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查告知癌症转移?小心也有误诊可能!

临床上存在很多主观题
答案取决于医生的技术、经验、学识
以及医生的责任心
任何一方面出现偏差
对患者而言
结局都可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8月底接诊了一位宫颈癌术后近3年的患者,让笔者也产生了一些思考、感悟。

这位患者在4月份复查胸部CT时,发现右肺下叶有一个新增结节,影像科给出的诊断是:结合病史,考虑ca转移灶可能;主治医生则建议马上手术,并进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因为该患者一直在笔者处进行中医药调理,每次复查完都会带着诊断报告和影像片来上海,让我再看看,然后调方改药,4月这次也不例外。这些年一次又一次地听她说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此次整个一副憔悴萎靡、眉头紧锁的面容。确实,这样的诊断结果,放在任何患者身上都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之前的抗癌努力可能会白费,也意味着患者后期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笔者当时看着诊断报告,“转移灶”三个敏感字眼赫然纸上,我又拿来影像片细细分析,并与她之前的片子作比对,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结节,但我的第一判断感觉并非诊断报告所写,这不太像是转移灶。于是笔者建议她先观察3个月,不必急着动它,仍然延续之前的治疗方案。听罢,患者纠结万分,害怕再等等癌肿发展迅速,到时就来不及了。见此,我拿过影像片细细与之分析,排除转移可能。听到笔者的话,患者如同吃了颗定心丸,紧绷的面容此时才得以舒展。

8月底来看诊前,患者去做了穿刺活检,结果并没有见到癌症转移的证据,这也证实了我此前的判断。

其实,这也是笔者门诊一定要患者带好影像片,而不能只带诊断报告的原因!

影像片是反映患者检查部位的具体形态和病理解剖特点的最原始记录,而相应的“影像诊断”是影像科医生对这张原始记录的文字解读,笔者并不是不信任影像科医生,而是这其中存在着很多主观因素、不定因素。同一张片子,由不同的影像科医生来解读,所得出的“影像诊断”不一定会完全相同。

而这个“影像诊断”也不等同于“临床诊断”,作为一名医生,不能一味地依靠别人的诊断结论,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从而才能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措施。

建 议

对患者而言,要理智看待“异常”的复查结果,先别急着紧张、恐惧,也别急着做决策。在这种草木皆兵的状态下,往往容易选用错误的措施,又使得后果更严重,进而更恐惧,乃至恶性循环!此时好好观察评估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可以避免很多误杀、误治,必要时也可以到其他医院重新复查、专家会诊。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