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突然不发朋友圈了,得知这些原因后,我沉默了

很多事情,当我们习以为常的时候,便不再觉得有多荒谬。

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又会莫名地被触动。

就像,一个习惯了发朋友圈的人,突然不发朋友圈了,我们总想寻根究底,而当我们了解之后,也会若有所思,反观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需要做些调整了。

01

不愿再浪费时间。

古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是多么不经意:“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些,都是人们的共识:时间宝贵,不容浪费。

可偏偏,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浪费时间。而发朋友圈、看朋友圈,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很多人将朋友圈当成了“刷存在感”的窗口:美食、美景、美丽的心情,一定要先在朋友圈晒出来。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才能在收获点赞和评论的时候,找到那份独特的“荣耀”。

为了拼凑出一副“九宫格”,为了配上诗情画意的文字,总得绞尽脑汁,想了又想,改了又改时间随着时刻发朋友圈、查看朋友圈而悄然流逝。

久而久之,朋友圈成为了一个“小偷”,偷走了大量的时间。

当一个人突然不再发布朋友圈了,是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很耗时间”的事情,也是很值得他花费时间的事情。

比如,升级成为了“新手爸妈”,每天忙于带娃,沉浸在为人父母的喜悦中。

比如,找到了更有意义的工作,每天加班加点,劲头十足。

而不管哪一种,都意味着,他们只想把握当下,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而不是在朋友圈寻找虚幻的美好。

02

心无旁骛做自己。

钱钟书先生曾说:“窗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生而为人,总要做出点名堂来,才不枉此生。而若要有所成就,就必定需要心无旁骛地做自己。

《庄子》中讲述了子梓庆为鐻的故事。鐻是古时候悬挂钟磐等乐器的木架,刻有鸟兽神怪等装饰图案。梓庆就是最擅长做鐻的人,凡是他做成的鐻,被人们称赞为鬼斧神工。

梓庆之所以妙手天成,他唯一的秘籍就是在做鐻之前,从来不敢耗损精神,一定要斋戒让心神宁静,在斋戒的过程中,他逐渐剔除了种种杂念,自己的心神与大自然中鸟兽的天然情状相契合,进入“以天合天”的创作状态。最终,制成的器物也很自然地“浑然天成”了。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必定是心无旁骛,心无杂念。

至于领取赏赐爵禄的念头,毁誉巧拙的议论,种种外界的干扰,都被抛之脑后,丝毫都不重要了。

一个突然不发朋友圈的人,往往是“为一大事而来”。从此,他们的日子,每天在为实现目标而孜孜以求,日子过得丰盈、充实。

就像我们身边,那个埋头苦读的人,那个辞职创业的人,那个潜心“爱我所爱,行为所行”的人,他们追随内心的指引,把时间花费在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上,再也没空向别人证明什么,也无需向别人证明什么。

这份“为自己而活”的坚定、执着、自律,让人钦佩,对比之下,更让人汗颜。

03

断绝无用社交。

前些天,一个相处十多年的朋友,不再接听我的电话了,发微信过去,也不回复。直到我找个借口上门,他才免为其难地和我聊了会天。

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打招呼。”同样的,任何一段关系,只要其中一个人想要离开,也不会特意地说“再见”。

我仔细回顾和这位朋友一起走过的路,发现,的确到了“各走一边”的时候了:十多年前,我们一同在乡村学校教书,后来,朋友转行去了行政部门,从小职员一路高升,如今已经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

起初,我们还念及旧情,偶尔聚会,但越是到后来,越是只有我在羡慕他,请他帮忙办事,却没能为他做一点有用的事情。

而我们之间的交情基础,并不是那样厚实,只不过是比同事更深厚那么一点点。与他而言,我早已经是个“过去式”,跟他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交集了。

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无用的社交。

虽说,都是重感情的人,但谁都无法否认,在这个功利的社会,失去了相互利用的价值,交往还有什么必要。

翻看这位朋友的朋友圈,他似乎很久都没有更新过了。不希望被人窥探,不希望被人打扰,更不希望被人利用,或许就是他“断更”的最真实意图吧。

04

结束语:

有人说,不要让朋友圈出卖了你,你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情感状况等等。因为有心的人,总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可以突破你的防线。

当一个人不再发朋友圈了,真实的原因或许就是他真正开始做自己,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好好爱自己,爱自己所爱的人,做自己所喜爱的事。

这份专注和坚持,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

所以,当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之后,也许,你也会审视自己,学会珍惜时间,学会独处,学会在沉默中实现人生的逆袭。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