼里的中共领导 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一天,夏衍身穿黄色的军服,腰挎短枪,只身来到街巷曲折的家中,妻儿和邻居都很吃惊,这么一个军人怎么进入了百姓家.因为,当时军队规 ...

  • 中央红军长征后,这五位重要领导人留守苏区,最终命运如何?

    说到长征,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当时在博古.李德等盲目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中央红军从苏区撤退,开始了战略转移. 但是,众所周知的是,中央红军并没有全部撤除,还有各种武装 ...

  • 瞿秋白牺牲后,两个女人蒙冤数十年,1979年一份旧报纸终揭开真相

    瞿秋白牺牲后,两个女人蒙冤数十年,1979年一份旧报纸终揭开真相

  • 赴宴?赴死!赴死如赴宴的瞿秋白

    无意中看到这张照片被深深的震撼了: 历史图片:就义前的瞿秋白 照片上的中年男子衣着简洁,体态匀称,眉目清秀,白净儒雅,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妥妥的一枚帅哥. 再看他神情淡泊,从从容容,如同闲庭信步,仿佛是 ...

  • 陈毅没有参加长征,仅仅是因为他负伤了吗?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十大元帅中,陈毅陈老总是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长征的.长征是我军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对我党我军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主席后来所说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 ...

  • 陈毅警卫员宋生发回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大庾岭脱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后,我们坚持在粤赣交界的大庾岭上打游击,开始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的日子. 1936年3月里的一天,我跟着项英.陈毅同志等六人,到江西省赣南的大庾岭西南约六十华里的一个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