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五的70后,怀念背米带菜上学的时光
01
70后的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晃就到了奔五的年纪了。
童年的时光,呼啦一下就不见了,青春也渐行渐远了。人到中年,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不忍直视:一撮白发,几条皱纹,些许无奈。生活的压力很大,但我们依旧在负重前行。
小时候的我们,家家户户都不富裕,村里出了个万元户,就是全村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那时候,大部分的70后,都生活在农村,只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城里。
出生在农村70后,生活苦得像黄连。但是我们都有一颗阳光的心,希望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交通不便,我们需要走路去上学。有的人,中午自己带饭到学校去吃,下午放学就回家;有的人,住在学校,到了星期六才回家,在学校的日子,饭菜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02
奔五的70后,还记得背米带菜上学的时光吗?
那时候,我家在一个大山沟里,村里的小学,和我家相距五里路,为了上学,我和村子里的伙伴们,早晨五点多就起床了,匆匆忙忙洗漱完了,喝一碗稀饭或者吃一碗米饭,就得赶紧去上学。
我们的书包,多半是斜跨的帆布包,有的是用厚厚的灯芯绒布缝制的。书包里除了书和文具盒,还有一个饭盒。饭盒多半是铝制的长方形盒子,上面有一个盖子。
因为离学校较远,中午不能赶回家吃饭,因此,选择带午饭去学校,也是无奈之举。饭菜比较简单,多半是一点米饭,加一点坛子菜,偶尔有一两块肉。坛子菜虽然味道一般,但不容易馊掉,成为了带饭的首选。
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闷热,偶有饭菜馊掉的情况,但是馊掉的饭菜,也不能倒掉了,还是得吃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小时候,正是长身体,不吃饭是行不通的。
现在,依然有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中午带饭到学校去吃,但是饭菜的味道,比以前好多了。有的学校,还有了食堂,可以花钱买饭吃。
03
奔五的70后,小时候的你,有没有住校的经历?
那时候,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五六年级就称之为完小。我们乡里只有一所完小,因此学校里的寄宿生占了一大半。
读寄宿的学生,需要自己从家里背米带菜,背来的米,交给学校食堂,菜就自己保管。米交给食堂的时候,按照重量多少,换成饭票。一张饭票代表“三两米”。
从家里带来的菜,用玻璃罐装好,或者用铝制饭盒装好。每个周末,父母都会在家里准备好一大碗咸菜、萝卜条、酸辣椒,有时候,也会加一些小块的腊肉或者腊鱼。因为一罐菜要吃一个星期,所以不能带新鲜的蔬菜去学校的。
学校的食堂开饭了,大家排队去端饭,把饭端到宿舍里,然后拿出从家里带来的菜,小心翼翼地倒一些到饭碗里。吃菜得有计划,不然到了星期五或者星期六的时候,就没得菜吃了。吃饭的时候,整个宿舍都是香喷喷的。虽然菜很简单,但是父母用油爆炒了一下,就格外香了。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走到同学阿力的旁边,发现他只是带了几个酸辣椒。阿力看着我说:“酸辣椒好吃,吃完了,有精神读书。”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很感动。阿力家里特别穷,但是他没有放弃读书的梦。
04
奔五的70后,还记得走很远的路去上学的经历吗?
那时候,星期六上午还要上课。上完课之后,我们才能回家。回家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走路回家,偶尔有家长开拖拉机来接。一辆拖拉机,把自家的孩子接回去了,顺路的孩子,都可以搭顺风车,不要钱的。
我的同学老楚,家和学校距离二十六里路。每次回家,他都是一路小跑,比兔子还快。
我问他:“你跑那么快干嘛?”
老楚说:“我不快一点,天就黑了。要是天黑了,遇到老虎怎么办啊?”
我想一想,天黑了,看不清路,就是大麻烦了。
我记得,当年上学的时候,很多村庄都没有通公路,交通条件好一些的村庄,也只有一条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难走。
我家旁边有一条山路,顺着山路走,翻过一道道山梁,就可以到县城。
母亲常常告诉我:“你以后,努力读书,去县里上高中,去省里读大学。”
于是乎,那条通往县城的山路,成为了我的理想之路,我常常梦见自己飞出山窝窝,去大城市工作。
05
奔五的70后,还记得自己动手做咸菜萝卜干的经历吗?
背米带菜去学校,让我们养成了珍惜粮食的好习惯,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劳动。在家里,我们常常自己动手做咸菜萝卜干,很多人还学会了种菜。
夏天里,茄子、豆角、辣椒,用开烫一下,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几天,晒干了,就用坛子装起来,上面放一些盐,美味的坛子菜就做好了。冬天,白菜和油菜,可以做成腌菜,味道也很美。
因为家里穷,我们学会了勤俭节约,也学会了家传的“手艺”。现在,超市里可以买到咸菜萝卜干,也可以买到坛子肉、坛子鱼、榨菜、霉豆腐、蒜头等,但总感觉味道不纯正,缺少了家乡的味道。
再回首,童年的时光,如梦幻一般。那时候的我们,日子苦得像黄连,心里却快乐得像小鸟。
70后的人,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记忆深处,一定有一段难忘的苦日子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