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椒技术:辣椒苗期管理九大技术
全文1913字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促进出苗
为了促进尽快出苗,出苗前苗床要维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种子破土出苗后,为防止徒长,床温要逐渐下降,降温的程度应不妨碍幼苗生长。辣椒宜把温床降到白天20-25℃、夜间12-18℃,直到第一片真叶露尖时。
低温炼苗
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可以增强抗寒性和抗病性,使幼苗组织充实,胚茎粗壮,提早出蕾。因此,12月以前播种的辣椒,出苗时气候还比较温暖,为了做好对幼苗的低温锻炼,晴天要格外注意通风降温,中午气温在15℃以上时,都可揭窗、揭膜;夜间气温在5-10℃以上不要盖草帘。如播种迟出苗时已在严寒季节床温已经偏低了,则不必强调低温锻炼。进行低温锻炼时床温要逐渐降低,使幼苗有一个适应低温的过程。若原来的床温较高,突然把温度降低很多,往往使幼苗受害。第一片真叶露尖后,床温恢复到幼苗正常生长温度。(辣椒苗床白天20-25℃,夜间温度宜在12-18℃)
光照控制
种子发芽刚钻出土地的嫩芽是白色,接受阳光后很快转变成绿色,但这时原先种子内储藏的养分已经耗尽,幼苗本身制造养分的能力很弱,为了制造营养物质,增强幼苗的抗性,应增加光照,促进幼苗的光合作用。为了使苗床多照阳光,在幼苗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内,白天尽量提早揭除草帘,傍晚尽量延迟覆盖草帘。玻璃和塑料膜要经常揩刷干净,注意通风,防止在塑料膜上凝有水珠。在温度较高的晴天,若温度允许,应多开玻璃窗子和揭膜,让阳光直接射入。
湿度控制
苗床土壤湿度大,水分充满土中的空隙会妨碍根的呼吸作用,影响根的生长。宁外,湿度高的土壤,温度不易升高。土温低,湿度高的环境,对根的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弱苗。此外,床内空气中湿度过高,影响幼苗蒸腾作用,使幼苗不能健壮生长,有利于原菌的繁殖,抗病性下降,易发生病害。
通风管理
通风可降低苗床的相对湿度。随着床内和床外的空气的不断的交换,苗床内的湿度更逐渐降低了,阴天或太阳才升起不久,只需少量通风,晴天、中午前后气温高,无风可把窗户膜全部揭开,阴雨天,外面空气湿度大,不能靠通风来降低温度,可以适当采取撒干土的办法,通过在苗床上撒一层干土,可以吸收一部分水分来降低湿度。
土壤管理
幼苗出土后不久应及时松土,是床土的表层疏松,防止板结,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床土温度,此外松土还有利于土中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氧气进入土中,增强根的吸收作用,松土时常用竹签把苗间表土撬松,或用铁钉、铅丝等制成的小耙把苗间的表土抓松,松土不可过深,避免损伤根系。傍晚苗床高湿对幼苗生长不利,但湿度太低也不好,因为幼苗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其它生理活动都需要水,土中的肥料养分也需要溶解到水里才能被根吸收,所以床土过干秧苗得不到足够的水分,生长受抑制,往往成为僵苗,因此在苗床土壤干燥时应抓住时机浇水,浇水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10到12时之间,因此正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使浇水而造成降低的床温容易回升。比外中午前后温度高,还便于苗床通风,使淋在秧苗上的水滴蒸发掉,防止发生病害。
水份管理
傍晚不能浇水,这是由于浇水后入夜,气温逐渐降低,一来床温不能回升,二来夜间苗床一般要关窗保温,浇水是时淋在秧苗茎叶上的水滴不能蒸发掉,夜间随着床温的降低,床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增高,使秧苗的茎叶更加湿润,在茎叶表面潮湿和有水滴的情况下,病菌容易侵入秧苗。因此降雨前或寒流来临时不能浇水也是这个道理苗床浇水,最怕水量过多,造成床土湿度过大。但浇水量也不宜过少,倘若水分没有渗到秧苗根系所在的土层中,则达不到浇水的目的,因此应采用“少浇勤浇”的办法,合理的浇水量是水渗下后,秧苗根系周围的土壤湿润,床土表层湿度较小为好。
肥水管理
苗床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控制追肥,特别是假植以前一般不追肥。但床土不够肥沃,秧苗出现缺肥症状时应及时追肥,追肥与浇水一样,要选在晴天无风的上午10到12时进行,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若用人、畜粪尿作追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陈粪,不能用新鲜的,并要把粪渣滤掉浓度,以10到12倍水稀释较好,淋在秧苗茎叶上的粪液,要立即用清水冲掉,否则会引起焦叶,易生病。所以浇粪时最好两人配合,前面一人浇粪、后面一人跟着洒水,把秧苗茎叶淋洗干净,浇粪后必须开窗、揭膜通风,这不仅是为了使淋湿的秧苗茎叶蒸发干,还为了排出氨和硫化氢等气体,避免秧苗受毒害。为减轻追肥与控制床土温度的矛盾,一般追肥与浇水结合进行,在有阴雨或寒流即将来临时,也不可追肥。
间苗管控
为了不让秧苗拥挤,各秧苗间互相遮阴,造成高脚苗,应及时间苗(删苗)。一般于齐苗时进行间苗,把密集的、受伤的、畸形的、顶壳的苗和病苗拔掉,出苗过迟生长矮小的苗和出苗过早趋向徒长的苗都是间苗的对象。间苗后若床土较干,可浇些水,使苗的根部与土壤密切接触,易吸收水分和养分,若床土较湿,不可浇水,可在土面撒一层疏松的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