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教学反思:关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落实的几点思考(上)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关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落实的几点思考
——以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020届高一新生开始全面使用新版教育部统编版教材,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和新学生,如何利用有限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和落实教学内容?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课堂的魅力、趣味,凸显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瓮的地位,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将小组合作、思维导图和学生主体地位三者有机结合也是我一直思考也是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在准备本次校内历史公开课过程中,授课内容为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共分为四个子目: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西汉的强盛;3.东汉的兴亡;4.两汉的文化。结合实际课堂操作效果,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展示及课后的反思和总结,颇有几点感受和启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感受。
一、充分发挥学生观能动性,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琢教材,大胆让出课堂时间给学生展示锻炼的机会,扮演好引导启发角色。
在收到学校通知我准备校内公开课的通知时,内心真的是没有底,很是惶恐和徘徊,忧愁之思绪不断涌现脑海,“忧”的是面对新教材、新学生还有加入科组的新老师,我第一个上公开课,真是怕上不好,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也是对自己三年教学经验的否定。“愁”的是,新教材内容比较多,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讲解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之间的关系?以什么形式上课?诸如此类问题都在我的脑海不断闪现。
我想,与其坐着杞人忧天,不如积极行动,有所作为。于是,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自己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初中教材关于《第4课西汉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内容,处理好初高中之间的衔接,认真研读和钻研教材内容,理清各子目之间的关系,梳理课文内在的线索。另一方面,研读课文结合课标: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我将本科重难点确立为:1.重点:汉朝削藩、尊崇儒术、开疆拓土,两汉衰亡的原因;2.难点:西汉的强盛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于是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给三个学生,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准备,给学生明确分配好任务,三人分别准备“西汉强盛”、“两汉的衰亡”、“两汉的文化”三个内容,建议学生从背景或原因,表现或措施,影响等角度分析,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等角度进行剖析,最后讲解前要准备讲稿,讲解时要注意讲姿讲态,建议学生:1.使用教杆明确指向讲解内容;2.声音要洪亮;3.努力做到抑扬顿挫,重难点多强调几次;4.进行适当互动。要求学生将做好的思维导图,要拿给我看一看,帮助他们进行指导、检查、以防出现知识性错误。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开始各自忙各自的任务,四天后周日晚返校时,孩子们将自己做好的思维导图交给我,看到后令我大吃一惊,非常欣喜,虽有瑕疵,但是优秀的地方足以遮挡这点微不足道的瑕疵,学生们思维导图条理非常清晰,角度寻找也比较到位,负责讲解“西汉的强盛”的学生写好了讲课稿,负责“两汉衰亡”的学生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唯物史观原理和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以民为本”,负责“两汉文化”的学生最后总结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和经验性两大特点及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这一唯物史观原理。这三名学生真的是各有千秋,令我非常的开心和惊讶,开心的是学生们对于自主研究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也非常认真负责,惊讶的是高一新生的史学观念和历史素养超出我的估计范围,真是满心欢喜,欣慰之至。于是我针对三个孩子分别做了讲评和修改意见。

图1 负责“西汉强盛”学生思维导图的1稿

从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看到,学生的角度条理层次清晰,思维相对缜密,基础知识较为牢固,充分依托教材,梳理本课主干知识,也是本课教学目标的有效化达成。基本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建议学生将“思想”角度,再分为措施和影响,条理更加清晰化。在和学生交流中,学生也提出“中朝制度”和“察举制”两个知识点不明白,因此给学生解释这两个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落实,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交流之后,让学生去着手修改,学生修改3次后,最后“西汉的强盛”主干知识内容基本完成。从上面可以看到,学生在这里还注意到历史学科素养的时空观念,从时代需要和“文景之治”角度理解西汉到汉武帝时期的强盛的原因,左上角处还简明扼要标注措施的影响,体现出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历史学科素养。

图2负责“西汉强盛”学生思维导图的修改3稿

图3负责“西汉强盛”学生的演讲稿2稿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认真态度和严谨,也注意到课堂的互动及氛围的调节,设置问题,制造冲突,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对于学生讲课我尽量减少干预,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发表见解;另一方面,让问题暴露于课堂或者在课堂生成问题,直接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在落实高效课堂的要求。

图4负责“两汉兴衰”学生的思维导图

图5负责“两汉衰亡”学生的思维导图课堂成果呈现

看到这个学生思维导图第一眼非常开心,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较为缜密,还能够在得出“以民为本”的历史教训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

图6负责“两汉文化”学生的思维导图1稿

刚拿到负责“两汉文化”学生的思维导图时,就被“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和两汉文化特点“实用性和经验性”所吸引,根本没有想到孩子可以思考到史观和自我总结高度概括的层面,非常值得认可和鼓励。但还是跟学生讲清楚,“实用性和经验性”用在中国古代科技这个角度更加精准,用在文化上也不是不可以。我也建议学生将思维导图的知识点梳理更加细致化,提醒学生依据课本进行梳理主干知识,角度分好即可。

图7负责“两汉文化”学生的思维导图2稿

图8负责“两汉文化”学生的思维导图课堂成果呈现

图9三名学生的思维导图课堂成果呈现

通过课堂上三个学生用25-30分钟的自主讲解,课堂展示成果,从课堂效果来看非常好,全班通过小组讨论,全员参与教学,学生讲解清晰得体大方,思维导图顺利完成,并在课堂落实,学习兴趣提高,也将本课教学目标达成。通过课后与学生私下交流,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小组合作、思维导图和学生自主讲课这三者有机结合的课堂模式,而且知识掌握较快,课堂听课效率更高。回归整个过程,给我最大的启发一共三点:1.提前布置好任务,做好分工,任务明确。2.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大胆让出课堂时间给学生来展示锻炼的机会,扮演引导启发性角色。3.由于高一上学期课时限制,新教材内容较多等客观因素,小组合作、思维导图和凸显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三者有机结合的形式不一定所有课都可以进行,但也不是所有课都不能进行,可以有选择性开展这样的课堂模式。4.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空间,多鼓励和认可,少点批评和无关重要的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授课内容,备课,讲解等,努力让学生体验“我是课堂主人公”的课堂氛围。
未完,待续......。

● 青年读书|精品课件: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特刊|勿忘!勿忘!九一八

● 青年情感|我的《八佰》观后感

● 青年生活|旅游随记:一个人的黄山行

NO.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