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地铁隧道上方新建明挖隧道施工控制方案研究
为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大城市均在大力推进以城市地下铁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1−2]。由于城市建筑物分布密集,常常出现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等岩土近接施工的情况[3−4]。相比于单体工程,诸如上述所述的岩土近接工程不仅要考虑新建工程的安全施工,还要确保邻近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运营[5],因此,此类工程往往是工程建设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针对隧道下穿既有建(构)筑物工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孟喜等[6]采用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全风化岩层中盾构隧道上跨施工对既有下伏隧道的影响,为盾构隧道的合理注浆压力与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据。毕成双[7]针对北京某综合管廊上跨地铁6 号线区间隧道工程,研究提出了“顶进穿越、卸一还一、土体加固”的通过方式,以避免土体开挖导致既有隧道隆起变形。丁浩[8]结合西安地铁8 号线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5号线工程,研究分析了超前管幕和抗浮锚索综合加固措施下盾构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规律。魏纲等[9]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新建隧道施工对下卧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张毫毫等[10−11]针对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上部运营铁路的变形影响与施工控制技术、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盾构[12−13]和桩基[14]的受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较为大量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15],可供类似工程参考。综合上述分析,目前关于隧道近接施工问题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受地质条件差异、既有建(构)筑物的类型差异及其变形控制标准差异等的影响,多数工程的实践经验仍然难以有效推广应用,仍有待于深入、持续研究。本文依托长沙湘府路明挖隧道上跨既有运营地铁1 号线工程(最小净间距约2.0 m),针对新建工程施工期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保护方案开展了技术、经济比选,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的方法对保护方案的可靠性开展研究,以积累和丰富类似工程实践经验。
通过分析滤波结构对产生载荷历程的影响,建立了变截面滤波结构模型,如图6所示。模型为变截面的柱形液压缸,液压介质与活塞接触面半径为r,长度为Lr;液压缸底面半径为R,长度为LR。假设工作中活塞不进入半径为R的截面,则可建立运动控制方程为
1 工程概况
湘府路隧道位于湖南长沙湘府西路和芙蓉南路交叉区段,是湘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子工程,周边环境及平面布置如图1(a)。隧道全长2 150 m,其中暗埋段长1 860 m,双向6 车道,隧道宽约28.8 m,高约7.7 m,为地下单层双跨框架结构,如图1(b)。
住宅小区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对于双母线类型的接线,由于其设备投资大、接线复杂,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供电可靠性得到了保证,但由于新建小区多为2级、3级负荷,所以无需使用双母线接线。单母线分段接线的高性价比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住宅小区用电需求。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离不开敢闯敢干,勇于试错的精神。但前提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假如不顾客观规律,不经科学论证,急功近利,盲目瞎干;或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政绩,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那么,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不仅不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可能出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财政空耗等副作用。
湘府路隧道途经芙蓉南路段上跨长沙地铁1号线友谊路−省政府区间隧道,与该区间隧道的最近距离约2 m,如图1。长沙地铁1 号线友谊路−省政府区间隧道为圆形盾构隧道,隧道直径6.0 m,盾构管片厚0.3 m。场区内陆层主要有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粗砂、砾砂,平均层厚分别为3.16,5.11,5.50 和3.51 m。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稳定水位埋深5.80~9.00 m。
图1 湘府路隧道与既有隧道位置关系
Fig.1 Loc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Xiangfu Road tunnel and existing tunnel
(a)平面位置;(b)立面位置
湘府路隧道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实践经验表明,上部明挖基坑施工期间,开挖卸载会导致既有地铁1号线隧道回弹隆起,进而导致隧道结构应力和变形过大,对线路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期间应采用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既有隧道的变形不超出容许值。根据相关技术规范[16],拟定的地铁隧道在湘府路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控制标准:竖向位移量在−10~5 mm;隧道径向收敛<10 mm。
2 保护方案比选
为避免隧道开挖引起既有1号线隧道的变形超出控制标准,结合实践经验和专家论证,拟定板凳法和管幕法2种保护方案。
2.1 板凳法
本区段地质条件较差,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层较厚,仅凭注浆加固难以实现保护地铁隧道的目的。“板凳法”保护方案的基本思路为,在既有地铁隧道两侧施做数排抗拔桩,在湘府路隧道开挖时,采用分段开挖并将同一排抗拔桩采用板连成整体,形成板凳桩。板凳桩刚度较大,可约束土体因卸荷产生的回弹变形。具体加固措施包括:在湘府路隧道开挖影响段,沿既有1 号线友−省区间盾构隧道纵向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桩(MJS 旋喷桩)进行地层加固,如图2。纵向施做范围为湘府路隧道两侧各6 m,竖向范围为拱顶以上3 m,两侧加固范围为两侧各3 m。加固体距既有隧道保持1.5 m(水平)及0.8 m(竖向)的安全距离,避免加固时损伤现有管片结构。同时,在1号线隧道两侧施做抗拔桩,如图3。湘府路隧道进行分段开挖时,将同一排抗拔桩通过湘府路隧道底板连成整体,形成板凳桩。
四小姐又点点头。走进石警官办公室,石警官又想替四小姐脱大衣,四小姐再次抬抬手。四小姐看着刘雁衡:“我那儿有一套清王府珍藏的古谱,刘先生是否有兴趣帮我看看?”
图2 MJS旋喷桩加固范围
Fig.2 Reinforcement range of MJS jet grouting pile
单位:m
(a)平面图;(b)剖面图
图3 抗拔桩布置图
Fig.3 Arrangement of pull-out pile
单位:m
(a)平面图;(b)1-1剖面图;(c)2-2剖面
该方案主要施工过程为:1)地铁1号线上部采用MJS 旋喷桩加固;2) 施工上跨节点两侧湘府路隧道围护及主体结构;3) 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1 m;4) 施做抗拔桩;5) 分段开挖湘府路隧道,并将隧道底板与抗拔桩形成“板凳”。
汽油的火苗迅速蔓延到脚下,我听见噼啪作响的燃爆声。我的身体也开始燃烧起来,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畅快淋漓,因为我凭借火,凭借风,终于可以自由地飞回故乡去了。范峥峥也可以和我一起,魂归故里了。
2.2 管幕法
本方案的基本思路为(如图4),首先在既有地铁隧道两侧施做竖井,然后在需保护的地铁1号线隧道上方施做管幕,管幕端部嵌入竖井围护结构中,形成刚度较大的管幕压顶隔离保护层,减少湘府路隧道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图4 管幕法地层预加固
Fig.4 Pipe curtain method for formation pre-reinforcement
单位:m
(a)平面图;(b)剖面图
管幕采用直径800 mm 的钢管,间距900 mm,钢管内部填充钢筋混凝土,管幕距盾构顶部1 m。管幕两端锚固在竖井的围护结构中,中间采用压顶梁与抗拔桩连接,减小管幕的跨度,以使得管幕能更好地约束盾构隧道的向上变形。
管幕法的具体施工过程为:1) 施做中部抗拔桩;2)地面注浆加固;3)施做竖井;4)施做管幕5) 回填竖井;6) 降水、开挖土体至加固体顶面;7)开挖第2层中部土体,施做抗拔桩上部梁及湘府路隧道底板;8)开挖第2层两侧土体,施工对应湘府路隧道底板。
2.3 对比分析
表1 从多个角度对2 种保护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分析可知,与管幕法保护方案相比,板凳法保护方案具有施工难度小、对交通影响小、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故经论证确定采用板凳法保护方案。
表1 保护方案对比分析
Table 1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protection schemes
3 保护方案可行性数值模拟
2.3 节从施工难度、对交通影响、造价、工期等方面分析了板凳法保护方案的优越性,然而湘府路隧道施工期间,既有地铁1号线隧道变形是否会超出控制标准依然不清晰。为此,本节采用ABAQUS 分别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板凳法和管幕法开挖对地铁1号线隧道的影响。
3.1 模型的建立
建立的地层模型尺寸为90 m×50 m×40 m(长×宽×高),地铁1 号线隧道开挖基坑底为2 m。模型中,地层、抗拔桩、底板采用实体单元模拟,隧道采用壳单元模拟,如图5,限于篇幅图中仅给出板凳法保护方案计算模型图。
图5 有限元模型
Fig.5 Finite element model
(a)总体模型;(b)结构图
模型中,地层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且服从摩尔−库伦屈服准则;桩、板、管幕和盾构管片等按线弹性材料考虑;管片结构考虑接缝的刚度折减,折减系数η 取为0.8;基坑外部超载取20 kPa;模型中相关单元材料参数见表2。
表2 计算参数
Table 2 Calculation parameters
板凳法模型中,共分为3个工况,分别为地应力平衡、板凳桩施作、基坑开挖与隧道底板施作。管幕法模型中,共分析4个工况,分别为地应力平衡、竖井开挖、管幕施作、基坑开挖与隧道底板施做。其中,上述2个保护方案中的基坑开挖均分2层进行,第1次开挖至顶板以下5 m 高度处,第2次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
3.2 计算结果分析
计算得到的2种保护方案基坑开挖完成后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与受力情况分别如图6~9,分析断面如图5所示。
图6 板凳法施工诱发的既有地铁隧道变形情况
Fig.6 Deformation of existing subway tunnel indu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bench method
单位:m
(a)水平位移;(b)竖向位移
图7 管幕法施工诱发的既有地铁隧道变形情况
Fig.7 Deformation of existing subway tunnel induced by pipe curtain construction
单位:m
图8 板凳法施工完成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受力情况
Fig.8 Stress situation of existing subway tunnel structur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ench method construction
(a)轴力(单位:kN);(b)弯矩(单位:kN∙m)
图9 管幕法施工完成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受力情况
Fig.9 Stress condition of existing subway tunnel structure after completion of pipe curtain construction
(a)轴力(单位:N);(b)弯矩(单位:N∙m)
从中分析可知:
1)随着上部湘府路隧道的开挖,下部地铁1号线区间产生隆起变形。基坑开挖完成后,板凳法和管幕法诱发的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分别为9.8 mm和23.3 mm(已超过允许值);2 种方法诱发的地铁隧道水平变形量较小,不足2 mm。
2)从结构受力上看,2种保护方案下,施工完成后,板凳法施工诱发的既有隧道结构受力(轴力最大值248 kN,弯矩最大值37.9 kN∙m)显著小于管幕法(轴力最大值542 kN,弯矩最大值90.5 kN∙m)。
现行税收政策体系中虽然对PPP问题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规定,但缺乏体系性和配套性。应在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借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汇编》、《“走出去”税收指引》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政策进行集成和分类处理,制定PPP模式税收政策指引。在结构安排上,可按照PPP模式全项目运行周期,覆盖五个阶段业务流程,定位“基本规定、税收优惠、征收管理”三个维度,对所有税种进行地毯式扫描,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理清政策规定、用好税收优惠、明晰管理流程、维护自身权益。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采用板凳法保护方案对抑制下部地铁隧道变形和改善隧道结构受力更为有利,且相关的变形值能够满足控制标准要求。
2.2 sEMG 治疗4周后,3组患者肱二头肌RM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肱三头肌RM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3组患者改善程度比较,C组>B组>A组(均P<0.05)。第8周随访时,与第4周比较,A组患者肱二头肌的肌张力增高(均P<0.05),肱三头肌肌力降低(均P<0.05),B组和C组患者的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间肱二头肌RMS比较,C组 <0.05),3组患者肱三头肌RMS比较,C组>B组>A组(P<0.05)。见表3。
4 施工期既有隧道变形监测
湘府路隧道上穿既有地铁1 号线隧道施工期间,对地铁1 号线隧道的变形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监测点布置情况如图10,典型监测结果如图11。分析可知:
图10 监测点布置图
Fig.10 Monitoring point layout
图11 代表性既有隧道拱顶测点隆起变形曲线图
Fig.11 Represents the uplift deformation curve of the measuring points of the existing tunnel vault
1)湘府路隧道上跨施工期间,既有地铁1号线隧道存在上浮现象。且随着开挖的逐步靠近既有地铁隧道,变形速率加快,图11 中第2 次土体开挖,即基坑最下层土体开挖,导致的地铁隧道隆起量明显占比大。
2) 全过程监测表明,湘府路隧道施工期间,既有地铁最大隆起量约4 mm,小于数值模拟计算值,且未超出施工容许的上浮控制值,表明采用板凳法施工方案进行上穿既有线施工是可行的。
5 结论
1)针对湘府路隧道上跨地铁1 号线隧道工程,拟定了板凳法和管幕法2种保护方案,并分别从经济、技术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板凳法保护方案具有施工难度小、对交通影响小、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可为推荐方案。
2)分别建立了板凳法和管幕法2种保护方案的数值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上部明挖隧道开挖过程中,无论是诱发的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还是受力,板凳法保护方案均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能够满足控制标准的要求。
3) 现场施工监测表明,明挖隧道最下层土体的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扰动更为明显,诱发的隆起量占全施工过程变形量的70%,但其终值仍满足控制要求,表明依托工程采用板凳法保护方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HUANG Linchong,MA Jianjun,LEI Mingfeng,et al.Soil-water inrush induced shield tunnel lining damage and its stabilization:A case study[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0,97(1):103290.
[2] 雷明锋.侵蚀环境下盾构隧道结构全寿命计算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LEI Mingfeng.Research on calculation methods of lifecycl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shield tunnel in aggressive environment[D].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
[3] 李志南,潘珂,王位赢.并行顶管近距离上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安全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16(S2):939−944,975.
LI Zhinan,PAN Ke,WANG Weiying.Security analysis on existing shield tunnel upper traversed by paralleling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J].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20,16(S2):939−944,975.
[4] 赵晨阳,曹豪荣,彭立敏,等.隧道双层预支护力学分析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1):145−155.
ZHAO Chenyang,CAO Haorong,PENG Limin,et al.Mechanical analysis model for double layered presupport in tunnel[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51(1):145−155.
[5] LIU Cong,PENG Limin,LEI Mingfeng,et al.Research on crossing tunnels’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019,23(11):4910−4920.
[6] 张孟喜,张靖,吴应明,等.全风化岩层中双线盾构上穿近邻地铁隧道影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9,52(9):100−108.
ZHANG Mengxi,ZHANG Jing,WU Yingming,et al.Analysis of double-line shield tunnel over-crossing subway tunnel in completely weathered rock formation[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9,52(9):100−108.
[7] 毕成双.综合管廊上跨既有地铁隧道顶进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17):89−92.
BI Chengshuang.Study on jacking technology of utility tunnel crossing above the existing subway tunnel[J].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19,48(17):89−92.
[8] 丁浩.盾构开挖卸荷下既有地铁隧道抗隆起自稳加固体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DING Hao.Study on floating and self-stability reinforcement system of existing metro tunnel under shield excavation and unloading[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19.
[9] 魏纲,俞国骅,杨波.新建隧道上穿既有隧道引起的剪切错台变形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27(4):50−58.
WEI Gang,YU Guohua,YANG Bo.Study on shearing dislocation platform deformation of existing tunnel due to construction of above-crossing new tunnel[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18,27(4):50−58.
[10] 张毫毫,雷明锋,刘凌晖,等.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上卧盾构隧道扰动影响规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17(2):396−404.
ZHANG Haohao,LEI Mingfeng,LIU Linghui,et al.Study on the influence law of underpass construction of new tunnel on the disturbance of existing upper shield tunnel[J].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17(2):396−404.
[11] LEI Mingfeng,LIN Dayong,HUANG Qiyou,et al.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 technology of shield tunnel underneath an operational railway in sand pebble formation:A case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2020,24(10):1558−1572.
[12] LIU Jianwen,SHI Chenghua,LEI Mingfeng,et al.Improved analytic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sponses of a shield tunnel to adjacent excav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0,98:103339.
[13] 刘建文,施成华,雷明锋,等.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影响的解析计算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9):2215−2225.
LIU Jianwen,SHI Chenghua,LEI Mingfeng,et al.Analytical method for influence analysis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on underlying metro tunnel[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50(9):2215−2225.
[14] LIU Jianwen,SHI Chenghua,CAO Chengyong,et al.Improved analytical method for pile response due to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J].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20,123:103609.
[15] 施成华,李翔,雷明锋,等.基坑上跨既有盾构隧道坑底土体加固方式探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17(5):1147−1155.
SHI Chenghua,LI Xiang,LEI Mingfeng,et al.Study on reinforcement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of existing shield tunnel under foundation pit[J].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17(5):1147−1155.
[16] CJJ/T 202—20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S].
CJJ/T 202—2013,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structures of urban rail trans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