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专门带父亲去坐飞机——圆梦
我专门带父亲去坐飞机
——圆梦
人人都有梦,我们都是追梦人。但是,我们在追梦的路上,最容易忽视空巢老人的梦。圆他们的梦,就是圆我们的梦。——题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少年轻人因遗憾而发出的感慨。我们总以为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打拼,我们总以为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来补偿,我们总以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指向幸福和未来。
然而,朋友们,“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在他乡不知愁”。你是否知道:远在乡下白发苍苍的父母在夕阳下倚门而望,他们看着你儿时发黄的照片在打发光阴,他们总以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为理由遮蔽着沉沉的思念。他们渴望亲情,渴望慰藉,渴望圆梦……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给父亲圆梦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1938年生人,早年在县造纸厂当工人,1962年因工厂停产下马回乡务农。父亲一生勤俭,为人公道正派,在村里口碑很好,受人尊敬。我们家共有兄弟姐妹4人,我的父母和千千万万中国农村的老百姓一样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地供我们上学读书。
上世纪80年代,家里刚刚达到温饱,可是正赶上村里搞规划,我家的房子位于村中心,为了街道整齐需要举家外迁。盖房子不仅花光了全家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我的二姐为了补充劳力,减轻家中负担,舍去了念书的机会。
我的母亲在村里的育红班教书,是个队办教员,我的父亲曾在村委会担任过村长、秘书等职务,除了两人微薄的工资,只能“土里刨食”——在庄稼地里下功夫。
当时适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除了分的责任田,还额外承包了其他土地,屈指算来一共有10多亩。我的父母就是在那个机械化程度不高、纯手工劳作的年代,他们在这10多亩土地上不停地付出心血和汗水。
尤其是父亲,除了处理村里的事务外,还要顾着家里和地里。春天坡上坡下,夏日烈日炎炎,早晨露水满身,黄昏疲惫而归。为了赶农时、不误收庄稼,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父母的辛苦,换来我们一家兄弟姊妹四人考中了3个。“一门三秀”,在那个借助高考可以“跃农门”“吃皇粮”的年代,在村里确不多见。
父亲壮年时期,因交流科学种田经验,也曾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至今还留了好多照片。但是,父亲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坐飞机”。
2015年6月末,我到都江堰参加了水利部信息化会议。返回家中后,父亲详细问我出行的行程及见闻,特别是对坐飞机的细节十分关注。
我问父亲:“您是不是一辈子没坐过飞机?”
父亲笑着说:“过去不敢想,觉得坐飞机都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现在我老了,一是怕花钱,二是年纪大了,恐怕身体也不行,就更不敢想了。”父亲虽然这么说,但是不自觉间还是流露出特别向往的神情。
我说:“老爹,您辛苦了一辈子养育我们,坐坐飞机算什么?把身份证给我,我立马到单位请年休假,买好票就陪您坐飞机去。”
父亲以为是开玩笑,把身份证递给我,半信半疑地侧着头问:“孩子,坐飞机这么简单?!”
三天后,2015年7月4日,我料理好单位家中的一切杂务,和父亲在正定机场搭乘东方航空班机,由石家庄飞往秦皇岛。
当父亲攥着登机牌扯着拉杆箱顺利通过安检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充满笑容。这是我看到的父亲的久违了的微笑,这种笑容在我们搬入新家的时候有过,这种笑容在我们考上大学的时候有过,这种笑容在他添了孙子的时候有过。
飞机在跑道上飞奔,这只大铁鸟箭一般跃出地平线……
透过飞机的舷窗,一个硕大的机翼映入眼帘,上面是湛蓝的青天,下面是起伏的云海,阳光照得机翼闪闪发亮。
父亲对我说:“你娘去得早,都已经十年了,可惜她没坐飞机的福气。”父亲看着窗外,眼睛湿润了。
飞机稳稳落下,父亲和飞机合影,做了一次亲密接触。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去了山海关,我们去了老龙头,我们去了北戴河。每到一处,都留下了父亲发自内心的笑容。
流年似水,光阴如梭,时间都去哪了?我们可曾想过在过度的奔忙中停下匆匆的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想想生活的意义。因为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错过了很多……
2016年12月22日。
作者:爱云的风儿
◆爱云的风儿:写给自己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