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富贵当前,进或许万丈深渊,退必定海阔天空!
《资治通鉴》第35卷,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原文】
莽又白太皇太后,诏有司以皇太后与女弟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妻子徙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识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
【译文】
王莽又奏报太皇太后,让她下诏书给主管官署:因为皇太后赵飞燕与妹妹赵昭仪,专宠专房,禁锢其他美女进御,残害灭绝成帝嗣子,将赵飞燕贬为孝成皇后,迁到北宫居住;又因定陶共王太后傅氏与孔乡侯傅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断放肆,图谋不轨,现将孝哀皇后贬到桂宫,傅氏、丁氏两家族全部免官罢职,剥夺爵位,遣回原郡,傅晏带同妻儿全家迁居合浦。太皇太后唯独下诏褒奖赞扬傅喜说:“高武侯傅喜,性情端正谨严,言论和主张忠诚正直。虽然跟已故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始终不肯顺从旨意,附合邪恶,孤高耿直,严守节操,因此才被斥逐回封国。经传书不是说:'岁寒,然后才知松柏不易凋谢。’现召傅喜回到长安,官位特进,可以定期朝见天子。”傅喜虽在外表上受到褒奖,但内心深感孤立和忧惧。以后又被遣回封国,终其天年。
【解析】
汉哀帝驾崩,王莽复出来势汹汹。
接着给汉哀帝置办丧事为由头,收大司马董贤之权,又反手弹劾董贤,迫其自杀,而后王莽担任大司马。
此时的朝堂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导致气氛开始不一样。
其一,立中山王刘箕子为帝。
其二,对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秋后算账。
这两件事表面上看不同,其实暗中颇有相关性。
中山王刘箕子,是汉元帝的孙子,汉成帝兄弟的儿子,其祖母是冯太后。
后者因与傅太后(汉哀帝祖母)有龃龉,被污蔑而死。
可以这么说,中山王刘箕子和傅氏外戚有仇,现在让他继位,就意味着将来极有可能会对傅氏外戚报复。
赵飞燕一事其实很单纯,明面上是他迷惑汉成帝残害帝嗣,但实际上赵飞燕和傅氏外戚走的极近,与傅氏外戚中几个关键人物有密切联系。
所以,两件事重叠释放出的信号是重新掌权的王氏外戚即将对傅氏外戚开启全面清算。
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妻子徙合浦。
所以后面的汉哀帝皇后被贬,傅氏外戚一系被罢官,其实都是傅氏外戚必然结果,至于那些理由,借口而已。
不把这些人搞走定罪,如何体现王氏外戚的正义性?又如何夺取朝中权力?
看明白这个背景基调,再来看后面对傅喜的安排以及傅喜的表现就明白了。
先来看对傅喜的捧。
独下诏褒扬傅喜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论识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对于傅喜,他虽然是傅氏外戚一员,在傅氏外戚掌权的初期担任大司马一职。
只不过他与傅太后并不是一路人,政见多有不和,不为傅太后所喜,最终被边缘化罢官赶回老家。
就凭这一点,傅喜和傅太后一系早做了切割,所以此时的傅喜并没有什么政治能量。
但太王太后亦或者说王莽把傅喜捧起来,出于两个目的。
其一,既然要对傅氏外戚下手,必然要把傅氏外戚搞臭踩到泥里。
那么,那些以前被傅氏外戚打压、不喜的人就要捧起来,不然怎么突显傅氏外戚的错误?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矫枉过正、非黑即白的运用,傅喜就是最好的榜样,况且傅喜的确名声不错,而且当初还帮过王氏外戚一把。
其二,对于傅氏外戚的清算已经开始,但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动乱,该安抚人心的还是要安抚,而对傅喜的优待就是一个信号。
这个如同刘邦放过季布一样。
再来看对傅喜的安排。
其还喜长安,位特进,奉朝请。
因此,对于傅喜给出了如上安排。
召回长安,给予极高荣誉,可以定期朝见天子。
表面上看很不错,其实细细品味不是这么一回事。
召回长安其实算是对傅喜的监控,毕竟他是原大司马、名声又不错,而且还是傅氏外戚的人。
就算不杀不处理,必要的管控还是要的,放到眼皮子底下是最好的选择。
而给傅喜“位特进,奉朝请”,则是给特殊待遇,表示尊重,但实际权力并没有。
最后看傅喜的应对。
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
傅喜算是聪明人,看到对傅氏外戚的清算他没有出言求情。
再看到朝廷还捧他、给他如此待遇的时候,傅喜也没有觉得自己平安上岸可以嘚瑟。
傅氏外戚是傅喜身上永远抹不掉的标签。
如果傅喜觉得自己有“位特进,奉朝请”可以能了,王莽分分钟教他做人。
“我就做个样子,你怎么就当真了呢?心里没点13数吗?”
相比较荣华富华,有命享受才是关键。
傅喜选择回到封地,其实就是表态表示自己无心权力。
留在长安朝堂,看似风光,实际上时刻被监视,说不定哪天就被挑个由头被处理。
还是回到老家做个富家翁算了。
所以,最后“以寿终”算是对傅喜最好的诠释。
毕竟能够在王莽全面打击傅氏外戚之下活到老死,足见傅喜的政治智慧。
【闲扯】
就如标题内涵,荣华富贵当前,进或许万丈深渊,退必定海阔天空!
在关键的时候懂得进退,方显得有大智慧。
如果出身底层,那就一往无前去拼,不拼命怎么突破人生突破阶层?
但是如果身处高层,高处不胜寒,这个时候就不能总想一往无前遇事刚硬了。
在《大明1566》里面,大太监吕芳就对小太监冯宝教导:思变、思危、思退。
我感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思退。
什么地方退、用什么方式退有很多有很多讲究,不过并不是关键。
在自己繁花似锦、高高在上、梦想成真、很多东西唾手可得之际时就能想到思退,这一点才是关键。
这是自我与人性中贪欲、贪念、执念作斗争的结果。
越是到那个地步,贪欲、执念、对失去和不可得的恐惧会无限放大。
看明白这一点,你在看马某人的狂到现在的极其低调,不就是欲望收不住被捶之后才知道要低调。
再看段永平、字节张某人卸任提前退休,这又何尝不是思退的大智慧呢。
扯他们太远,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所谓的思退并不是那么复杂,也不是说功成名就之际你辞职不干。
而是当功成名就时,亦或者成功即将来临前,你退一步,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或者用你退到你刚出发时的心态去看自己的当下,你会有很多感悟。
真的。
当你越嘚瑟的时候,往往麻烦就要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