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孙子兵法》的曹操在赤壁之战,所学兵法为啥全失灵了?

被困住,只因为没了思路

在职场上,遭到同事构陷?怎么办?

在商场上,面对竞品围剿,怎么办?

苦苦追求女生,花落他家,又怎么办?

…… ……

以上几个小情境,一辈子需要应对很多不同的情境和问题。

要问:在这种情境下,《孙子兵法》有用吗?

2500年前的思想?

被揉碎的时间和空间,物是人非----

挑战无处不在,怎么办?

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无数个“怎么办”的问题,“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影随形。

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能不能在《孙子兵法》里找到启发。

注意:仅仅是启发,不会有标准答案。

《孙子兵法》有一句话“战胜不复”,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下,某个招法有用,换个时间和空间,有用的招法就失灵。

《孙子兵法》字字珠玑?

比如:《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

什么是“计”?简单说就是面对问题,有没有“计策”“计算”和“计划”?

不管哪一种,都为了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关键是,“计策”“计算”“计划”还是区别的。

“计策”解决的是突发性事情。

例如:你和老婆逛街,情人意外出现在你的视线之内,怎么办?

这需要“急中生智”。

“计算”解决的是没有发生,即将发生的事情。

例如:明天赶一个重要的报告,让你发言30分钟,怎么办?

最牛的是“计划”,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例如:亚马逊可以短时间“战略亏损”,也要先把生态护城河构建好,未来随便吃。

这需要“远见”和“笃定”才能完成,“计划”要解决“远见性”的问题。

曹操注解孙子,有啥独到处?

再如:曹操注解《孙子兵法》“计”这个字儿时,下了一番功夫,切中要害,很有操作性。

曹操说:

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

计于庙堂也。

大概意思是:

定计关键是怎么选将领?

怎么计算敌人优劣势?

怎么做地理,地势分析?

如何熟知对手兵力及其作战能力?

还要知晓“距离”在行军中的影响?

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

高级管理者要在庙堂内,好好来一场头脑风暴,定出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

仔细研究会发现,曹操的注解很符合现代管理学的风险控制原则。

赤壁之战,曹操的军事计划落空?

曹操划定“计”的范围,按照“计策”“计算”“计划”来说,这六件事儿都在“计划”范围内。

曹操一辈子行军作战,很少用险兵,南下讨伐孙权,也按这六个步骤做好准备。

问题是赤壁之战竟然惨败,为什么会这样?

曹操学的《孙子兵法》失灵了?

当然不是,问题在曹操高估了自己风险预测的能力。

诺贝尔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快思慢想》这本书里,提出一个人类认知偏差,即“过度自信”。

大致是每个人会高估自己优秀程度,包括聪明才智,气质形象,从而产生过度自信倾向。

曹操在“计划”六个范围内,做的堪称完美,而在风险预判上“过度自信”,通过屡屡上周瑜的当。

不管是“借刀杀人”除掉蔡瑁,“连环计”让战舰勾连,乃至“苦肉计”火烧曹军。

青年将军周瑜怎么玩转曹操的?

周瑜每个战术动作,都在曹操预料之外。

打个比方,想象脑子里有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曹操认知能力限定在3厘米之内。

周瑜用的招法,却在曹操认知之外,也就是3厘米外的认知圈层发生的。

曹操“过度自信”,让情绪决策大于理性分析,和周瑜过招时处处碰壁。

《孙子兵法》是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的,需要拓展一个人的认知边界和心理掌控能力。

另外,北方兵马到了南方,气候反差大,水土不服,兵卒们病的拖瘦,瘦的拖死,作战气势跌倒冰点,也产生了助力。

曹操将《孙子兵法》研究的很透,在没达到人生高点时,他喜欢听不同建议。

北方基本统一,南下征伐孙权,走到人生高点,难免有点“气壮山河”“吞秦破楚”的气势,风清月明之下,信口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按丹尼尔.卡尼曼的观点,系统1负责直觉思维,容易创造“胜利的幻觉”,系统2负责逻辑思维,精于计算。

赤壁之战,能让我们得到什么?

曹操吟唱《短歌行》时放大情绪的渲染,遮蔽了系统2,让其处在“休眠”状态,产生了“我必胜”的错觉,而后一把火将曹操的系统2从“休眠”中唤醒,但是败局已定。

由此,可以做出几个关键推论

1. 《孙子兵法》有没有用?答案是“不一定”。

《易经》告诉我们“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孙子兵法》的作战原则,适用场景和限定条件,发生了新变化,如“保守残缺”,势必遭遇“滑铁卢之败”。

2. 《孙子兵法》提供的只是一个分析框架,严格说是“动态战略性”的分析框架,不会真的“百战不殆”。

需要加入新的限制性条件,确定当下实实在在的场景,才能发挥作用。

3. 最高的兵法不一定是《孙子兵法》,那些能拓展思考认知,打破思维边界,整合各类新工具,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性分析的思路,往往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4. 《孙子兵法》很重要,重要到这部兵书只是打破认知边界一种路径而已,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活学活用才是高手。

洪槿/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