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单日交易额限500元
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推动下,中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出门在外一台手机走天下,移动支付打天下。一旦到了国外、或者国内较落后地区,不能移动支付就觉得很不方便。其实条码支付发展过程并不顺畅,尽管央行同意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但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了抢夺市场份额,风险管理不到位、业务规则混乱下,一声令下就叫停线下条码支付,而像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改变了策略,采用商家收款方式规避风险。而昨天央行再次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从管理方案以及支付技术层面进行新的管控,而该规范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这个规范对于支付机构有什么约束呢?
第一个就是要持牌经营,支付机构必须符合相应的业务运营资质要求,持牌上岗
第二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其实之前的网联平台就是为一系列移动支付做准备的)
第三个就是加强条码支付技术风险防控,保证条码支付安全性,建立可追溯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其实我们用户最关心的是,这新《规范》对于我们日常使用的有什么不方便之处,就像之前余额宝限额、红包金额上限等等。这次央行要求支付机构针对个人建立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按照不同等级进行交易金额限制。
目前共分为A、B、C、D四级:
对于D级的静态条码支付,个人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00元,很多读者看到500元就炸了。哇,500元这么低分分钟爆额度啊。其实这是个人对商户扫码支付额度500元,一般来说去个便利店都是几十元,500元额度绰绰有余的,商家扫你二维码的不在限额之内。所以500元其实就是一个风险管控措施,这个额度其实足够了。
此外C级限额为1000元,B级限额5000元,最高等级A采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的可以自行约定限额。
其实央行限额做法是相当正确,现在二维码诈骗新闻层出不穷,什么替换别人的二维码、假罚单、诱骗支付等等,多数集中于个人主动对二维码、条形码进行扫付行为上,央行要求设立风险防范分级确实可以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最多也就被骗500元,而且500元也能较好满足人们日常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