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渊/饮水思源“三部曲”——写在伟大祖国母亲70周年
饮水思源“三部曲” ——写在伟大祖国母亲70周年
文/张渊
有人说,生活是黑色的;有人说,生活是暖色的;还有人说,生活是多变的,不同的时期总会有着不同时期的舒心。而我觉得,生活则是一部部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的作品,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记忆着时代的变迁,如同我家乡山沟里流淌着的清水,来自黄土高原的深处,甘甜稀少,时而寂静、时而欢腾、时而清澈、时而浑浊,藏着苦涩、散着惊喜。这种认识、这种想法,完全来自于我对家乡的感情,来源于家乡不断的变化。
在祖国七十周年到来之际,我心潮彭拜,想将一颗感恩之心融入文字,想将一番浩然之气注入笔端,然次次提笔,却回回难以下笔,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所想的事、所要说的话太多。纠结与蹉跎中,我将心路煎熬成决然,最后决定还是让家乡的水继续滋润我的心田,如同小时候滋润我的生命、丰富我的童年那般,继续丰富我的中年人生,让我饮水思源,感恩前行。
小时记事起,家里用水就相当困难,水则是除了我们粮食之外最为珍贵的资源了。每天家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赶着毛驴去沟里驮水,那时驮水用的水桶还不是铁皮桶,而是用木板做成的木桶,又重还漏水。五六岁时,我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去沟里驮水,赶着两三头未驮桶而又蹦又跳的毛驴,拉着一头乖巧温顺经常驮水的毛驴,翻过我们所住的山来到另一座山的沟里,那个沟里有着最旺的水源。我们通常是先用马勺舀水给毛驴喝,毛驴逐一喝完了后,再往桶里灌水,灌满后则拉着毛驴回家。
我的任务就是拿着棍子走在前面帮着大人堵驴,免得它们到处乱跑而糟蹋路边的庄稼。一天两趟,每趟需要花费两个小时,若遇到泉里没有水那等候的时间则更长。
水是生命之源,遇到天气大旱,亦或绵绵阴雨,则是最头疼的事啊,大旱缺水,水源干枯,到处找水,好不恓惶;遇到阴雨天气,黄土路,遇水则泥泞,下雨则路滑,牲畜还好点,可以饮用雨水,人们则就遭殃了,只能用小桶一滑一溜的挑水吃。虽然说艰难,可毕竟比起其它没有水源的地方则是好多了,至少还有希望,辛苦点不算什么。
当我十岁左右,饮驴驮水的任务便落到了我的头上,刚开始一听到家里的吩咐,我心里很是高兴。可最终的事实却证明了,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当我一个人赶着毛驴去沟里时,一路上它都很温顺,包括舀水给它喝时,它都极其配合。可就在我刚往桶里灌了一马勺水时,驮着桶的毛驴却突然猛地一挣,挣脱我手里拽着的缰绳撒腿就跑,其它的驴也似乎提前约好了似的,一起狂奔,任凭我在后面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驴蹄扬起的漫天尘土,扑向我的眼睛、钻进我的嘴里,似乎也在嘲笑着我的自不量力。我眼睁睁的看着驴背上的桶偏向一边,继而掉在路上翻了几个跟头之后义无反顾的坠下沟底。
驴子跑回了家,水桶摔了个粉碎,恐慌、害怕的孩子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大人狠狠的一顿训斥。之后因祸得福,我们家买了新的驮水桶,是很轻便的铁皮水桶,搭桶抬水省劲了许多。
2002年,家里生活水平好转了许多,在已参加工作了的哥哥赞助下,家里开始筹备打井的事了,当三叔把这个消息在电话里告诉我之后,我兴奋极了。可兴奋之余,我却不由自主的长长舒了一口气,那时刻我才意识到小时候吃水之艰的灰色记忆似乎一直就未曾离开过我的脑海,潜意识的畏惧也许只有在彻底脱离之后才能得以消除。
家里打井的那段时间,我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往家里打电话的频率也提高了,我每天都关注着打井的进度情况,每次电话一接通,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水井出水了吗?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一筐筐土从地下吊上了地面,可还不出水啊,家里人着急了,打井的师傅们着急了,就连我这个身在外地的学子也心里着急万分。
喜悦往往是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就在我们不再抱有希望了的时候,却出水了,于是,我家的井深便定格在了侥幸的32米。
终于打出水来了,庄子附近不能打井的论断被推翻了。不过也是,黄土高原地下水埋藏的都比较深,何况打井不仅仅只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三十多米的深度在挖掘的过程中若不进行处理,那完全是不能安全、顺利打出水的。水井打好了,虽然很深,但井里的水很旺,很干净、很香甜,足足够我们两家人饮用。那年春节我回家,一回家我就立即去井边看,顺着井壁看下去,那可真的能够用深不见底来形容,井底似乎只有碗口那么大,光线投下去,亮晶晶一闪一闪的。
有自己吃水的井了,每天两次赶毛驴驮水的日子终于结束了,驮水过程中那些不确定性的隐患终于消失了,我们不再依靠雨水来洗衣服了,不再为因给羊群饮水而翻山越岭了。看,闸刀往上一合,一会儿水就来了,跳跃着,欢快的流进水缸里,流进盛水的桶里,流进家人幸福的心田里,雪天雨地也无法阻挡的了。为了这口井,我们足足盼望了近二十年,等着家里生活条件好起来,我们足足等了快二十年。家人的衣食住行终于有依靠了,在外求学的我不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为家人吃水问题牵肠挂肚了。
2016年,又一个有利于家人生活的好消息传进了我的耳朵,国家“三通”政策惠及到了我们所住的山村,家家户户已经通上了自来水。哎呀,这可更方便了,用水时只需拧动水龙头,洗衣时,只需触摸按钮开关,这条件简直是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模一样。唯一担心的就是能否正常供水、维修是否及时。就在我还继续怀疑自来水成功使用的可行性时,三叔略显生气的对我说;“这有什么,国家这次是花大力气来做这件事情的,技术、材料等什么都不需要我们操心,我们只需要出劳力配合埋管就行了”。
是啊,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农民自己不出一分钱,国家投资,负担全部费用,如此惠民、利民的举措还不好吗?
在后来的电话通话中、在后来的回家探亲过程中,各种综合信息显示:自来水供应、使用的效果极好,水质好、供应持续不中断,维修或接管等各项工作的安排及时合理。
2018年春节回家过年,看着厨房还摆着三口擦得锃亮的大水缸,我问奶奶怎么不把它们移走,移走之后厨房不就宽敞了吗?奶奶告诉我,这水缸是不能移动的,要防备那天自来水出现故障时,用来存水。就算派不上用场,可看着它们我们才能不忘以前缺水的日子,才能不浪费水。是啊,水在黄土高坡的家庭中是什么样的位置呢?它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它是生命的最初,也是生命的最后,家家户户水缸满人们心里才有底,家家户户水缸满人们心里才会不慌。
我出生在新中国的八十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家乡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把它们归纳为“用水三部曲”、“照明三部曲”、“出行三部曲”、“沟通三部曲”四个“三部曲”,它们关乎人们用水,关乎夜间照明,关乎出行工具、关乎两地的人们相互沟通等方面。而我却唯独对“用水三部曲”情有独钟,也许因为关乎生命,也许因为关乎童年、也许因为关乎心智,但唯一共同的是,面对家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幸福感程度的增加,种种留在脑海深处的艰辛记忆却愈加清晰。
饮水思源,使我们能够牢记党恩;感受变化,使我们更加坚定自信。我相信,在我们自信的党的领导下,我们会毫无畏惧的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使我们自信的祖国更加富强,使我们自信的民族更加强大。
饮水思源,我亲爱的祖国,生于伟大时代,目睹伟大变化,我会肩负起中国梦的伟大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和时代同韵同律,和祖国同频共振,以小我之力量力托大国之旗帜。
作者简介:
张渊,80年11月出生,甘肃省,镇原县人,在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作。爱好写作,是文学路上的一位新人,愿在生活中能够升华思想,在写作中能够净化灵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