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一张照片里都看到了什么?

本篇编辑:黑力力

图片:©第三季评片会学员

资料来源:摄影师供稿

们每天都在浏览照片,面对海量的照片,你都读懂画面背后包含的信息量了吗?
我总认为,照片就是一个摄影师的裸体,它就这样赤裸裸的把摄影师的所有暴露出来,摄影师的三观、审美以及他的偏好与表达。图片其实是比文字更具有侵略性的一种表达方式,你只要眼睛是睁开的,即使你没细心留意也会被图像的世界所包围。

那么一谈到风光摄影,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五彩缤纷的天空颜色与拉得过满的饱和度充斥着你的眼球,仿佛每一个色块都在跟你抢生意似的。这种除了过于公式化后的“美”以外,我们看不到任何个人的信息,甚至过眼即忘。

近日,我在摄影师Michael Kenna眼里看到了不一样的风光,他专注拍树二十多年,对于一件事物的拍摄如此执着,拍摄关于树的肖像,里面有审美、有对于画面的极致掌控、有对一个事物最原始的热爱与表达冲动。

可是,在这样一个图像飞速翻阅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精准的去读懂摄影师的图片呢?我们又如何在读懂以后反刍、内化为自己创作时需要去注意的点呢?

王霄老师在第三季年度评片会上对学员以下图片做了点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观看之道吧~~~

《光之源》大通/摄

老师点评:我第一眼看到这幅照片还以为是拍摄梯田的“糖水片”,但当打开图片文件仔细观看时发现地面上“波光粼粼”的反光体是一扇一扇的太阳能光伏设备,而且规模巨大一直绵延到地平线。

这幅作品用当下沙龙摄影的形式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资源攫取的新形态,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褒奖不如说是一种“美的焦虑”。结合当下社会问题,照片也让人们联想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众多问题。

2020年7月在女儿家41层楼顶  红霞漫天/摄

老师点评:这是一幅很耐人寻味的照片。作品中心是单栋成排的别墅,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周边环境都透露出中产阶级的优越与自豪。但是画面的左右两侧却是两栋高层居民楼的边界。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两类建筑中居住着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他们是如此之靠近,以至于在同一张照片中就可以置入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但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却又相差悬殊,以至于彼此都不能想象对方的富硕与贫瘠。

《徽描淡写》江山行/摄

老师点评:这张照片的欣赏重点在于它的形式构成。建筑的墙壁与天空在画面中形成了大片留白,从中流露出中国传统的美学诉求。屋檐与屋顶的深色线条在其中格外显眼,形成了简约、高反差的视觉体验。这幅作品明显体现出摄影师本人在面对日常事物是有着很好的视觉归纳能力,能将所见之物以点、线、面的构成来进行展示。

宋毅老师也在评片会上对以下学员图片做了点评

《五彩水韵》乐行/摄

老师点评:利用慢门拍摄,或者加ND滤镜得到像丝绸一般的河面,这样的拍法屡见不鲜。作者注意观察,预先设想画面,等待一只漂流而过的小船,将鲜艳的衣着和其他颜色拖出一道彩虹般的色带,不落窠臼。

《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嘉庆/摄

老师点评:高角度的机位,有利于体现画面的空间感。前景的黄叶树林、中景的飞桥、远景的森林和远山层次分明,中长焦让观者更容易看清景物的细节,其中骑马过桥的人是视觉焦点所在,增强了诗意和如绘画般的效果。

《冬天》nom/摄

老师点评:冬天冷峻的色调是高色温作用的结果,低角度的空间布局,让高架桥显得高大严整,具有秩序感。前景弯曲的河流倒映出桥的竖线条,增加了画面元素的复杂性。美中不足是前景雪地稍微曝光过度,细节不足。

关于看照片,上面的知识点你有get到吗?如果换一个类型的图像,你也能以此类推翻新出内容吗?

我们,下期再见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