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社区中“春酒”和“关门酒”习俗的调查

《宣历史文化研究信版第089期

调查

宣纸社区中

“春酒”和“关门酒”习俗的调查

黄飞松   马小莲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播过程中,有其相互融通的文化作用,这种文化作用与遗产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宣纸是传统造纸术流传到安徽南部的泾县一带,注入地方元素后诞生的,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农耕社会时期的宣纸社区,比较普遍地流传着“孔丹造宣纸的传说”、“祭蔡伦”、“蔡伦会”、“过会”、“春酒”、“关门酒”等习俗,并由于语言的复杂性,造成宣纸在流播中的传承语言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构成宣纸社区的独特性和独有性。在宣纸社区的习俗中,“孔丹造宣纸的传说”本无根据,但至少说明了一种现象,在建国后的相关媒体中出现的也多。“祭蔡伦”、“蔡伦会”在传统纸业中流传的较为普遍,只是各地在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而已。“过会”习俗在宣纸社区中不从事宣纸生产活动的人群也普遍存在,因此以上几种习俗,本文不作描述。这些习俗,在当地志书或文献上少有记录。笔者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在走访几十位宣纸老艺人后,记录后整理而成,现专门介绍“春酒”和“关门酒”两种习俗。

一、“春酒”和“关门酒”的表现形式

“春酒”又称开工酒;“关门酒”不难理解,是纸厂放假前的聚餐。这些都是宣纸行业中的特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宣纸生产成为公有制后就自然消失了。

“办春酒”的时间不定,根据宣纸作坊业主的自身情况而定,一般为春节过后,第一天开槽捞纸的时间。这一天,业主开办筵席,宴请的对象是所有在他家工作的纸工,以及全村没有开办宣纸作坊的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在筵席开始前,业主要带领纸工祭祀纸祖蔡伦。祭祖的方式各家不同,讲究的业主在自家堂前设香案,带着纸工摆香炉烧香、磕头,礼毕后烧冥纸,燃鞭炮后开席。不太讲究的业主,露天烧上一些冥纸,就直接鸣放鞭炮开席。

“关门酒”是宣纸行业在每年岁末放年假时,由业主举办的一种仪式,具体时间也不一定,最迟不能迟于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所谓“长工短工,不过腊月二十三,全部要散工”。在散工的这一天,业主请所有的纸工吃宴席。席中,业主与雇工们交流并总结一年的工作,业主也可对雇工说明来年工作的方向以及年后开工时间,纸工们可以畅所欲言。讲究的业主,在筵席开席之前,进行祭纸祖,祭祀方式与办春酒时差不多。不讲究的业主就在吃晚饭时开席。

吃完宴席后,业主或纸工此时可能会有个别交流,这种交流的中心内容主要是个别纸工去留的问题。比如,业主要想解雇一个雇工,会单独找到那位雇工,对他说:“明年我可能要减产,所以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了”。雇工自然知道老板是什么意思,便主动向老板请辞。还有一种就是雇工自己不想在这个作坊做了,对老板说:“我家有个亲戚,来年叫我到他那边去做。”业主要想挽留,便说:“这一年我做的不好,请直接指出来,来年改正。”或者说:“要过年了,带几斤肉回去。”如果这位纸工还想继续留下,便直接对老板说哪里有什么问题,或者坦然接受老板的馈赠,就说明来年愿意留下。

二、“春酒”和“关门酒”的作用

业主开办“春酒”,其主要作用就是宣布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希望本作坊在全体纸工的努力下,全村老少的帮助下,纸祖蔡伦的佑护下,全年顺利地财源广进。另一作用就是,每户一人参加筵席,就是希望能得到邻居的帮助。

旧时的宣纸作坊的软肋是水和火,因当时没有电器化设备,宣纸生产所用水源,山沟里的水在干旱时枯竭,业主只有从深山里接水,工具是毛竹。在接水时,将毛竹劈成两半,打通竹节,十余根或几十根毛竹连接后输水接至作坊。木柴是宣纸作坊必须的燃料,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宣纸产地没有煤炭供应,晒纸使用的燃料就是木柴,一天要消耗数吨。因此,作坊业主最忌讳别人暗中破坏,而这些破坏者大多是村邻,村邻中如有人嫉恨业主,会在晚上引火烧掉宣纸业主的木柴或原料,或者将业主家接水的毛竹扔掉几节,等业主发现时,水已经断流,并已影响生产了。因此,业主利用开办春酒的方式,笼络村邻,希望在一年中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关门酒”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年终总结会议,既表达了宣纸社区间的相互尊重,也反映出业主与雇工之间相互和谐的关系。在关门酒仪式结束后,村中也有个别困难户会找上业主,对业主说:“某某老板(纸乡人对宣纸业主的一种称谓,一般业主小名放在前面,老板二字放在后面),开过年来,我想卖点柴火给你家”或“某某老板,开过年来,我想卖点檀皮给你家”。见此,业主会主动拿出两个大洋,用红纸封好给此人。否则,业主家的木柴库或檀皮库失火,定然是此人所为。两个大洋基本可以保证此人一家过春节的费用,开年后,此人也会象征性地跳上几担木柴或一些檀皮给业主,当然也有不提供的,业主也不追究。

三、结语

这两种习俗在宣纸社区中流传已久,形成宣纸社区中的个性文化,笔者认为:一是农耕社会期间,交通、信息都处于一种非常原始的状态,以这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二是在农耕社会期间,一般的民间事件均采取民间方式解决,比如行业中的祭祀、宗族的族长,这些原始的解决方式反而比官方的制约更为有效,这种习俗实际上也是寻求一种平衡方式;三是促进交流,特别在社区内,以这种方式加强联系,相互之间达到融洽,便于顺利维护自身的日常的生产经营。

(作者黄飞松系中国宣纸集团宣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马小莲系宣纸集团生产办主管)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