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我劝你趁早远离这4种东西
经常有人在后台问:到底怎样才能变优秀啊?感觉自己找不到方向,好迷茫……
我就不说“只要好好看书学习,学学技能多运动,就能变优秀啦。”这样的废话了。
变优秀的方法不会太难,前提是你要先知道做什么事情,能毁掉自己的人生。然后就尽快远离这些事情,让自己少碰,或直接不碰,就可以了。
那今天,我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了4个我们应该远离的东西。希望对于有些迷茫焦虑的你,有所帮助。
无处不在的快感
生活随处可见的快感,纵容每个人活成了巨婴,不用动脑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想吃东西,外卖能赶紧送到;想看小姐姐,抖音立马帮你刷到;想要放纵,有很多软件能帮你搞定……
很可怕,它消磨了我们享受无聊的能力,变得异常浮躁:
看几本书,就想写出10w 爆款;学几天ps,就想成为约稿设计师;运动几天,就想天天掉秤瘦1斤……
当这些值得投入、但回报周期长的事情,很难立刻回馈成就感,我们会选择放弃,继续肥宅生活。
我实习时也因快感沦陷过,那时每天熬夜刷视频看小说,爽吗?真的很爽,可生活也变得一团糟:白天工作效率下降,被迫和老板喝茶……
更恐怖的是,我开始无法自拔:快感阈值越变越低,越低,就越不想工作学习,越不去工作学习,就越有时间享受短期快感,如此恶性循环。
越快乐,越空虚,越堕落。它让当下我无节制快乐,却不会对我的未来负责。
吓得我赶紧卸掉沉迷的软件,才让生活和工作逐渐踏入正轨。
当欲望即将冲垮你时,希望你不要失去理智,退化成行尸走肉的娱乐奴隶。
否则即使你是网络上的王者, 回到现实中,仍然是对生活毫无还手之力的青铜啊。
慢慢摆脱短期快感的链条,去每天阅读10页书、跑10分钟步、静下心学习10分钟。
一年的时间,你便比别人多3650分钟的时间,足够蜕变成重生的自己。要相信,有时慢一点,才能快起来。
消耗精力的社交
自从我创业才发现,交友中也存在二八原则:往往只有20%的朋友是有价值的,但他们会给了你80%的认知收获。
现实中只教你玩乐的朋友,网络上与你对撕抬扛的网友,都不必请进生活里。
我也交过狐朋狗友,和他们相处的唯一好处就是,能理所当然地不奋斗,谁努力谁就是没义气。
但你会因此过着平庸日子,不会知道原来有人是这样活的:两三小时就完成一天工作量,除必要应酬外都独处精进,早早实现财务自由。
因为创业,我认识了很多比自己厉害百倍的朋友,不断受正向刺激,我才会拼命学习,持续提升认知,坚持日更。
朋友质量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所以建议你,尽快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多和能推动你前进的人做朋友。
最重要的是, 无论你在什么年龄段,如果可以, 请你一定一定要结交一个,比自己大10岁以上的朋友。
10岁以上的思维和能力差距,是岁月给年长者最好的礼物,他的百态经历、思维和能力深度,都是我们达不到的高度。
只要你们能成为朋友,你就能比同龄人更快得到认知冲击和能力升级,收获真正有用的价值观。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人选,可以是老师、领导、行业大佬;甚至是家人、亲戚。
你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有料的人,哪些是虚有年龄的人。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向他展示自身价值,抓住这个最快提升自己的机会。
麻痹思想的信息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是潮流、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美,都是大众媒体在制定这些标准。
他们说第一时间懂梗才是潮流、去一线城市才是成功、体重不过百才是美。
失去深度思考能力的我们,便一直被带节奏:
为了懂梗,就每天刷手机,避免不合群;为了成功,就跑去北上广深,工资多半上缴给房东;为了变美,就盲目节食、整容动刀,伤害健康……
习惯接受低密度的信息的人,永远看不到事情本质,而这些不思考的人,要么盲目乐观,要么越活越痛苦。
如同《美丽新世界》的一句话: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在信息泛滥的社会,99%的信息对我们毫无价值,你需要给大脑装上信息过滤网。
别迷失在大众舆论里 ,别让他人决定你的价值观,开始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独立思考。
现在你能做的,是取关带节奏的公众号,减少关注娱乐的时间。
把精力聚焦到重要事情上,去关注有意义的内容。再不断总结和复盘个人问题,你会发现深度思考的力量,正慢慢推动你往高处攀爬,从而发现更深奥的世界。
迷之自信的优越感
有些人喜欢用自身长处打击他人短处,享受这样做带来的满足感,以此产生“自己很不错”的假象。
看几季《奇葩说》,就嫌弃看无脑综艺的人;看几部经典好书,就鄙视宿舍打游戏的宿友;穿着两千多的椰子,就看不起穿安踏、迪卡侬的人……
说实话,我很反感用打压别人,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做法。
看到这样一段话:“不担心你才思枯竭,怕你被庸众捧杀。最怕尚在格局有限时,先被周围夸奖淹没,稍有姿色,稍有才华,也都是蛮尴尬的事。会有无数个时刻,你站在一级台阶上,以为窥见了天光。”
虚有其表的优越感是致命的,让人固步自封,它会让我们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证明自身价值。
实际上很多人所引以为傲的成绩,不过是在搬运他人的劳动成果,自己真正思考的想法,少之又少。
就连《心灵捕手》里的天才主角,也逃不过这个误区,最终教授让他开始醒悟:
是的,自己从未经历的东西,如果未加工思考,即使说得天花烂坠,也不曾真正属于过自己。
看十遍《教父》,只看不剖析人性,也是无用功;读几百篇知乎高赞,不把经验运用于生活,加以修正,也会原地踏步。
请你谨慎自嗨式的优越感,真正让你变优越变自信的方法,是输出专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一篇有个人见解的文章、一部有个人特色的vlog、一个有自己想法的账号。
一切有个人品牌的创造,才是你与同龄人拉开距离的王道。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希望大家能远离的4个东西。
“所有的喜剧,最后都是悲剧。”同理,所有提前透支的快乐,最后都是加倍偿还的痛苦。
一个人想要真正的快乐,就是提前咽下有些苦涩的经历。
就是当别人躺着时,你得站着;当别人在走时,你得奔跑;当别人吃下了眼前这小糖果时, 你得为了以后的大蛋糕而忍住欲望。
现在的一次性快乐, 和后期的持续性轻松,哪个对你诱惑更大,便决定着,你会成为怎样的人。
真心希望你,别变成娱乐的产物,挣脱诱惑的牢笼,找回真实的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