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总部发起百团大战,冀中23团掩护八分区20万军民进行破袭战
#历史冷故事##抗日战争##国防科普#
二十三团在39-42年(十一)百团大战
在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在华北的敌后战场,组织发动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偷袭战和进攻战,总参战兵力高达105个团20余万人,是抗战时期把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这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百团大战,是抗战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最近几天我们要讲的,是从大到小,把战斗具体到冀中军区,特别是从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的缩微视角,来讲述这场大战的一些细节。闲话休提,让我们回到那个硝烟和战火的艰苦年代吧!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
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来,中国战场出现了空前的困难,这其中最主要的威胁,就是亲日投降派带来的破坏。其中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投降派,在1938年12月公开投敌,并于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虽然继续抗日,但作战态度日趋消极,反共倾向却明显增长。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甚至直接决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
而在国际形势上,德国法西斯于1940年4月9日出兵占领了丹麦,5月15日荷兰投降,5月28日比利时投降,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6月22日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也投降了,英军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后退出欧洲大陆。这一败涂地的欧洲战局,极大的刺激了日本迅速压服中国,以夺取东亚地区霸权的野心。
5月10日,日本陆军省制定了《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中国问题策略》,并在5月18日召开的陆军首脑会议上正式通过,该策略准备在1940年底以前,以全力迅速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争取重庆政府投降。为此日本人专门进行了“桐工作”,派军方代表与重庆国民政府代表接触,双方先后在香港和澳门秘密进行了关于停战条件的谈判。
二、日伪顽三方围攻根据地
在此大环境下,日伪顽三方面迅速联合起来。
1.在日军方面
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从正面战场抽调了兵力,对重庆国民政府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而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敌后战场,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对根据地实行了军事、经济、文化、特务一体的“总力战”。与此同时,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加紧推行了“囚笼政策”,利用重要交通线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
1939年12月,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总部曾经收到晋中军区发来的一份绝密电报:“敌最近修路的目的同过去不同,一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二是汽车路的联络向外连筑,敌汽车在路上不断运动,阻挡我军出入其圈内。”
囚笼政策之外,日军疯狂进行频繁的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出动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随着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我军逐渐处于劣势,只能放弃正面作战,而以敌后游击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
2.在伪军方面
在伪军方面,汪精卫公开投降以后,大批原国军部队随之投敌。日军在占领区内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先后组织了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伪南京国民政府等四个伪政权,大批汉奸投敌。
而与之相对应的,伪满洲国的“满洲国军”、伪蒙疆自治政府军、伪华北治安军、汪伪和平建国军等伪军也随之成立。而在华北这边,除了伪华北治安军以外,还有伪华北警备队等顽固伪军。他们和日军沆瀣一气,经常联手对根据地进行“扫荡”。
3.在顽军方面
随着日军在正面战场的压力减轻,蒋介石的顽军也把主要矛头对准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其各地的反共摩擦活动日趋严重,接连了发生了博山惨案、深县惨案、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等袭击和杀害我抗日军民或后方工作人员的事件,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新的危机。
当时在河南,石友三部杀害了我大批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党决定出兵,对晋东南的朱怀冰和河南的石友三部队直接给予自卫反击。八路军第129师趁顽军朱怀冰部南撤、高树勋部尚在卫河以东之际,决定集中冀南,冀鲁豫、冀中军区部队,于卫河以西地区歼灭孤立的石友三部和孙良城部。
1940年2月9日大年初二,冀南和卫东战役正式打响。遵照上级关于坚决彻底消灭投降分子石友三所部的指示,八路军总部集中了包括冀中军区23团在内的三个军区共17个主力团,向石友三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发起反击,迅速将石友三所部主力击溃,并千里追击到河南境内。石友三部在日伪军的配合下,方才仓皇逃离,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在不利的形势下,为了破坏敌人进犯我根据地的企图,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八路军从8月20日起发动了大规模的主动进攻,以早日争取时局好转。当时的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这次轰轰烈烈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三、百团大战的战役过程
1940年8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发出命令:
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打击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我军决定利用青纱帐季节,开展以破击正太铁路为重点,对冀、晋两省之铁路、公路和据点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即后来闻名中外的华北八路军“百团大战”。
此战一共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历时三个半月,大量杀伤了敌人,严重地破坏了敌人交通线,打击了敌人的“蚕食”政策,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华北日寇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日伪军的损失甚大,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
百团大战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交通总破袭战。时间是从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任务是破坏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日军交通线。
第二阶段是攻坚作战。时间是从1940年9月22日至10月上旬,主要任务是对日军盘踞的一些据点进行攻击。
第三阶段是对付日伪军的报复。时间是从1940年10月上旬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
四、战役第一阶段:二十万军民的破袭战(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
战役第一阶段的交通破袭战,是在8月20日至9月10日,破击战的重点是摧毁正太铁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田悦慧说:
“这条铁路是沟通山西、河北两省的交通大动脉。日军利用正太铁路,一方面把煤源源不断地往外运,另一方面它也是实施'囚笼政策’的一个支点。'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铁路这个'柱’垮掉了,'囚笼’可能就垮下来了。”
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展开攻击,攻克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破坏了井陉煤矿。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展开攻击,同时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和第129师部队还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北宁、同蒲南段、白晋、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进行了广泛的破击战。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下,对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进行破击。这些行动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陷入瘫痪,到了9月7日尚未恢复。
在冀中这边,冀中军民在晋察冀军区统一部署下,对北宁、平汉、津浦三大铁路干线,以及冀中境内的公路线,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大破击,使敌交通线和电话线全部中断。
其中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是冀中的东部屏障,地跨子牙河(滏阳河)两岸。所辖范围是:武强、饶阳、深县(北部)、献县、交河、河间、沧州、静海、青县、大城、任邱(丘)(东部)等11个县。威胁着天津市、津浦铁路及平(北平)大(大名)、沧(沧州)石(石家庄)、津(天津)保(保定)等基干公路,所以敌我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八分区的重点,是破击了横贯冀中东西的沧石公路深县至沧州段,以及纵贯冀中南北的平大路河间、献县至富庄驿段。
当时到了晚上,县委就发动群众,对敌人的交通线进行破坏,有时候在一公里的路段上就有破路群众数百人,参加破路时的群众,最多是一个晚上有20万人之多!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了那可真的是汪洋大海一般。而我们主力部队则负责阻击沿路据点的敌人,只要敌人一露头就给予迎头痛击。多次伏击以后,敌人直接再也不敢出来。
1940年9月3日,八分区主力部队两个营,掩护群众一万多人大破武强县城西至廊里、东至小范的沧石路40余里,摧毁敌人碉堡12个。同时主力部队也掩护群众,在滏阳河东破坏了淮镇到小范的公路约40里。在9月23日和24日两天夜里,连破五段沧石公路共14里,摧毁碉堡4个。
当时我们总结的交通破路的经验,主要是采取了暗挖的办法,就是不破坏路面,只将下面掏空。这样当敌人的车辆走到上面时,路面会突然崩塌,这样的一道道暗沟就变成了一个个陷阱,致使敌人寸步难行。而且在破坏铁路时,不仅毁坏了路基,还要把敌人铺好的钢轨和石子儿也都背走弄走。这钢轨可以用来造枪造炮,是八路军制作武器的钢材主要来源。
而敌人发现公路被破坏后,就会在白天抓老百姓来维修。当时的情况是群众夜间破坏,敌人白天维修。被日军抓来的老百姓晚上参加破路很卖力,白天为日本人修路磨磨蹭蹭,当时叫作“磨洋工”。
除了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当时还将农村的大车道都挖成了道沟。这样道沟低于地面,有事时群众可以进入道沟隐蔽、转移,军队可以利用道沟运动、射击和伏击敌人。而因为宽度过窄,敌人的汽车坦克却过不来,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抗日沟”。据不完全统计,仅1939年大水之后群众整理的旧道沟和挖新道沟,全冀中区就有10万余华里!
当时的道沟弯弯曲曲,村村相连,而且交错纵横,一直通到各村村里。抗日军民可以在地面上压根不露头,就直接进入各村,在华北平原建成了密如蛛网的交通线。
五、破坏日军电线、电话线
在破坏公路铁路的同时,还破坏了敌人的通信联络。破坏公路的同时锯电杆割电线,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八路军第120师抗战老兵郭德和曾回忆说:“我们的任务是破坏敌人的通讯联络,把敌人的电线给切断。每天晚上出去切一段,一段的任务是15里,分两个组,同时切断这个,他就不能用了。”
不过那时破坏通信线路通常是硬破坏,是采取锯断或炸断电杆,割断电线的办法,并将破坏的杆线运走藏起来。但敌人为此常常包围周围的村庄进行搜查,查到杆线就进行报复,甚至将人头挂在电杆上示众,我根据地老百姓往往因此伤亡很大。
据时任八分区电台区队长的屈培壅回忆:
一天,司令部李弗畏参谋长叫我去,要我们电台也想想有什么巧妙的办法破坏电线,既能使敌人电话不通,又不让敌人借故对群众进行报复。电台区队虽然不管电话业务,但对电的知识懂得多一点,因此有关电的事,首长也时常问问我们。根据李参谋长的指示,我召集了几个机务能力较强的同志进行了研究。
大家提出了一些好办法:一是“接地法”。即将电话线接上一根铁线,沿电杆而下(最好放入电杆裂缝里)插入地内,将电话的电流导入大地,电话就不通了;二是“短接法”。即在电杆的瓷瓶上,将两根电话线用一段铁线连接起来,自成了一个回路,就要不到对方了;三是“假接法”。即将电线在瓷瓶处剪断一小段,用灰色绳子接上,外表看不出来,但电话线却中断了。
当时不只是八分区一家提了这三种方法,其他单位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这些办法简单易行,被部队采用后效果很好。敌人若排除这类故障,必须派出有技术的电话兵才行。而这样缺乏战斗能力的技术兵种,反而更容易遭我伏击。日军对此非常恼火,并说:“支那刁民大大的坏,电的知识大大的有。”
通过种种措施,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三十团和县、区游击队,英勇顽强地袭击敌人的据点、岗楼,并掩护20万群众一齐涌上敌人交通线,挥锨舞镐展开了大破击,破坏路基和运走挖出的土;砍断电杆,砸碎瓷瓶,割断电线。前后共破坏了两条公路干线百余里,使敌交通中断,通信不灵,指挥瘫痪。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一首《交通战歌》:
破路不分男和女,
抗日不分军和民,
道路挖成山和海,
砍倒电杆当木柴。
铁路公路都破坏,
鬼子汽车不能来,
到处开展游击战,
鬼子越打越失败。
而随着敌人的交通线被切断,日伪军首尾不能兼顾,被围困在一个个碉堡据点的“孤岛之中”,互相无法进行快速支援。很快,我军开始了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攻打敌人设防的坚固据点和碉堡了。
参考资料:
《冀中军区抗日战争大事记》
《屈培壅回忆录——神奇的电波》
《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第二十三团简史》王寿仁
《华北治安战》
《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三十七区队(饶武献地区队)简况》龚有源
《冀中区第八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在平原上一个营的伏击歼灭战》孙志远
《二十三团团史》
《晋察冀日报》
《军政杂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