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但怎么陪大有学问

01家长要不要给孩子辅导作业?评论区吵翻了现在,学校和社会都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常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关于学校该不该增加家长负担,家长要不要辅导孩子的争论,常常会引爆评论区。近日,杭州19楼论坛上,一位家长的吐槽引发了一场口水战:这位家长发帖说:孩子今年4年级,在杭州一所普通公办校上学,老师昨天在群里发数学试卷,还让家长能教的教一下……

家长炸毛了,说:以前好歹是错题订正,这个学期越来越过分了,居然还要求家长教学了!孩子爸妈是上班族,老公经常出差,接送经常是家里老人,放学送晚托班。哪有时间教学?这个帖子发出来以后,与楼主持相同意见的人不少:观点一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这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培养家长?

观点二老师没毛病。家长教自己孩子,天经地义。

自己的孩子自己操心,你不介意孩子成绩垫底,可以啥都不管!

学生难,家长难,学校老师也难。但无论如何,一旦家校互撕,互相埋怨,最后受伤最深的一定是孩子。个人认为,在越来越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大环境下,想让孩子上学后一路顺畅,家长多少还是要花些心思,让孩子把小、初、高每一步都走好。至于怎么花心思,花多少心思,这里面学问很大。“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此言非虚。而家长最起码的职责底线,是要明晰孩子每个学段的教育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成才、成人!02这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陪伴不久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文字是“北京海淀某顶级小学奥数课的教室后部,大家感受一下”:

图片附加了解释:这是奥数教室后面,家长都是跟着旁听的。笔记、摄像一个不落,回家提问孩子和复习巩固。我想大家看完,心里肯定倍感压力。在全国舆论都在说奥数无用,奥数坑人,奥数残害孩子的时候,海淀区的小学父母们,却拼着十几万一平的学区房,给孩子报着几百甚至上千块一节的奥数课,并且在后方这样尽心尽力地跟着一起学。是这些父母傻吗?不是。海淀黄庄一带,中国包括清华、北大、人大的8所985大学和26所211工程大学集中在这里。父母们太知道让孩子进入一个好初中,一个好高中,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性了。这批孩子们是不是都能拥有一个自己满意的人生,谁也不会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学业成绩不会太差。肯努力,分数高,成绩好,适应性强,配以良好的教育资源,预测不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却足以决定一个人发展的下限在哪里。有人发现,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有这3个特征: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父母及时表扬或督促孩子,让孩子发扬长处,弥补短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难怪有人感叹: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考试,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

03最差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孩子的努力与潜力。有时候,父母错误的陪伴,还不如不陪。第一个坑: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第五个坑: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04不能辅导功课,初高中父母起码要做到这样陪伴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无论家长平时有多忙,至少也要完成以下这5件事。1. 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中学生活家长可以回忆自己的初高中生活,好的坏的都可以说,这样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而自己走的弯路和教训,也会让孩子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难度和重要性。2.和青春期的孩子搞好关系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听话'是家常便饭。如果孩子拒绝沟通,家长可以试试别的方法。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纸条传情”。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3.帮助孩子确立中高考目标提早规划升学路线,确立中高考目标,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可以先大概定一个大目标,然后结合当下的学情,不断订立小目标,甚至与单科多做对一个选择题,也是一个目标。和自己作比较,每次进步一点点,三年之后就会是天壤之别。4.和老师保持联系需要强调的是,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打小报告'或者'探听孩子底细',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到监视的感受。尤其对寄宿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就必须通过老师这座桥梁。这里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老师,还有各任课老师。与老师沟通,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了解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并且给老师一个正面的信号:XX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上心。5.充分了解中、高考升学制度中考:关注中考考试政策,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作为孩子的'大后方',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实。如果孩子成绩不错,则提前了解重点高中的选拔标准,关注名校的签约途径,提前备战签约校测。高考:新高考省份,要提前了解高考新政。从高一起开始关注职业规划和志愿填报。成绩不错的孩子,要尽早备战“强基计划”。升学规划很细碎,如果全交给孩子,会分散孩子的经历。所以建议家长自己先把政策研究透彻,升学时直接可以成为孩子的导师,为升学之路出谋划策。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对好父母,胜过200个好老师。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庭教育同样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故事,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难题。其实,陪不陪孩子写作业都是次要的。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尊重和信任,这才是陪伴的关键目的。父母为了孩子,固然是拼尽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任和爱戴。哪怕我们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任何成功都无法超越的荣光。父母和孩子,彼此依靠,相互成全,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怎能不优秀呢?综合自|网络整理|学习控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