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吴昌硕“明月前身”

提到篆刻大师吴昌硕的代表作品,几乎都会提到“明月前身”这方印,因为这方印,不仅代表了吴昌硕大师的篆刻艺术水准,还凝聚着吴大师高洁的人品。关于这方印的来历,之前写过一方背景故事,详细交待过了,感兴趣可以回看,即《一方明月印,十载不忘情:篆刻大师的爱情故事》

(吴昌硕和他两个夫人画像)

早年看吴昌硕与两位夫人的画像,觉得惊奇。吴昌硕的两位夫人没有妻妾之分(吴昌硕做过县令,因此着官服),这跟吴昌硕墓前的景况一样,两位夫人分列吴昌硕两侧,墓碑上也只记了姓氏。现在猜想原因大抵是吴昌硕的元配章夫人虽是元配名分早定,但并未举行仪式正式圆房,吴昌硕就随父亲出外逃难去了,归来时两人已阴阳相隔,约十年之后,吴昌硕又以正妻之礼娶了施夫人,两位都是正妻。

(吴昌硕与两位夫人的墓)

我们已经知道,吴昌硕一生没有忘记章夫人,刻这方印时已经六十六岁,印顶款中有载:“已酉春仲客吴下老缶年六十有六”,这一年春天客居吴下的吴昌硕,因为年迈精力本已欠佳,又加万分悲痛,“刻此印时,吴老悲不可胜,含泪奏刀,多次停刀,最后还是同邑好友陆培之的儿子帮助完成的。”渐刻渐不能,边哭边刻,情深处, 几乎不能运刀,悲痛画面,想想都让人流泪。

(吴昌硕纪念馆前的印钮雕像群)

今天把重点移到这方印的赏析上来,先看这方印和边款:

(明月前身印蜕和边款)

这方印的边款也很特别,一面是字,写着:“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一面是画,画着章夫人衣袂飘飘,乘风归去的身形。

1、章法上的互相呼应与支撑。这方印中的四个字用小篆,并不好刻,因为四个字中几乎没有平直笔画,稍有不慎,印面格局就会失去平衡。而如吴昌硕的艺术观,“一方印章,应如一家人样,团拢一致”甚至“犹如一个人体,四肢躯干必须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无阻。否则,变得畸形呆滞,甚至成了半身不遂的病人了。”这方印中的四个字互相协调,每个字都配以飘逸流转的主线条,使四个字在气韵上是统一的,均为流丽婉转的态势。放大看一下印面:

(明月前身)

明字的“日”前向左欹斜,向前字靠拢,而“前”字的下部舟部则依字形态势向右驶去(“前”字的字源甲骨文和金文上部均为止字,代指“足”,下部是一个“舟”字,人登舟,船即行,因为本义就是“前行”的意思)这是这两个字的左右动势上的照应。“明”“月”二字都有“月”部,呼应起来容易此,但吴大师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同形呼应,而是在同形之外,把两个字之间的界格主动打破,使两个字产生空间上的关联,这是右部两字的联系。左部两字的联系与右部方法基本相同,前字突入身字的空间,身字也长了高头,直接支撑起前字的舟部,两字关系紧密到可以一字观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月”和“身”两字似乎再无关联,两个字之间硬生生隔着一条界格线,身字的右边,月字的左边也都有较大的空地,这两个字各各独立了吗,没有,因为这两个字都与厚实的底边进行了搭接,它们也联系起来了。

以前说过,刻朱文印,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没有办法依靠如白文印一样的红地相互关联,容易松散懈怠,元朱文中的搭边与黏边也多为解决支撑与联系问题。吴昌硕在自己的章法理论之下,用杰出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2、界格的妙用。印章中的界格的用处通常服务于章法和字法,界格不能孤立看待,就像战国古玺与秦印的界格是为了规整字法,使印面更具印章属性一样,后世印章的界格也都其重要的作用。吴大师的这一方印,如果去了界格会是什么效果呢,我们来看一下:

(有界格与无界格的比较)

如果没有界格,这方印的印中四字地界不清,章法上的联系在视觉效果上已不那么明显,甚至去掉界格的月和身即便再怎么同时搭接在底边上,两字之间的距离终究是太大了,中宫空虚,这方印的印章属性顿时丧失大半。

这方印的界格当然还有大用,就是找平衡,前面说了,这方印的四个字几乎全无水平线与垂直线,因此,这方印是没有平衡基准线的,对于章法要求精严的吴大师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加了界格,水平与垂直基准线都解决了,在调和四个字之间的细节章法之外,这方印的端正与否,全看这平平正正的界格。

3、边框的变化。在篆刻界流行这样的话,“白文难于细,朱文难于粗”可见粗朱文的创作难度。吴昌硕几乎是独创了粗朱文印风,这基于他对石鼓文书法的精深研究,也得益于他对砖瓦、封泥的深入研究,在他的粗朱文之下,他又创造性的开创了印边的粗细变化,这在秦汉印风格之下和元朱文风格之下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吴昌硕手里,他经常将印面底边的边框加粗,而其他三边的边框作细,以呼应他特有的字法与刀法。这样的作品很多,也是吴昌硕印风大成之后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这方印里,左、底、右三边边框较粗(左右边框除了给文字找依托外,还有稳定印面的作用),而上边边框几乎全部消失,由此构成的格局是稳重的,厚实的。整个印面,上边是天,清而上扬,下边是地,浊而下沉。四个飘逸的小篆,如果不是以三边厚实的边框框住,很有可能会走向软疲和虚弱。

(吴昌硕纪念馆内景)

4、意象美。读吴昌硕和齐白石、赵之谦等这些大画家的印,常常额外还有加上点意象美的思考。这方印是刻给吴大师的夫人的,因此边款中的夫人造像是艺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印面中的四个字在飘逸流转的气质之下,似乎也要飞升仙去一样,这与边款中的女子造像在气质上是一致的。再回忆一下这四个字的出处,似乎更有意境了: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司空图《诗品廿四则.洗练》)吴大师在刻这一方印时,他脑海里一定满满都是1860年那个夜晚分别时爱妻的身影吧,要不,他怎么会止不住在亲友之前忍不住老泪纵横。

(0)

相关推荐

  • 薛元明|史上最全!吴昌硕刻“千寻竹斋”印章系列35方(上)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闵泳翊 吴昌硕素有"诗书画印"四绝之称,四者之中,印章无疑是头牌,开拓性无与伦比.但不能不说,虽然普遍对缶庐印章极其推崇,但很多时候,未必能够 ...

  • 印海拾珍丨吴昌硕刻“破荷亭”

    先生 刊头题字:辛尘 第 14 期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不蔓不枝--是人们心中纯洁无瑕的象征. 每逢盛夏,最期待的就是那一池又一池的荷花盛放,午后,于一池亭,吃茶赏莲,绝对堪称 ...

  • 读印:吴昌硕“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

    吴昌硕在篆刻史上的位置是公认的,他的名头,既在所谓的"晚清六大家"(吴让之.徐三庚.胡钁.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之列,也在"晚清四名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 ...

  • 读印:吴昌硕“园丁家在竹洞号竹楣”与多字印细节的经营

    前言:篆刻圈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刻多字印,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为什么呢?因为篆刻成功的关键在于章法,章法重在考虑印面文字的相互关系,那么,多字印就需要考虑更多组的字与字,字与边之 ...

  • 读印:吴昌硕:“丁仁友”三字印的章法

    引言:吴昌硕是现代篆刻的"活字典",所以,我们学习篆刻,应当把吴昌硕的印谱作当作"课本",一方一方仔细研读. 今天读一方吴昌硕的印,就是这方"丁仁友& ...

  • 读印:吴昌硕“七十老翁”与朱文印的大疏大密

    1913年,是旧历癸丑年,这是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之后的第26个癸丑年. 1560年前的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同谢安.谢万等40多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举办修 ...

  • 读印:吴昌硕“闵氏千寻竹斋”——如何刻好粗朱文印?

    现在我们看到的朱文印,依线条粗细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细线条的细朱文印:一种是粗线条的粗朱文印.两种朱文印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审美. (细朱文与粗朱文) 但请注意,在吴昌硕之前,没有"粗朱文&quo ...

  • 读印:吴昌硕“园丁课兰”

    今天我们来读吴昌硕的另一方印"园丁课兰". 好在前面我们已经读过他的"千寻竹斋",对于印的背景知识不用多讲,这方印还是吴昌硕大师刻给好友闵泳翊的私印.那么,我们 ...

  • 读印:吴昌硕“千寻竹斋”

    今天再读吴昌硕的一方印,就是这方"千寻竹斋": (千寻竹斋带边款) 显然,这是一方斋号印,四字汉白文印式.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书斋印,值得一读. "千寻竹斋"的来历 ...

  • 读印:吴昌硕“十水五石”

    吴昌硕大师从10多岁即开始学习篆刻,并且"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吴昌硕<西泠印社记>),69岁之后,吴昌硕大师移居上海之后更是专心于艺术创作,篆刻创作更是每日不停, ...

  • 读印:吴昌硕“海日楼”

    值300多万的一方印 2017年西泠秋拍,上拍了一方吴昌硕大师的篆刻作品,印材是青田石,如下图: (海日楼的印石) 印文是"海日廔",如图: (海日廔的印面) 这方印上拍的起拍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