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死亡气泡与古瓷器的年代判定(老科协2015年年度论文)

(老科协2015年年度论文【论文集】编辑稿)

     死亡气泡与古瓷器的年代判定

—认识死亡气泡原理 提升古瓷鉴藏水平

郭洪连/文

 

 

  喜讯:刚刚发布的公安部〈瓷器老化痕迹鉴定〉的研究新成果里,对瓷器老化认定的条件中,就包含有“气泡变色”和“气泡破口”两相内容。

   公安部评审通过的<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技术>也把气泡变色等纳入了十点鉴定内容。

   [主题词]:古瓷 死亡 气泡 判定 年代

   [内容提要]:瓷器烧制过程后期,胎体中挥发出的气态水分子和矿物质分子被粘性很强的釉层包裹,形成釉中气泡,几百年时间里,胎釉自身变化和时光洗礼、人为作用因素,形成死亡气泡。死亡气泡的形态和分布状况,是判断古瓷年代的重要依据。

一、古瓷的气泡和死亡气泡

1、古瓷的气泡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年以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由人工烧制的陶器生活用品。陶器有素彩之分。唐三彩就是非常名贵的彩釉陶。素陶表面没有气泡。唐三彩陶器釉中也很少见到气泡。一千多年前,人们已经掌握了瓷器烧制技术,烧制出了原始青瓷。原始青瓷的釉中,也很少出现气泡。瓷器釉中大量出现气泡,是宋元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期。

瓷器釉中的气泡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实验,人们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妙:陶瓷器釉中有无气泡,与胎质粗疏或细密、胎体矿物质在高温中反映产生气体的挥发情况、瓷胎所含水分、釉层厚度和烧制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速度等关系密切。

陶器由陶泥加工成型。胎质疏松,胎土表面又没有覆盖釉层,晾晒和烧制时,水分子和矿物分子很容易蒸发逃逸。而且成器温度低,所以,形不成气泡。

釉下彩陶虽然陶胎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釉,但是,由于胎质依然疏松,在胎体晾晒和入窑烧制过程中,温度也是逐步达到成器温度的,薄薄的釉层也构不成对矿物质分子和水分子的约束,因此,晾晒和烧制时,胎体中逸出的矿物质分子和水分子也可以充分挥发,釉中很难形成气泡。

原始青瓷和宋代五大名窑中的一些品种,虽然都有釉层覆盖,但是,同样存在胎质疏松和烧成温度较低(800-1100度左右)等原因,胎体矿物质分子和所含水分子在晾晒环节和烧制前期已经充分挥发,烧成瓷器釉下也很少出现气泡。

为什么宋元明清瓷器釉下,会普遍出现气泡呢?

主要是生产水平提高,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用于制作瓷器的矿土研磨得更细,胎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结构更加密实,覆盖在胎体表面的釉层也加厚,胎泥所含的水分子在晾晒过程中大部分得以充分挥发。但也有一些水分子被密实的胎体裹胁在胎泥深处,仅靠太阳、风吹难以挥发出来。在烧制过程前期,也有部分水分子和矿物分子得以挣脱瓷胎包裹釉液的约束,成功逃逸挥发。

图1这件明洪武时期生产的釉里红军持和釉面的聚釉斑孔洞,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颗粒较粗的铜红料分子从胎和釉液里挣脱逃逸的原始状态。

(图1)明洪武釉里红军持及微观照片和聚釉斑局部

但是,还有矿物质分子和部分盘结在胎体深处的水分子,在达到一定温度后,才被逐步升高的温度驱赶,分解成气体,从胎体中逃逸出来。这时,覆盖在胎体表面的釉液,已经溶解为粘性很强的粘液状包裹体,紧紧地包裹在胎体表面。从胎体中逃逸出来被分解为气体的矿物质分子和水分子,无力挣脱粘液状包裹体的约束,最终成为粘液状包裹体的俘虏而悬浮于胎体和釉层中间。当瓷器烧成冷却以后,这些气体状矿物质分子和水分子便以圆形晶亮的空心球形状,保存在于胎体和釉面之间。这种如珍珠一般的空心状球形物,就是我们所说的釉中“气泡”(图2)。它们经历了高温的洗礼,以无色的球状体形态而存在。没有釉下颜色映衬,它们会以亮晶晶的球状无色气泡体存在。有釉下青花映衬,它们就变成亮晶晶的球状蓝绿色气泡而存在。

(图2)青花瓷釉中的气泡

2、古瓷的死亡气泡

用高倍超眼放大镜观察发现,图3这件有大明成化年制“天”字款的斗彩罐、图4这件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十棱龙纹洗和图5这件有“大明成化年制”款的岁寒三友纹青花高足碗,它们釉中无色或蓝色的、亮晶晶的单个或成群气泡,已经变成了暗红色、褐色或者黑褐色。象这样变了色的气泡,就是本文特指的古瓷釉中的死亡气泡。

(图3)明成化“天”字罐和釉中的微观褐色气泡(死亡气泡)

(图4)“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十棱龙纹洗和它釉中的微观褐色气泡群(死亡气泡群)

  (图5)“大明成化年制”三友纹高足碗和它釉中的微观褐色气泡群(死亡气泡群)

3、死亡气泡“死亡”的三个阶段性特征

不同年代的古瓷,釉下气泡具有不同的死亡形态。也就是说,瓷器釉下的死亡气泡有阶段性特征。

观察结果表明,清乾隆时期的一些瓷器釉,釉中已经出现变色气泡。到了明代早中期,相当数量瓷器的釉中气泡,已经由无色、亮晶晶的透明状态,变成暗红色或者黑褐色。图6这件有“大明成化年制”款的鸡缸杯,它釉中的死亡气泡顶部,出现了一条呈“一”字形的短线条。有的死亡气泡顶部还会出现“十”字形短线条。这就是气泡死亡的初级阶段。根据其普遍变色这个特征,可以称其为气泡死亡的“变色期”。

 

(图6)“大明成化年制”鸡缸杯和死亡气泡的微观照片(顶部出现一字形线条)

 时间上推到明代再到元代,一些瓷器釉中死亡气泡顶部的“一”字形或“十”字形线条,已经扩展成圆形破口。因此,可以看作气泡死亡的中级阶段。根据其普遍破口的特征,也可以称其为气泡死亡的“破口期”。图7这件元蓝釉罐的死亡气泡,就处在破口期。

(图7)元蓝釉壶和它釉中的破口气泡(死亡)

到了宋代、唐代,古瓷釉中气泡死亡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气泡穹隆形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我们不用放大镜就能看到瓷器釉面,有一些圆形的坑洞,里面还积满了尘埃和生活垃圾小颗粒。这就是气泡死亡的第三阶段,“坑洞期”。

图8这件北宋钧窑执壶的气泡,就处在完全死亡的坑洞期。由于年代久远,死亡气泡已经演变为一个个裸眼就能看到的圆形坑洞,坑洞中还积满黑褐色尘埃和生活垃圾。


(图8)北宋钧釉执壶和釉面肉眼可视的破口气泡(死亡气泡)

二、古瓷釉中气泡死亡的原因

1、瓷器釉中气泡是怎样死亡的?

瓷器釉中气泡为什么会死亡?这和瓷器烧制成型以后的使用、流传和保存状态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瓷器气泡的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瓷器釉中的气泡,有大中小之分。它们主要受到釉层厚度的制约。一般来说,釉层厚,气泡就大。釉层薄,气泡就小。而那些自然死亡的气泡顶部,都是接近釉面的大气泡。被釉面开片片线穿越而死亡的气泡,则大中小都有。

自然辩证法认为,物质总是处于运动和变化状态之中。这种运动和变化,同时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用矿物质烧制而成的瓷器也不例外。

刚刚烧造成器的新器,釉面矿物质分子和水分子处于活跃期。活跃分子活动产生的能量,聚集在釉面会发出一种很刺眼的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贼光”或“浮光”。常听人说某件器物火气太重。这个“火气”指的就是这种“贼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器釉面活跃的分子逐渐逃逸,带走了部分能量,釉面的分子结构也完成了新的组合,由烧造成器时的活跃状态变为稳定状态,新器也就变成了老器。这是内因的作用的结果。

瓷器被陈设在厅堂,受到温柔阳光的照射和如丝轻风的吹拂,还被人类抚摸,他物擦拭。这些自然和人为因素,使接近釉面的大气泡顶部逐渐被磨破,原来处于真空状态的气泡顶部,出现了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小洞,进而扩展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线条状破口。气泡产生“漏气”现象。空气带着尘埃进入气泡,悬浮在空中。这时,原来晶亮的气泡变色混浊起来。釉面原本很“贼”的“光”逐步减弱。进入雨季,干燥的空气被湿润,体积原本很细微,很轻的尘埃也被润湿。悬浮的空气再也无力承受尘埃的重量,它们坠落到气泡底部沉积下来。于是,浑浊的气泡被生活尘埃“染”成黄色、赭红色、灰色或黑褐色。这便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这时候,气泡已经完成了死亡的初始阶段。

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气泡顶部的“一”字形、“十”字形条线破口逐步扩展为圆形大空,如顶部开窗的穹窿形蒙古包。古瓷便完成了气泡死亡的中级阶段。

以后,半圆形的穹窿形蒙古包上半部全部破碎消失,釉面出现下凹的圆形坑洞。这时,釉中气泡已经完全死亡。这就是气泡死亡的第三个阶段。下面这件宋早期越窑青瓷执壶(图9)和唐代鲁山段店窑花釉拍鼓(10-11釉中的那些死亡气泡坑洞,把气泡死亡第三阶段的状况展示得非常清晰。

(图9)宋早期越窑青瓷执壶的死亡气泡(圆形坑中灰色胎体显示无余)


(图10)唐代鲁山段店窑花釉拍鼓

(图11)放大镜套照相机拍摄的唐代鲁山段店窑花釉拍鼓釉中死亡照片

气泡死亡的过程中,活跃分子所带的能量跟随它们脱离釉面。因此,釉面刺眼的贼光逐渐消失。这是,釉面发出的是一种温润、柔和的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包浆”(图12)。也有人称其为“宝光”。

(图12)唐代鲁山段店窑花釉拍鼓釉面醇厚而柔和的包浆(光线照射部分的柔和釉面)

图13元蓝釉执壶釉面的宝光

据资料披露和笔者观察,“大清乾隆年制”款的单色釉鹿头尊的釉中已经出现死亡气泡。

明代款的瓷器中,有死亡气泡的古瓷器比较普遍。笔者收藏的“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大明宣德年制”青花豆、“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龙纹十棱洗、“大明成化年制”斗彩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斗彩“天”字罐、“大明万历年制”五彩罐,宋代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碗、壶,宋代早期越窑青瓷执壶、罐、唐代鲁山花瓷拍鼓等等,釉中都有了死亡气泡。

 

2、釉中气泡死亡是基本规律

观察这些古瓷釉中死亡气泡的分布和分析它们的变化,可以得到气泡死亡和瓷器年代关系的基本规律:

(1)年代越久远,釉中死亡气泡的分布越多、越密集;

(2)年代越久远,死亡气泡顶部破裂出现“一”字形或“十”字形线条的越多。

(3)元青花和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死亡气泡,不是以气泡破裂的形式出现,而是在釉中出现一些白色的棉絮状结晶斑。它们夹杂在釉中气泡群里,象天空中的云团一般,呈自然分布状态。

(图13)元青花孔雀穿牡丹纹六棱罐和它釉中微观白色棉状死亡气泡群

(4)宋代以上古瓷的死亡气泡,基本上已经破裂为一个个圆形坑洞,坑内还沉积着很多生活垃圾。

(5)并非所有古瓷都有死亡气泡。

龙泉青瓷釉中很少死亡气泡。这可能与龙泉青瓷胎料较粗和采用多次上釉工艺,包裹在胎体上的釉层粘度很高而且很厚有关。

一些釉面很温润、底部露胎处明显老化的瓷器,却很少有死亡气泡。究其原因,我以为可能和它们长期被掩埋在密闭的环境中,没有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和流动空气的抚摸,自然老化速度缓慢有关。

三、利用古瓷死亡气泡原理判定古瓷年代

1、死亡气泡原理已被公安部刑侦科技协会纳入科研课题“古瓷老化痕迹鉴定”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公安部古瓷老化痕迹鉴定国家标准验收而被广泛认可。

最近看到博友何豆豆的博文《国家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文对古陶瓷老化痕迹的评价》。文中介绍,2003年以来,国家公安部刑侦局刑侦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专家,根据刑事侦察中,利用痕迹鉴定侦破案件的原理,开展了“自然老化显微陶瓷鉴识法”鉴定古陶瓷年代的科研课题研究,在对国内多家文博单位展藏的3000多件器物的自然老化痕迹进行显微观察、拍照基础上,精选625件有代表性器物的微观痕迹建立数据库,归纳其形态特征和规律,提出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的“线状痕迹”、“不规则的圆形痕迹”、“坑点痕迹”、“斑块痕迹”、“脱落痕迹”、“变色气泡痕迹”、“破口痕迹”、“网纹状痕迹”八种基本形态。其中的“变色气泡痕迹”和“破口气泡痕迹”,就是本文论述的“死亡气泡”的两种形态。

2015年9月29日,博友蔡暄民发表博文《论痕迹鉴定技术对古陶瓷断代的作用》。文中介绍,一位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很欣喜地告诉他,“公安部评审通过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技术”,确定了古陶瓷老化痕迹的十种方法:“腐蚀线”、“几何图形”、“腐蚀坑点”、“腐蚀斑块”、“局部釉面脱落”、“变色细胞”、“破口气泡”、“腐蚀网纹”、“胎体析盐”、“釉面混溶”。并肯定现代人做假的手,还伸不到瓷器的釉中去。其中的“腐蚀坑点”和“变色细胞”,也包含了本文论述的“死亡气泡”两种自然老化形态。

由此可见,气泡死亡现象与瓷器成器时间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气泡出现变色现象,需要300到400年。也就是说,清代早期到明代生产的瓷器,才会出现气泡变色的现象。明代以前生产的瓷器,才出现了气泡破口的现象。因此,结合古瓷鉴定的眼学经验,通过观察古瓷釉中死亡气泡的变化,是可以判定古瓷年代的。这种方法已经得到国家公安部的认可。

我以为,对于300年以上的古瓷器,今后极有可能采用科技检测定新老,结合眼学经验,根据文献对器形、釉色、文饰画法等,定具体年代的方法,改变目前古瓷器鉴定中,由于缺乏科学依据,由个别专家说了算,社会又不认可的被动局面。公安部的这个科学技术痕迹鉴定法,很可能成为近期鉴定馆藏瓷器和海关鉴定出口瓷器的标准而被逐渐采纳。

2、观测仪器设备易购

顺应普通收藏爱好者的需求,现在普通放大镜、超眼等仪器已经非常普及,一般的古玩市场都有销售。收藏爱好者花几十、几百元,就可购置到几十到几百倍的放大镜和超眼等工具。


(图14)花几十元可购的放大镜 

(图15)花几百元可购的500倍超眼放大镜

3、观察方式可操作性强

各类放大镜小巧灵活,可随身携带。通过简单学习就可操作。稍具经验,就可现场观察釉中是否有死亡气泡、死亡气泡的分布状况,通过观察,自己就可判断其大致年代。决定是否适合自己购藏。达到通过观察和总结气泡死亡的规律,来识别和挑选古瓷器收藏品,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的目的。这就是研究古瓷器死亡气泡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笔者通过阅读《收藏家》、《文物天地》等杂志和与收藏网友交流学习,提高了检测和鉴藏水平。收藏品中,受到古瓷器鉴定专家丘小君肯定的十数件古瓷器,就是运用这种方法,从古旧文玩市场中挑选入藏的。

(2015年 10月20日再次修定于唐壶斋百壶书屋)

(0)

相关推荐

  • #瓷器# 瓷器鉴定知识分享…鉴定一件瓷器...

    #瓷器# 瓷器鉴定知识分享-鉴定一件瓷器:胎釉老化.胎骨老化.开片属于胎釉老化范畴!微观老化即胎釉钙化.结晶.絮状物.气泡老化变色.气泡的破裂:还有就是是不是柴窑烧制.是不是矿物质着色-这些通通可以微 ...

  • 死亡气泡与古瓷器的年代判定(转)

     -认识死亡气泡原理  提升古瓷鉴藏水平 郭洪连/文    喜讯:刚刚发布的公安部〈瓷器老化痕迹鉴定〉的研究新成果里,对瓷器老化认定的条件中,就包含有"气泡变色"和"气泡 ...

  • 如何利用气泡鉴定古瓷器

    瓷器釉下存着气泡,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这已被陶瓷专家们所应用,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 ...

  • 死亡气泡是判定古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瓷器|古瓷器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刚刚发布的公安部<瓷器老化痕迹鉴定>的研究新成果里,对瓷器老化认定的条件中,就包含有"气泡变色"和"气泡破口" ...

  • 高古瓷器气泡鉴定是否靠谱?

    中国古陶瓷窑口众多,烧瓷历史绵长,其鉴定一直是文物收藏界的热门话题,也困扰着很多藏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枕,金,高10.7cm,长35.6cm,最宽14cm. 关注造型釉色 与其他门类古玩赝品自 ...

  • 死亡气泡判定古瓷年代和真伪

    死亡气泡已经被国内大多数权威专家以及老化痕迹研究所广泛运用.死亡气泡和气泡的老化,目前甚至是以后都不可能仿造.所谓的,死亡气泡以及老化气泡可以仿造,是不懂的菜鸟以及景德镇作假者的谣言.他们作做旧的老化 ...

  • 绝杀赝品——瓷器死亡气泡鉴定方法

    与师友们分享一篇"瓷器死亡气泡鉴定方法-绝杀赝品"的文章,文图并茂很受益......        分享一个元明清瓷器鉴定绝招.可以说是绝杀赝品.目前仿造者无法仿造,也是收藏经验. ...

  • 辨认古瓷器真伪有秘诀,看完后各取所需!

    要能在古玩市场的茫茫大海里寻找到有价值的古瓷器.古玩,不经磨难,不历练出一双目光如炬的"慧眼",是很难识别的. 而且由于历代传统文化的推崇,中国历代都有文物仿造,到现今作伪手段不断 ...

  • 英国牛津大学馆藏高古瓷器

    艺术品代拍 艺术品收藏,投资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半壁楼 关注<半壁楼>,带你赏万物!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成器之道 每天看<成器之道>,轻松玩玉器 339篇原创内容 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