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辽宁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辽宁路算是青岛的几大商业中心之一,虽然现在还是人流如织,繁华如故,但总觉得没有儿时那般亲切。我从出生一直到17岁(中间因拆迁搬到台东几年),眼看着它一天天变化,量变到质变,到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山东02,一个时代的记忆(王挺摄影)
出了家门,沿着大港二路走,我童年所在的幼儿园就在这里,那是一座日式建筑,于90年代拆除,现在只能想起它高大的、带着格楞的窗户和飘窗台。二十年后,在报纸上看到现在又开始流行飘窗台,我才恍然想起我们那时候经常坐在飘窗台上看外面的车,大声念着:“山东02……”
辽宁路泰山路口(毛卫东摄影)
顺着大港二路来到青海路,拐到了当时青岛最短的路——流亭路,那里曾经有个前进幼儿园,儿时的我很羡慕那里的小朋友可以在铺了红地板的地上玩耍。流亭路头上,有座奇怪的建筑,从外面看没有门窗,三角屋顶,黄色的方方正正楼体。《青岛晚报》刚创刊时的“建筑在诉说”栏目介绍过它,只记得说是日本侵华时留下的,具体做什么却记不清了。流亭路和泰山路拐角的护栏上挂着当时青岛很早的法资企业——罗纳普朗克化工的广告,这家企业想必现在已经离开青岛了吧。
辽宁路五金商店(毛卫东摄影)
过了马路,就开始了繁华的辽宁路,印象最深的就是辽宁路化工店。这座立面全是花岗岩的建筑很有威严,它的门头是书法家修德题写的,在宋连威的《青岛老建筑》里有提到它。
辽宁路旧影(源自网络)
再往前走,是辽宁路百货商店。在当年的青岛算是比较大的百货店了,日用品、食品、服装、布料,算是真正的百货店了。90年代初,这类百货店受到极大冲击,为了迎合时兴的“十点利”(也就是只赚取百分之十的利润),那里改成“布英利”(不盈利的谐音)百货店,倒也收效不大,又改回原来。在港台音乐开始大规模影响当时年轻人文化生活的时候,我也经常在那里的音像柜台瞅瞅,从小虎队到四大天王,记得非常清楚的是三毛自杀后,那里整日整日地放《橄榄树》,我对那时印有三毛头像的海报觉得有些恐怖。
出了辽宁路百货店,穿过邹平路,第一个店是辽宁路绸布店,在成衣不太普及的当时,自己买布做喜欢的衣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走过一个药房,是个报纸摊,这也是我对辽宁路记忆里不可忽视的一个地方。我在小学三四年级就能跟父母一起读报纸,那时候青岛尚未有晚报、早报,父母每周会买外地的各类文摘报,我也跟着读。报摊的卖报老人常穿中山装,不苟言笑。这个爷爷对各类报纸杂志的风格了如指掌,反应很快。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是否健在,但愿他幸福,不管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