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精神危机,认清世界真相

崔健:《为什么焦虑?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误解自己》

——读后感

先生今日文章,继《人和世界的终极揭秘》及《感知意识的运行原理》之后,乘胜追击,继续详谈感知意识和精神性意识的区别和关系。这篇文章的气场,感觉像一堂科普讲座,先生在文章中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详解了精神性意识和感知意识的概念、属性、及两者的关系。在这种知识性的讲解剖析中,我们更清晰地看清楚存在的真相,认清我们在意识问题上的认知状态,分析出问题所在,找到解决方案。

先生开篇大段内容,介绍了客观唯物论里关于意识的定义:”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这段话我们很熟悉,在我们的理解舒适区。这句话里首先提到“人的头脑”,界定了意识只是人脑具有的功能,也暗含只有人脑才能有意识;这句话紧接着提到“客观物质世界”,所以说,这个我们很熟悉的关于意识的定义,是属于客观唯物的;接下来,先生提到”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这里的“感觉”,指的是感性意识,而思维指的是理性意识,而感性和理性,在这个意识的定义中,同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还是人脑的精神性活动。

这个我们熟悉的意识的定义,实际上全是Bug,这在先生的系列文章中多次论述过。

首先说把意识限于人脑就有问题,太形而下,太主观了,没有抽象力。只有人脑能产生意识吗?不可能啊!猪啊狗啊什么的,聪明着呢,它们能准确地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吃到食物,躲避攻击,它们的感官比人还要灵敏,它们的脑子虽然比人的脑容量小,不叫大脑,但照样可以按照它们的感知能力反映”客观物质世界”,不能说它们没有意识,不能那么主观地判断意识只属于人脑。

定义中提到的“客观物质世界”,更是先生的感知论里重点剖析的对象,”客观”观念,纯属人的主观臆想,没有来由,没有去向,不可知,不能知,不可理喻。客观物质的概念,同样也是极不讲理、不负责任的假定概念,哪有什么物质,根本无物可唯,唯到最后,物质消失了了,根本不存在本体性的物质,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先生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理念的批驳,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有极为精彩而又极为深刻的论述。

定义中提到的“感觉”和“思维”,实际上就是“感性”和“理性”,更是在现实世界中引起贪嗔痴慢、腥风血雨的罪魁祸首,这在古今中外的各家哲学理论体系及宗教教义中,都有过深刻的剖析和批驳。哲学里关于人生境界的四层次之说:感性、理性、道德、审美,其中,就把人见人怕的“感性”列为起步层次,说白了就是最低层次,感性,有其美好和纯粹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其可怕的精神性属性的一面。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做:超越情绪,这个人人想超越、却又难以超越的情绪,就是娑婆世界里的爱恨情仇、贪嗔痴慢,很多人一生陷在情绪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痛苦扭曲,歇斯底里,变态撕裂,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太感性,被情绪控制,无法超越情绪。“理性”,在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成果总是因为我们拥有伟大的理性,理性,有其精华的一面,我们懂逻辑,靠理性来探索世界,但理性更有其精神性可怕的一面,中西历史上都有过漫长的人文伦理理性思想统治期,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神学理性的压制,都是拜所谓理性所赐。所以,感性和理性意识,都有精神性意识的漏洞和缺陷,太不靠谱,稍微不注意,就会闹出精神症状,严重了,就是精神病。

所以说,意识的这个定义,下的太失败了。实际上,也不是定义下的太失败,而是精神性意识本身就极不靠谱,特别不稳定,危机重重。

在精神性意识体系的方向上,我们人类做出过不少极为精彩的极限探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先生文中提到的弗洛伊德,上世纪初活跃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建立了超乎人们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和学派,培养了荣格、阿德勒等一批有学识有见地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把人类的意识研究极大地推向了纵深,他们的精神分析理论、催眠疗法、意识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定义、泛性论、人格理论等精彩的论述,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人类的意识,不客气地说,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弗洛伊德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直到现在、以及不知道多久的将来的人文科学和人们日常的思维方式。许多的人文学家、艺术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他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东西方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会取材于催眠术、精神分析。

看看影视剧里那些催眠大师,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场景、一句话之间让人失去自我意识进入催眠受人摆布,简直细思极恐,这还是人吗?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鬼魅妖孽?弗洛伊德对人类的影响太大了,可以比肩那些了不起的圣哲先贤。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争议,待时间的考验。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忽略最重要的一点,意识的来源和意识的本质,他从生命伦理出发的分析指出了意识的多层次运行,他对意识的理解仍然是精神性反映,仅仅是人的主动或非主动行为”。先生的意思是说,弗洛伊德作为精神病理学家和医生,只能从人文主义出发,去深入研究人的意识及其作用机制,作为一种专业学问来研究,属于“术”的层次,并未上升到哲学研究“道”的层次。就是先生常说的:只关注内容,不追究来源和本体。所以,不管弗洛伊德或者其他人,对于意识的研究多么深入,仍然只徘徊在精神性意识的边界内,根本没有触及到意识真正的本体,换句话说,他们还是把意识这个本来”无边无际”的最大体量的存在,强拉硬拽地塞在狭窄的人的脑子里,完全没有意识到人的这一小团脑子外,无比宽广、无比自由的存在,那都是意识的呈现。唉!深入宝山,几乎空手而归,可惜!但我依然致敬弗洛伊德、荣格等人,人家比咱聪明不知多少倍!文中仅仅是一种文词表达,绝无嘲讽之意!

”意识的意义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意识就是存在的呈现,意识就是存在的表达,意识就是我们感知中的存在”。先生接下来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原汁原味、正宗本体的意识的定义。“意识就是存在的呈现”,异彩纷呈的存在、花红柳绿的世界、婀娜多姿的美女、英俊潇洒的渣男,我们怎么就知道了?怎么就感觉到了?那一定是因为有”知道”功能的意识存在,我们怎么就知道了颜色、形状、线条、声音等等复杂的信息,一定是因为让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信息的意识具有而且只具有这样的规则,我们就只能按照这样的规则来组成各种存在,最后合成为这个复杂精彩而又和谐的世界。所以说,存在的呈现就是意识的体现,有这样的存在,就意味着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意识,只能造就这样的存在,所以先生接着说:“意识就是存在的表达,意识就是我们感知中的存在”。先生的揭示真是惊天动地,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不借助全知全能的上帝,无须唯一的真主,也不用冥想禅坐,仅仅靠着形而上的思辨,先生就推演出终极本体,这对于我们这些娇生惯养、嘛都不信的傲娇新人类来说,不啻是天外福音啊!

先生在前日的文章中,引用了现代科技里上帝粒子的探索成就,在没有任何存在的能量状态中,感知意识介入,按照感知规则的既定,要知道这种意识冲动想要知道的状态,无序的粒子按照感知规则开始了有序,这种有序不停地和感知意识互动生长,逐渐丰富演变,最后成为我们意识中的世界存在,我们有幸承载了感知意识,所以我们能够意识到这样的存在,存在就是意识,意识就是存在,所以,先生说,存在就是在感知,感知停止,存在消失,感知不停,存在保持惯性和运动。

和本源的意识相比,精神性意识简直就是上课时偶尔走思,又像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帅哥美女们午休时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梦,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感恩先生开天辟地的揭示,慷慨无私的分享,心怀天下的悲悯!

原文地址:【为什么焦虑?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误解自己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i6887359765475754499/?app=news_article×tamp=1603683070&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0261131100101290400422800DE34&group_id=6887359765475754499&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