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结缘古陈仓》 作者:胡 杨

作者:胡 杨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可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

“茶”字拆开来就是“人在草木间”。人与茶的关系诠释了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诸多关系。一枚新鲜的树叶蕴涵着天地人和的大道,融合了儒、释、道诸家思想,富集从周秦汉唐到宋元明清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杯茗茶,从采摘到制作,从冲泡到品鉴,诸多的“讲究”和“门道”足以让人沉醉其中而赞叹不已。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的茶香。

(普洱茶王授权给宝鸡)

2021年5月21日,适逢联合国设立的“国际茶日”,由陕西新沐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普洱茶王集团强强联合成立的普洱茶王宝鸡运营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当上等的云南普洱茶被冠以“陈仓”的美名,当“普洱茶王”的金字匾额正式被授予宝鸡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预示着,享誉全球的云南普洱茶在时隔数千年之后再次与炎帝故里结缘。宝鸡人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认领普洱原产地的茶园茶树,品鉴到署名“陈仓”的正宗普洱茶。

一个是彩云之乡,世界茶源,一个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当美丽的普洱邂逅优雅的宝鸡,当千年的古树遇见古老的陈仓,注定会成就一段关于茶的时代传奇,注定会开启两个城市之间因茶结缘的友好往来。

以茶会友、因茶结缘,不仅是文人的雅趣、商人的交际,同时也是城市、地区以及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产业融通的桥梁和纽带。

茶亦醉人何须酒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生活必须,与柴米油盐酱醋是相提并论的。消食也好、解渴也罢、即便上升到养生的高度,茶也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宜,进而分出不同的品类,形成不同的品质,产生出形形色色、迥乎不同的消费者。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爱茶、喜欢品茶进而写下不少关于茶的诗词文章。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从周公、伊尹到商山四皓,从“竹林七贤”到“魏武挥鞭”,从“初唐四杰”到“扬州八怪”,那些留下功名的人皆为“饮者”,无论饮的是陈年老酒还是明前新茶,都是值得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雅趣。

陆羽爱茶,著有《茶经》,对茶的研究可谓开了先河,后世尊其为“茶圣”。苏轼一生与茶相伴,不仅爱茶、种茶、也精于品茶。兴致来时,竟写下了“休对故人说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在文人雅士的心目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人当以茶为友。郑板桥感慨:“此间清味谁分享,只合高人入茗杯” 他在茶中感悟人生,汲取营养,方有了“难得糊涂”的大智慧。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古人如此,今人亦然。越来越多的人在煮茶中参悟人生,在品茗中乐享属于自我的诗酒田园。

应缘我是别茶人

朱飞云,原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普洱市委副书记、中华茶道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在他任职普洱市期间,普洱茶产业由小到大,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小家碧玉”逐步成长为被市场认可,被消费者青睐的“茶国公主”、“名门闺秀”。

(朱飞云先生)

谈到普洱茶和古陈仓的结缘时,朱先生特别提到了历史轮回这个词。他说,几千年前,作为“茶之为饮”的第一人,神农氏采百草的范围就在今天的陕西宝鸡。今天,普洱市和宝鸡市在此携手,普洱茶落户炎帝故里,这是数千年的历史轮回啊!普洱茶讲究陈藏,保存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绵长。古老的陈仓,恰好是炎帝神农发现茶、培育茶的圣地,陈仓与陈藏正好谐音,所以说好普洱更需古陈仓(藏),用“陈仓”命名普洱茶,也是非常契合的神来之笔!

“茶马互市”是我国唐宋至明代时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的一项以茶易马的贸易制度,当时的宝鸡就是茶马贸易的交易点之一,用茶叶与西北的少数民族换马,也算是开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从古至今,宝鸡与茶叶结下缘分,早已难分难舍。

当天在活动现场,普洱茶王集团董事长纪翔先生为宝鸡运营中心颁发了牌匾,标志着普洱茶王正式落户宝鸡,古陈仓有了专属的普洱茶。作为普洱茶王传人,纪先生对宝鸡这块土地情有独钟,对普洱茶结缘故陈仓非常看好。在他看来,普洱茶王落户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宝鸡,将会为这座古都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普洱茶王传承人——纪翔先生)

普洱茶结缘古陈仓,这也是田一雄先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执着努力的结果。作为陕西新沐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掌舵者,田一雄喜欢喝茶,也会品茶,在享受茶香的同时,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普洱茶的王者之气也时时吸引着他,诱惑着他,使他痴迷其中,欲罢不能。在多次深入考察之后,田一雄不仅在云南普洱有了自己的茶庄,定制有个人专属的正宗普洱茶,同时他还立下誓言,要把普洱茶带回神农炎帝的故里,让普洱茶落户古老的陈仓,让宝鸡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庄,拥有冠名“陈仓”的专属普洱茶饼。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田一雄侃侃而谈:“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文化发祥地、三国古战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宝鸡、普洱两市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农产品销售、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由此看来,普洱茶之所以牵手故陈仓,除了田一雄先生的执着争取之外,恐怕也是冥冥之中的某种缘分吧。

人间有味是清欢

关于茶的论述,陆羽最早在《茶经》中是这样描述的:“茶,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

作为《中国禅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言生教授对茶文化有着很高的造诣。讲到茶文化,吴言生教授给出了“正清和雅”四个字的概括。

他说,“正”者:正直、正气也。并引用文天祥的《正气歌》详解正气之内涵;“清”者,清白、清廉也。茶是植物的嫩芽,生于大自然,吸纳天地精华,对环境和空气质量都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是“洁身自好”的典范;“和”者、和平、和气也。水是茶的知音 ,茶是水的升华。水为茶而生,茶因水生香,茶水和平共处,和合共生,于是才有了茶的浓郁和馨香;“雅”者,风雅、文雅也。喝茶的人自然而脱俗气,喝茶既是文化休闲,也是道德修行。

茶社或茶室,人们喜欢挂“茶禅一道”的匾额,可见茶与禅的关系。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参悟的过程,由俗到雅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茶禅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观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之修养功夫。

从这个角度分析:吴教授所谓的“正清和雅”恰好对应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八个字上。用感恩的心态喝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是其中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共同不二的精神。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讲雅气溶入结缘中。

人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修行,真正实现了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的觉悟。从这个意义上将,茶文化中蕴含的茶道精神也有和合南北、和气生财的商业道德,同样可以成为商贾文化、工作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言生教授分享茶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