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方 | 两只大甲鱼
【往期回读】
本号首发的《宜陵最后一个私塾先生》,已经发表于12月7日《江都日报》,在此特向作者张生宏老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网友报喜。欢迎向本号投稿!
两只大甲鱼
江都 丁志方
作者丁志方先生: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扬州市作协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海军某部任宣传干事,转业后先后在江都县(区)委宣传部、组织部、经信委、政府办、检察院等部门任职,业余时间投入创作,有几百篇杂感、散文见诸各级各类报刊。有散文作品集《暮色炊烟》。
春天的早晨,院子里空气特别清新。我走到鱼池边上,刚准备喂食,突然发现睡莲下面,有个东西好像打了一个滚,咕咚一声钻到水下去了。等了老半天,它没有敢再上来,不过第二天一早还是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是一只大甲鱼。
奇怪的是,过了没有几天,鱼池里又多了一只大甲鱼,看上去比前一只还要大,有人戏说是一公一母。这是哪来的?我也说不清楚,估计十有八九来自后面那一条通江达海的活水河。
左邻右舍那么多,大甲鱼为什么偏偏爬到我们家里来?母亲坚持说,是因为这个地方风水好,鱼池造得漂亮。
要说这个地方,倒是采光通透,鸟语花香,鱼池也算有点特色,歪把子葫芦似的,四周叠石环绕,枝叶倒垂,一侧还有一座凉亭临于水上。但我知道,这一些都无关紧要,起关键作用的,恐怕还是鱼池外边那一盏路灯。这两个家伙一定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冲着这雪亮的灯光,一路溜达,误入这片小天地的。
鱼池里来了两只大甲鱼,一家人都很高兴,但也很担心会伤害到小红鱼。一池的小红鱼太诱人了,几条大的总是带着一群小宝宝,在池子里游来游去。每次我去喂食,只要听到脚步声,它们就会浮出水面,张着嘴巴,摇头摆尾地聚拢到一起,像一大团盛开的鲜花,在水下摇曳。大甲鱼来了,小红鱼还能安全吗?那几天,我们一家人都想着把它们捞上来,送到大河里去。
“送到大河里去?”邻居家的保姆知道我们的想法,感到很诧异,“野生大甲鱼几百块钱一斤呢,送走了不是太可惜吗?”她建议我们捞上来卖给饭店。
卖给饭店?这个主意太狠了。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尊重每个小生命,哪怕是一只猫、一条狗、一棵树、一盆花,从来不敢随意伤害,任意糟蹋。大甲鱼闯进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是一种缘分,善待它们也属人之常情,怎么能残忍地把它们送进餐馆呢?
但真的要把它们捞上来放生,很不容易,不把水抽干了,逮不住,抽干了,又担心小红鱼会遭殃。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人好生为难。不过后来发现,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若干天过去了,小红鱼全部安然无恙,大甲鱼与它们的相处也很和睦,像朋友似的天天在一起觅食,一起游玩。看到它们相安无事,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留就留着吧,让小红鱼多个伴也好。
自从来了大甲鱼,母亲好像多了个去处,没有事了,就喜欢到亭子里坐坐看看,还喜欢把几个邻居老太太约过来一起玩玩。时间一长,这甲鱼的胆子变大了,有人站在池子边上,它们照样敢上来悠哉游哉,几只爪子在水下拨弄来拨弄去,就像在跳霹雳舞。
一转眼秋天到了,连续下了几天暴雨,大甲鱼突然不见了,母亲感到很惋惜,老是说雨下多了,大甲鱼肯定爬走了。“爬走就爬走吧,只要不爬到人家餐桌上,成为别人的美味佳肴就好。”我嘴上这样说,其实也一直不死心,天天都要去鱼池边上看几回,但结果都很失望。难道它们真的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吗?谁知道,冬天我在清理鱼池时,发现这两个家伙竟然还埋在池塘底下的淤泥里面,黑眼睛亮晶晶的,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像是跟我躲猫猫。
又见大甲鱼,个个喜出望外,但这一次我想趁机把它们放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鱼池再好,毕竟太小。我的想法,一家人都很支持,于是我把它们装进网兜,拎到了大河边上,还特地爬到一条小木船上,把它们往远处多送了一程。有趣的是,它们沉到水下,很快就又浮出水面向我游了过来,几只爪子跟以前一样,还是在水下划来划去,不知道是告辞还是依依不舍。我挥挥手示意它们赶快离开,那一刻我能做什么呢?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愿它们,今后少遇一点麻烦,多交一点好运。
本文来自江都日报,感谢作者丁检,感谢报社编辑栾先生。又,承蒙丁检邀约12月6日聚会,因琐事缠身未能成行,在此谨向丁检表示诚挚的谢意与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