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树芬丨博古斋主柳蓉邨及其《旧书经眼录》写本价值考略

注:本文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21年第9期,此据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封树芬老师授权发布。

博古斋主柳蓉邨及其《旧书经眼录》
写本价值考略*
封树芬
摘 要 博古斋柳蓉邨是民国上海古旧书业重要代表人物,对古籍版本颇有研究,不仅收购了大量的古籍善本,而且还精心影印大部头古籍丛书,与民国时期众多学者常有书籍交易活动。其所编《旧书经眼录》记载了柳氏经手的众多善本古籍版本信息,实为一部珍稀善本书目,历来对此缺少关注。此目为我们研究珍本古籍递藏及版本源流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学术价值重要。
关键词 柳蓉邨 博古斋 旧书经眼录
 
上海博古斋是民国时期柳蓉邨所创办的古旧书店,不仅搜罗古籍善本以售卖,而且还影印古籍,故在民国时期名声甚著,是上海早期古旧书业重要代表之一。当时缪荃孙、张元济、王国维、傅增湘及周叔弢等人均与之有交往。其创办人柳蓉邨精通古籍版本,曾收得独山莫棠大部分藏书。王国维评价曰:“此人真能知书,又真能居奇。”[1]345其所收藏古籍情况,除了一些民国史料中偶有涉及外,甚少具体的文献记载。今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孤本柳氏《旧书经眼录》写本,大致反映了其经手的珍稀古籍情况,很有学术价值,本文拟对此写本目录及柳氏博古斋经营等方面作一研究。
1 柳蓉邨与博古斋的创建
 
柳蓉邨(?-1924),时人或称柳蓉村、蓉春、荣春、蓉生、柳估,绰号“柳树精”,苏州洞庭山人。原为茶叶店伙计,后转行收购古旧书,始于苏州闾邱坊巷口创立博古斋书肆,1917年迁往上海三马路(即今汉口路)。“家本寒素,居积致小康”[2]90,通过收购古籍再转手出卖,逐步积累资本,经济实力雄厚。由于经手古籍较多,柳氏对古籍版本研究也颇精深,“每得善本,辄深自珍秘,不急于脱售。夜深人静时,招二三知音,纵谈藏书家故事,出新得书,欣赏传观。屋小于舟,一灯如豆,此情此景,至今犹萦回脑际也”[2]90。曾收购独山莫棠大部分藏书,使其藏书质量大大提升。又1914年,宁波天一阁藏书楼遭窃,偷盗者冯某携书来沪,分别售予杨氏来青阁、陈琰古书流通处、柳蓉邨博古斋三家,柳蓉邨得天一阁书20余种。三家又转售给食旧廛书肆主人金颂清,后悉归湖州蒋氏密韵楼。盗案事发后,租界当局将冯某及同案人薛某缉捕归案,对来青阁、六艺书局及食旧廛作出罚款,而柳蓉邨却未受牵连。为了扩大经营,柳氏还影印古籍,主要精选善本丛书加以影印,如民国十年(1921)柳氏影印了清嘉庆年间张海鹏刻本《墨海金壶》、民国十一年(1922)影印了汲古阁本《津逮秘书》,此外著名者还有《百川学海》《士礼居丛书》《苏斋丛书》《拜经楼丛书》《守山阁丛书》《岱南阁丛书》《借月山房丛钞》《宋六十名家词》等,共计10种丛书。如此“影印大部丛书之事,博古斋实开其端”,“以一人之力而翻印旧书至数千册,可谓豪矣”[2]91。陈乃乾曾评博古斋曰:“(柳氏)虽未尝学问,但勤于研讨,富于经营,且获交于江建霞、章硕卿、朱槐庐诸前辈,习闻绪论,遇旧本书,入手即知为何时何地所刻、谁家装潢,及某刻为足本,某刻有脱误,历历如数家珍。”[2]90这里提到的三人:江标(1860-1899),字建霞,号萱圃,苏州人。曾任湖南学政。富收藏,曾考订编撰《宋元本行格表》。章硕卿,即浙江会稽人章寿康,精校雠,藏书数十万卷,曾辑刊《式训堂丛书》3集41种,均据精椠旧抄翻刻。朱槐庐,即朱记荣(约1855-1925),苏州人,光绪间侨居上海,以贩卖书籍为业,筑槐庐藏其书。创建校经山房,同治间入扫叶山房,任分号总经理;同光时期主持扫叶山房古籍刊印工作。柳蓉邨与诸前辈交游,获教甚多,故而在古籍版本方面颇有研究,所收诸书多为古籍善本。当时学者多与之有来往,书肆经营获利颇丰。可惜他1924年逝世后,其子柳企云接手经营博古斋,逐步衰落。至1930年秋天,应还在上海经营,因为当年金陵大学万国鼎、刘国钧、李小缘三人前往上海采购地方史志书籍,“除与富晋书社接洽外,并前往中国书店、博古斋、汉文渊……等处购书”[3],说明此时博古斋仍在上海经营。后迁回苏州,终因经营不善,加上1938年柳企云去世,博古斋最终于1939年倒闭。其所收古籍钤印有“曾经东山柳蓉村过眼”、“柳蓉村经眼印”等,如山东大学图书馆藏《香祖笔记》,钤有“曾经东山柳蓉村过眼”印,《新刊分类近思录》钤有“柳蓉村经眼印”。
2 与当时学者的交往
 
作为书估,柳氏颇有商业头脑,为人讲诚信,且精晓古籍版本,店中所收多为善本,故而在当时能吸引众多学者前来访书。博古斋还常常将古书借于他人校阅,亦有赠书于他人者,如1919年柳氏曾以贝镛、唐翰校张氏照旷阁《学津讨原》本《吴地记》赠予周叔弢[4]。但亦有指其居奇获利而惹来非议者,如王国维。在众多往来学者中,关系最密切者为嘉业堂主刘承幹,其它主要有张元济、王国维、傅增湘及吴梅等,均有书信往来。现将柳氏与他们的交往简述如下。
2.1刘承幹
嘉业堂主刘承幹(1881-1963),藏书丰富,曾收购卢氏抱经楼、独山莫氏影山草堂、朱氏结一庐、丁氏持静斋及太仓缪氏东仓书库等藏书,多有秘本,并且还刻印了《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章氏遗书》等。辛亥革命前后,刘承幹大量收购大户散出之古籍,至民国九年(1920)构建藏书楼,楼成延请缪荃孙主持编校书目。这期间刘承幹从柳氏手中购得一些古籍,二人私交甚厚。据刘承幹1913至1921年日记记载,二人合作很讲信誉,刘承幹对柳氏评价很高,刘氏日记曰:“蓉村在敝处交易有年,其人诚实可靠,决不有所游移……蓉村谨慎,非长美可比也。”[5]86长美,即江宁书估钱长美,在上海与人合伙开有同文书馆,以贩卖旧书为业。刘氏“前后四次向柳处购得莫友芝藏书五十八种,费洋二千九百三十元。其它较大宗购买有如1913年以一千五百元购得南雍本二十一史;1914年四月二十五日购天一阁藏本二十一种,三百一十元”[6]。
刘氏对于柳氏的版本鉴别亦十分赞赏,为柳氏所影印的多种丛书均撰写过序文。《<百川学海>序》曰:“蓉村精鉴别,于宋元旧椠能识其真伪,余尝以今之钱听默称之。呜呼,今天下古学衰微,蓉村犹守澹生祁氏以流通古书为职志,抑何好古之甚哉!”[7]1380将之比作苏州萃古斋书肆钱时霁(1750-1802),可见对其精版本鉴别之推重。刘承幹同时对柳氏积年勤搜刊印丛书作出了很高评价,《重印〈士礼居丛书〉序》曰:“蓉邨抗心希古,前后所印《百川学海》《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守山阁》《拜经楼》诸丛书,余皆为序而行之,今又模印此本(按,即《士礼居丛书》),问序于余。晚近苟趋简易,多印闾师课学僮之书以逐时好,蓉邨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且为之而不已,此岂有市利之心乎?然古籍赖以不坠,吾又知其利且愈远而愈无穷也。”[7]1383但缪荃孙对柳氏却评价不高。缪氏替刘承幹编写书目时,曾致信刘承幹曰:“来书皆寒云之下驷,然亦可留,谨开单呈阅,价可另议,各跋靠不住。柳蓉村充内行,可恶。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谅亦无辞以对……《朱子语类》,明板也。柳引《皕宋目》作据,目明言每卷计若干条,有此一条,此本无之,尚云宋刊元修乎?(小字:如宋板,决不止二百元)”[8]对柳氏版本鉴别提出了质疑。按,《皕宋楼藏书志》载有《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刊元修本,陆心源按语曰:“此宋咸淳刊本也,间有元修之叶。每叶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四字,版心有字数。每卷下有计若干版等字。”[9]600柳氏即据此而言。且《嘉业堂藏书志》卷三载此六十一卷残本,仍署作宋元间刻本,曰:“此本虽兼录黎序,仅六十一卷,分理气、鬼神、性理学、《大学》《论语》《孟子》七门,乃后人节并之本。椠刻古朴。中缝上记字数,下列刻工名一字,盖宋元间本也。”[7]393柳氏明言据《皕宋楼书目》,则该宋本中必是“每卷下计若干版等字”,断然不会妄称,缪氏所言不知何据。
2.2张元济
张元济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出版家,非常重视善本古籍的收购。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构筑涵芬楼以珍藏宋元明旧刊和抄校本。他与柳氏亦多有交往。民国八年(1919年10月4日)曾向柳氏借阅《金荃集》后集[10]。民国十年(1921)曾购明万历刊本《端简郑公文集》,并撰跋曰:“是为吾乡郑端简公遗著。检查《海盐图经》及《县志》,均不载卷数,盖当时亦未见及,故不之知也。博古斋主人柳蓉村出以相眎,谓系常熟天放楼赵氏藏本,略有残缺,然确系原刊。因不多见,遂以银币三十元购之。景仰先哲,弥足珍贵。”[11]52他还辗转收得柳蓉村处别下斋旧藏本《宋诗钞补》,李宣龚序中谈及此事,曰:“涵芬楼既重印《宋诗钞》,以原本著目阙诗者凡十六家,曾谋于义宁陈散原先生,将董理补辑以成完书。会闻吴兴刘君翰怡从吴县柳蓉村得别下斋旧藏本,急以重值相易。审视藏印苑然,其署签为海宁管芷湘庭芬钞补,蒋生沐光煦编辑。盖原阙十六家既均补钞,他家名作亦多最录,总为诗二千七百八十首,为力勤矣。别下斋藏书著称于海内,而补钞复为管氏所编定,体例精善同于原书,用付印行以副初志……涵芬楼今以此本襮于天下者,盖欲使秘籍孤本不终閟也。”[12]1364由此知柳氏手中多罕见秘本,为涵芬楼提供了重要的版本。
2.3王国维
王国维与柳氏交往颇多却不甚愉快,盖因王国维曾替罗振玉购买吴大澂旧藏《十钟山房印举》一书而起。当时柳氏作为经手人联络苏州卖主进行《十钟山房印举》书籍交易。王国维与罗振玉往来书信中,有十五封之多谈及此事,由此知事情本末。由王国维致罗振玉的信知,王柳二人从1916年6月4日开始接洽此事,直至9月30日装箱挂号寄往日本罗振玉处,为一部书竟交涉长达3个多月。王柳合作,先是价格方面起争执。王致罗振玉书信(1916年6月4日)曰:“其价云三百两,与陈价亦合(小字:现博古堂又云三百两,系原主卖价,至少须加一成),殆书肆少出一部以邀善价。”[1]1227月18日信曰:“《印举》事今日与敬公往与柳蓉村言,渠云一周间后当遣人往苏取书,惟能取到与否尚不敢必。渠亦自言世无不先见书遽付钱之理,大约可以取到矣。”[1]136-1377月31日信曰:“柳蓉村本拟令其子往苏取《印举》,而其子患喉痧未愈,故至今未往,未识何时能取到也。”8月15日信曰:“云仍需持钱往取,大约卖主执意如此。”“书成未寄……至柳蓉村处,亦他出,其徒言往取书,坚不肯付,须以钱往乃付,且索还头本。”[1]152-1538月22日信中曰:“顷接敬公一函,云柳永村回言《印举》须以现洋乃能取到(小字:向但知博古堂,今乃知其主人乃柳也)。然印已数过,只八千四百余方,实不及万。敬函附上其价前已说过三百两,加费二十元,似无从翻悔再索费(小字:敬公所疑增价之说或系过虑)。惟印数前言万余,今乃不及万,则价更贵,是否须留,请讯示。惟首册决不还之,讬言已寄日本矣。柳估老狯(小字:又先付价,后取书,此事妥否?书可无虑,唯虑如吴石泉之集他印谱为之)。”[1]156 8月29日信中言款已筹备好,“小字:即令敬告柳蓉村,令其将送沪也。”[1]1599月4日信:“《印举》有还信,不能送来,且限三日内取,迟则不卖,并欲索头本,刁难之至。昨与柳蓉村谈判,并约景叔、敬公三面约定,书仍由渠携款去取,今日付款,明日往苏,后日返沪。如书有与头本不符,仍须退回。柳有店在此,亮不致误事也。其款由景叔断定四百四十元,内廿元乃渠之中用。”[1]160王柳价钱议好后,柳氏交书又一再拖延。9月9日信中言:“《印举》既付款后,柳估定初八行,而迟迟至昨晚始行,今晚亦未必到。”9月11日信:“《印举》昨今往催,其人尚未到。” 9月14日信:“云柳持书旁晚到。即出携书以归,凡九十九册,均系真本无讹,可以告慰。”[1]1649月18日信:“昨过柳蓉村店闲谈,告以此书仍非足本。……后柳蓉村归,则言无剔去之叶矣。”[1]1689月30日信:“初一日邮局双挂号寄上书箱提单一纸。”[1]1721916年11月12日罗振玉致王国维信中说:“前承寄书箱,至今尚未到,可恨已极!” 据柳向春、李顺香《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13]一文考证,此书盖已遗失。经历这么多波折终究未至罗振玉手中。1918年7月12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信中又言:
沪上书估,莫黠于柳蓉村,其书目中有龙翰臣《声韵通考》一书,前询之,言已售去。近忽出示,云须六元(小字:只四册,甚薄),与以二元,尚非四元不售。此种书乃贵至此。此人真能知书,又真能居奇,甚可恶也。
王国维认为柳氏坐地起价,很是厌恶他。实际上,作为书估,且精通版本,柳氏自然知书亦知其价值,遭到购书者非议也在所难免。
2.4傅增湘
藏书家傅增湘曾多次光顾柳氏博古斋。《藏园群书经眼录》记载了傅氏在博古斋所见多部善本,如民国四年(1915),在店里见到影写本明卢襄《石湖志略》一卷《文略》一卷[14]376。亦有傅氏曾欲购买但嫌价昂而未收者,如柳处有汲古阁藏明末旧写本《陵阳先生诗》四卷,卷中语涉宋帝处皆空格,尚存旧式,“此书柳估蓉春已售去,余曾借来一校”[14]1015
2.5吴梅
曲学家吴梅也曾于柳氏处购得书籍若干。《吴梅全集》(理论卷)载:“吾十八岁即喜曲子,遇书肆中有传奇即购归,而《四声猿》久不可得。后博古斋柳蓉村售我一册,随行箧有年矣。”[15]788
从以上诸人与柳氏的书籍交易活动来看,博古斋确实收有若干珍本善本,为学人所重视并吸引其常来光顾。但柳氏经手古籍之具体情况,却少有人谈及。今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旧书经眼录》,保存了柳氏所收之古籍善本信息,由此可窥柳氏收书大概,具有重要价值。
3 编著《洞庭柳蓉村旧书经眼录》
 
柳氏曾编著经眼之古籍目录,今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索书号为565040,著录为:“《洞庭柳蓉村旧书经眼录》一卷,一册,抄本。”此乃海内孤本。著录诸书未作四部分类。字迹不甚工整,略显潦草,时有旁插文字及涂乙之处。这部目录盖非一时所记,因为前后著录字体大小不一,前大部分字体略大,后小部分内容则字体小,且所记信息比前部分简略了很多,大致随手散记所购图书。语言减省,偶有错字(本文载录已作更正)。
该目封面题有“经眼录”三字,右下角记有“博古斋记”四字。无格,每页字行均不等。于每部书均撰有提要,书名提上一格书写,记载书名、卷数或册数、作者、某某序、版本、行款版式、纸张、名家题跋及钤印等信息,亦有少数只记书名、卷数及版本等基本信息。其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
3.1著录版本,实为一部善本书目
该目非常重视版本记录,多注明宋版、元刊、明版、旧抄、手写本等字样及名家名校等信息。据该目标注的版本初步统计,著录宋版计12部,元板计7部,明本计54部,清刻本及其它未著明版本者达79部,全书共收录152部书籍,多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部分为《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如宋板《东莱吕太史外集》五卷附尺牍杂说又《文集》附录三卷《哀诗》附录《拾遗》、宋板《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宋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等等。还载有较为罕见的元板巾箱本《详注东莱先生左氏博议》二十五卷,柳氏曰:“首载东莱吕祖谦伯恭序,卷数在脑上题明,每半页十行,二十字,有□秋馆藏书印,巾箱本,丁未日收。”按,罗振常《善本书所见录》卷一著录此二十五卷本有两条,均为巾箱本,行款格式等与之正合,曰:“麻沙本。前有自序,目录,卷数上方及一、二、三、四字,皆作黑底白字,如元板式,似嘉靖刻。初印。巾箱本。白口。有注。半页十行,行二十字。”[16]13但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载一明刊巾箱本残本,《善本书室藏书志》又载有董思翁旧藏元刊巾箱本,故此巾箱本是元板还是明板,因未见原本,姑且存疑。再如著录的明活字本《宋之问集》《陈子昂集》《顾况集》等10部,均出自于明吴县崦西精舍徐缙铜版活字《唐五十家诗集》本,亦为善本,书中钤有“曾在李鹿山处”朱印。李鹿山,即泉州李馥,藏书多善本。《清稗类钞·鉴赏类》载其“抚浙时,收书极富,一时善本,齐入曹仓,每册皆有图记,曰'曾在李鹿山处’。”该目中还载有若干未刊稿本。如:“《汉石经室金石跋尾》一册,沈韵初撰,首载吴大澂序,系吴大澂校过,未刊稿本,红蓝格。”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著录为抄本。再如,“《拜经楼诗话》一卷,吴骞撰,手写稿本。”今亦藏上海图书馆。
3.2载录书中诸多钤印,可推知善本之由来
提要中载有经眼古书的若干钤印,可推知柳氏善本之由来。主要有莫友芝藏书、黄丕烈藏书、王昶藏书、李鹿山藏书及天一阁藏书等。其中,独山莫友芝藏书最多,柳氏所载多见于《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从天一阁范氏所出者亦不在少数,如张之象《翔鸿集》一卷、钞本《名公新编翰苑启云锦》十卷、天一阁抄本《河南邵氏闻见录》二十卷、范钦校刊《熊士选集》一卷等。按,范钦藏书甚多,但刻书很少,现今可见者仅20余种,《熊士选集》是范钦校刻少量文集中的一种,为李梦阳编,前有正德七年李梦阳序,每半页8行,行20字,白皮纸印。柳氏能购藏此本,实属难得。今此版已佚,书藏于国家图书馆。又比如:
宋版宋印《古文四声韵》,残本,存上声一卷,宋夏竦撰。此书为绍兴本,背后有“开禧年”墨迹字样,宋官库纸印,确宋版宋印也。有汪阆原藏书,又莫氏藏书印。书纸阔,连隔贡,纸色如玉,惜者残本,亦难得之品。
按,此本为《古文四声韵》现存唯一一部宋版,宋官库纸印本,刊板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开禧元年(1205)印行于世。原为莫友芝藏书,《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载有是本,曰:“至北宋本当有前序,而今失之,按此本仅上声一卷,其有许序及有前序否不可知。而纸背大半是开禧元年黄州诸官致黄州教授书状,宋黄州犹称齐安郡,此板在郡学,学官以书状纸背印书,事理之常,故知为绍兴刻开禧印也。……徒以宋刻宋印,且纸背诸状足见尔时交际仪式,故取备一种耳。……古人文移案牍用纸皆精好,事后尚可他用,苏子美监进奏院以鬻故纸公钱祀神宴客得罪,可见宋世故纸未尝轻弃,今官文书纸率轻薄不耐久。”[17]15-16所以十分珍贵,虽“吉光片羽,亦为希世鸿宝”。傅增湘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载有此本,评价说:“此书以宋人官私简牍刷印,署名者有吴猎、王可大、汪诚之、陆于程、符𩃎、赵善凯、章准、释智杰等,均黄州官吏。吴猎后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时曾刊《本草衍义》,其书袁寒云及日本帝室图书寮均有,余屡见之。宋人多以公牍印书,屡见不鲜,而简牍颇罕觏。以余所见,断推刘启瑞氏所藏《王文公文集》为第一,所存宋人尺牍五六十通,完整如新,有洪适、叶义问诸名公,至可宝爱。此虽小帙,集一州逐级官吏之书牍于一册,亦殊可珍。”[18]178确为珍品。此残本历经汪阆源、莫友芝、柳蓉邨、袁克文、潘宗周递藏之后,1950年捐给国家图书馆。
3.3辑录书中题跋,保存稀见文献
该目多载有书名、卷数、版式行款等相关信息,而且对于稀见版本中的序跋亦照录不遗。比如《徐文公集》三十卷,黃丕烈校本,录其跋语一则,今已见收于王大隆辑《荛圃藏书题识续录》。这些序跋文字不仅保存了重要文献,而且为考查版本情况提供了重要信息。比如:
《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存一之十卷
口上题锡山安氏馆,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前有刘敞序,又嘉靖二年杨一清序,首有安璿题跋,录于后:
高王父桂坡征君以家铸活字铜版翻印秘书种种,一时学士大夫推重。其博雅好古,名著海内。此《颜鲁公集》,其吉光片羽也。王父呱呱出嗣,迄乎宦成,不沾先代只字,清风高节,为世推重,先后一揆。故铜版书,人言啧啧,璿未之见也。卅年前适书贾携是集来,云得诸老僧。展卷见校刊姓名,恍然如覩我翁灵异至。其补缀整密,噫嘻!老僧殆亦一有心人哉!贫儿骤获家珍,其乐志,何如耶?遂谨记其事。玄孙安璿拜书。
康熙岁次己巳,西林安璿孟公氏收藏记。时年六十有一。钱牧斋先生《跋春秋繁露》云:“万历壬寅,余读《春秋繁露》,苦金陵本讹舛,得锡山安氏活字本,校雠增改数百字,深以为快。今见宋刻本,知为锡山本之祖也。安璿朱印。
按,此安璿跋未见于他书,所引钱氏跋语见载于《牧斋有学集》卷四六。安璿,清顺治时藏书家,无锡人。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二二《文苑》载:“安璿,字孟公,广居子。好读书,工诗,所至皆有留题,多识前朝遗事。晚更研心理学。所著书十数种。亦善画。曾孙经传诸生,攻苦力学,早殁。子举人吉刻其遗稿。”[19]384安国为其高祖,《无锡县志》载:“安国字民泰,富几敌国。居胶山,因山治圃,植丛桂于后冈,延袤二里余,因自号桂坡。好古书画彝鼎,购异书。又西林胶山,安氏园也。”[20]157安国刊书甚多。《颜鲁公文集》现存最早版本即为嘉靖二年安国桂坡馆刻本,且甚为稀见,今国家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有藏,《四部丛刊》初编即据此影印。除了刻本外,此集又有安国铜活字本,《中华再造善本》据之影印。两版本行款不同,但版心及刻工姓名均同,叶德辉及《中国版刻图录》认为嘉靖二年安国刻本乃据活字本翻板。赵嘉《明安国刊〈颜鲁公文集〉活字本、刻本版本关系考论》[21]一文则认为叶氏及《中国版刻图录》观点有误,当是刻本在前,活字本在后。两个版本中,刻本正文前载有明嘉靖二年明杨一清序、宋刘敞序,文末有宋留元刚序及明嘉靖二年都穆序;活字本正文前有刘敞序,文末有留元刚序。赵嘉通过校勘,认为活字本校正了刻本诸多讹误,优胜于刻本,故认为活字本后于刻本出现。该目中安璿跋云:“高王父桂坡征君以家铸活字铜版翻印秘书种种,一时学士大夫推重……此颜鲁公集,其吉光片羽也。”则颜集流传较少,安国刊刻后又以活字本刷印行世,佐证了赵嘉考证。
3.4可供辑补版本信息
《旧书经眼录》载录诸多世所罕见之本,且多为他目所未载者,今人可据此辑补版本信息。比如书中所载毛抄本《东维子文集》三十卷,少一十一至二十卷,曰:“会稽铁崖杨维桢廉夫著,陆觌菴校过,毛扆复校,觌菴即毛扆丈人。”此本为汲古阁后人毛扆校藏本,未见载于它目。201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晓君编《汲古阁汇纪》是迄今较为完善的汇集汲古阁刻藏情况的重要著作,其中亦未载录此抄本。此条可补其阙失。诸如此类的版本信息甚多,可补他书所未载,为我们整理文献提供了重要资料。
3.5对古书略作校勘,订正讹误
柳氏对著录诸书亦略作校勘,并将校勘成果载于目中,为我们了解古书的刊刻质量提供了重要帮助。比如著录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刻本《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这是该书现存最早的刻本,《中华再造善本》已据之影印。明朝陆续增辑并刊印者,主要有二:一是正德十四年(1519)锦衣卫都指挥苗增刊本,一是汲古阁刊《津逮秘书》本。汲古阁本从苗本出。柳氏将汲古阁本与元版略作校勘,曰:“'谢’讹作'谢恭’,第二卷'李祝’讹作'李枳’,第卷四'戚仲宝’以下十条,毛刊脱去。又《补遗》脱去'寒沟渔人’一条,讹字不胜枚举,略而记之。有蒋元龙藏印。”柳氏经过校勘,指出毛本文字错讹太多。事实上,这个元版错误也不少,《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曰:“此为士良原本,较后世续补本窜乱混淆者,过之远甚。”[22]1097我们在使用该元版时要注意鉴别。
当然,柳氏所载版本信息亦有失检不当处。比如书目所载《班马字类》五卷,曰:“首载四明楼钥书大字序,有张辂落笔校过。初印本,书品极好。”但事实上,该本并非初印本,而是清刻本。《嘉业堂藏书志》卷一载此本,认为乃清刻本,曰:“此刻本常见,书估每以之充宋,实则近刻也。校语亦是稗贩,略有数条,不足为是书重。张元辂亦不知其人。”[7]175
综上,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旧书店博古斋主人,柳蓉邨收购大量的珍本善本,并编写此善本书目《洞庭柳蓉村旧书经眼录》,详细记录这些善本的重要版本信息,一方面展现了其版本鉴别方面的突出才能,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考查珍贵古籍的递藏源流及版本信息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并影印了一些重要的丛书。柳氏及其博古斋为民国时期旧书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录 经眼录简目(简录版本及藏印,并依原目次序及著录版本信息整理为三类)
一、著录为宋版,有:
1.宋版宋印古文四声韵,残本,上声一卷,汪阆源藏书印,莫友芝藏书印;2.续传录,少二册;3.宋板文选第二十四卷,汪阆源藏印;4.宋板江文通集十卷,临安陈氏家宅书棚本,莫友芝藏;5.南宋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有宛平查氏藏印;6.冲虚至德真经八卷;7.中说十卷;8.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十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9.宋板范文正公集二十卷;10.宋板北山录,华亭朱氏文石山房藏书印;11.宋板文选六十卷,共存四十一卷,莫友芝识语,宗舜年识语;12.宋板东莱吕太史外集五卷,附尺牍杂说,元朝补板。
二、著录为元板,有:
1.元刊国朝文类,残本,翠岩精舍本;2.元刊详注东莱先生左氏博议二十五卷;3.元板伤寒直格三卷后集一卷续集一卷,熊氏种德堂刊;4.元板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莫友芝藏印;5.元板春秋经左氏传句解七十卷;6.元板存复斋文集,黄丕烈跋;7.元板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蒋元龙藏印。
三、著录为明本,有:
1.明秦藩史记一百三十卷,明嘉靖刻本,莫友芝藏书;2.白虎通德论上下二卷,明嘉靖刊本;3.明版王龙谿文语录八卷,精刻;4.明版陶学士集二十卷;5.明版椒丘文集三十四卷附一卷,精印;6.宋之问集上下二卷,钱榖朱印,曾在李鹿山处朱印;7.陈子昂集上下二卷,曾在李鹿山处朱印,傅增湘借校款;8.顾况集上下二卷,傅增湘借校款,曾在李鹿山处朱记;9.常建集上下二卷,曾在李鹿山处朱记;10.杜审言集上下二卷;11.华士谔上下二卷,曾在李鹿山处朱记;12.秦隐君集一卷,曾在李鹿山处朱记;13.韩君平集上下二卷,曾在李鹿山朱记;14.司空曙集上下二卷,傅增湘借校款,曾在李鹿山处朱记;15.郎士元集上下二卷,傅增湘借校款。(以上均为明吴县崦西精舍徐缙铜活字本)16.五代史记七十四卷,汲古阁刻本,莫友芝批校藏印;17.医方考六卷,歙县吴崐著;18.史记一百三十卷,明正德本;19.赵清献公文集,明嘉靖本,王昶藏印;20.叠山谢先生文集二卷,明嘉靖刻本;21.金陵梵刹志;22.周易传义十卷;23.唐文粹;24.金石文字辨异;25.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明嘉靖重刊本,莫友芝校;26.注心赋一卷;27.熊士选集一卷,四明范钦校刊;28.翔鸿集一卷,范氏天一阁;29.两京赋二卷,明本精印;30.王文安公诗集四卷;31.恒轩遗稿,明正统间刻本;32.矩洲诗集八卷,明嘉靖刻本;33.读书劄记八卷;34.东垣十书,明嘉靖本;35.盐铁论十二卷,明嘉靖本,莫友芝藏印;36.泾野集三十六卷,明嘉靖本;37.古廉李先生诗集十一卷,明刻本;38.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锡山安国刊,汪启淑藏印;39.明版鲁斋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小题庐陵铜溪刘同编辑,鄱阳刘杰校正;40.桂翁词六卷,明嘉靖本;41.河南邵氏闻见录二十卷后录十四卷,天一阁抄本;42.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存一之十卷,安璿跋,锡山安氏活字本;43.二程遗书二十八卷附录经说十三卷拾遗续附录一卷,明弘治本;44.六朝诗,明嘉靖间薛应旂刊仿宋本,莫友芝藏印;45.梅溪先生文集,正统庚申何文渊序,有闻礼謹书跋尾;46.唐皮日休文薮十卷,嘉靖间刊本;47.续文章正宗二十卷,明晋藩本;48.唐皮日休文薮十卷,嘉靖间刊本;49.宋陈少阳先生尽忠录八卷,正德乙亥鄞陈沂鲁南记;50.楚辞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嘉靖汝南袁氏校刊;51.文庄凝斋集九卷别集二卷,嘉靖癸巳相台崔铣序;52.顾氏文房小说四十种,明顾元庆编刊,长洲顾氏家藏宋本校行;53.事物纪原二十卷,明正统本;54.世说新语六卷,分上中下卷,内分上下卷,嘉靖乙未吴郡袁氏嘉趣堂重雕。
四、清刻本、抄本及未标明版本者,有:
1.旧抄徐霞客西游记五册不分卷,虞山毛子晋印;2.旧抄七国地理考七卷,守山阁;3.班马字类五卷,初印本;4.孤忠小史存卷之七、之十二,莫友芝藏书,此抄元明间物;5.秋室百衲琴一卷,写刊本;6.襄阳耆旧传上下二卷,活字本,莫氏铜井文房藏印,黄丕烈跋;7.白虎通德论上下二卷;8.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经折本;9.说文解字系传六原册,新安汪氏藏板,莫友芝藏印,钱唐严杰依玉裁校过;10.陈简斋诗笺注三十卷,影山草堂依宋本抄前序,莫友芝藏书;11.曹子建集十卷,附录金陵朱绪曾辑稿本,莫友芝藏印;12.范石湖诗注,沈钦翰校本,莫友芝藏印;13.春秋左氏传补注十二卷,吴县沈钦翰写本;14.钞本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二本,莫友芝批面;15.医说十卷;16.钞本采隐草二册,莫友芝藏印,静园藏印;17.黄山志定本七卷,初印本;18.旧钞本书苑菁华;19.词谱四十卷;20.曲谱十二卷;21.精钞海上闻见录二卷,有张彝周家珍藏朱记;22.稿本意林四卷,莫友芝批校并跋;23.秋思草遗集一卷,吴骞跋,手写本;24.钞泸志十二卷,吴骞印;25.皇明十六种小传四卷;26.商文毅公集十一卷;27.唐黄御史文集八卷;28.皇元风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莫友芝藏印及题跋,旧钞本;29.国朝列卿年表百三十九卷;30.豫章黄先生全集,莫友芝批校;31.归田类稿二十卷;32.程洺水先生集三十卷;33.养生杂类二十二卷;34.旧钞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莫友芝藏印;35.劝忍百箴考注四卷;36.明史艺文志,卢文弨抱经堂抄本,莫友芝藏印;37.弘明集,莫友芝藏印;38.海叟诗集四卷,康熙间曹氏刊本;39.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聚珍本,莫友芝批校;40.毛钞东维子集文集三十卷,陆觌菴校过,毛扆复校;41.甔甀洞藁五十四卷;42.怀麓堂稿诗二十卷文三十卷南行稿北上录诗后十卷文后三十卷讲读录东祀录集句录哭子录求退录;43.皇明嘉隆两朝闻见纪十二卷,莫友芝藏印;44.皇明大事记五十卷,莫友芝藏印;45.皇明大训记十六卷;46.韦苏州集十卷,莫友芝补抄,莫友芝藏印;47.云笈七签二十二卷,明清真馆刊,佳本;48.文潞公文集四十卷,王昶藏印;49.张曲江集,莫友芝藏印;50.陈伯玉文集十卷,莫友芝藏书印;51.徐公文集三十卷,黄丕烈校并跋;52.唐四名家集,吴门寒松堂藏板;53.唐人选唐诗;54.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55.笠泽丛书甲乙丙丁补遗;56.史记集解,莫友芝藏印;57.史记校勘记不分卷,钱泰吉稿本,莫友芝印;58.钞本政和五礼新仪共二百四十卷,目录六卷,苕溪漫叟抄本,书脑有经鉏堂三字;59.集古官印考证十七卷集古虎符鱼符考,嘉定瞿中溶编辑,咸丰间刊;60.韩非子二十卷,古临川周孔教校刻;61.拜经楼诗话二卷,手写稿本;62.倪云林先生诗集六卷,荆溪蹇曦朝阳编集,写刊本;63.汉石室金石跋尾一册,沈韵初撰,吴大澂序并校,未刊稿本;64.泰山石石刻记二卷,孙星衍编,未刊;65.平津馆金石萃编,定本未刊;66.越中金石记十卷目二卷,山阴杜春生编录,道光间刊本,结一庐藏印;67.稿本江左石刻文编,不分卷,元和韩崇撰,韩先生手写稿本,未见刻出;68.不居集上集三十卷下集二十卷,吴澄辑,道光间刊本;69.状元图考六卷,附清状元考,顾鼎臣撰,黄应澄绘画,陈枚增订;70.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黄帝内经灵枢二十卷;71.韩非子二十卷,古临川周孔教校刻;72.老子道经上下二卷,青浦王昶手钞,王昶朱记,经训堂王氏之印;73.古刻丛钞一卷,陶宗仪撰;74.唐刘蜕集六卷,常熟徐子晋手钞,宝砚斋;75.两汉订误四卷,东吴陈景云撰,静观斋,手写稿本,青浦王昶朱记;76.寒山堂金石林时地考,不分卷,旧抄本,王昶藏本;77.三孔先生清江文集三十卷,旧抄本,莫友芝藏印;78.小山乐府六卷,旧抄本,黄丕烈校本;79.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宋荦鉴定,康熙间刊本,顾顺卿照何义门校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汲古阁刊刻集部书籍研究”(项目编号:16BTQ036)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房鑫亮.王国维书信日记[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陈乃乾.上海书林梦忆录//秋禾.旧时书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04.
[4]刘尚恒,郑玲.安徽藏书家传略[M].合肥:黄山书社,2013:222.
[5]肖建军.中国旧书局[M].北京: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86.
[6]王茜.刘承幹与书贾[J].图书馆杂志,2009(10):80.
[7]缪荃孙,吴昌绶,董康,等,吴格整理点校.嘉业堂藏书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8]缪荃孙,张廷银,朱玉麒.艺风堂书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665.
[9]陆心源,冯惠民.仪顾堂书目题跋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9:600.
[10]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7卷·日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37.
[11]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10卷·古籍研究著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2.
[12]卿三祥,李景焉.苏轼著述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1364.
[13]柳向春,李顺香.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1):89-94.
[14]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5]吴梅.吴梅全集·理论卷中[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88.
[16]罗振常;汪柏江,方俞明.善本书所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3.
[17]莫友芝;张剑点校.宋元旧本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8:15-16.
[18]莫友芝;傅增湘;傅熹年.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9:178.
[19]凤凰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4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362.
[20]叶德辉.书林清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7.
[21]赵嘉.明安国刊《颜鲁公文集》活字本、刻本版本关系考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6):46-49.
[22]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金元编[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1097.

【作者简介】

封树芬,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

(0)

相关推荐

  • 古籍善本《宋刻本史略六卷》下

    古籍善本《宋刻本史略六卷》下

  • 古籍善本《宋刻本史略六卷》上

    古籍善本《宋刻本史略六卷》上

  • 古籍善本《宋刻本史略六卷》中

    古籍善本《宋刻本史略六卷》中

  • 张旭、冯国栋丨宋代写本藏经考略

    宋代写本藏经考略* 张 旭  冯国栋 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冯国栋,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摘要:五代宋初,大藏经处于从写本藏经到刊本藏经的过渡期,<开宝藏>的刊刻标 ...

  • 馮先思丨臺北故宮藏明鈔本《類篇》考略

    感謝書格,感謝未曾! 臺北故宮藏明鈔本<類篇>考略 馮先思 (陈爽摄) 馮先思,復旦大學古籍所文學博士.現爲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 提 ...

  • 狄树强丨我写的第一封情书

    在我入伍的第二年春天,老班长出现了感情危机. 老班长正跟家乡的一位女孩热恋.可能因为他在家时比较霸道,考学没有结果才来参军的,但是他们的感情没有一丝减退.老班长苦恼的是,他寄给女孩的情书往往先被父母截 ...

  • 禹艳芬丨一封家书

    敬爱的爹爹: 您好! 爹爹,请允许儿媳一如既往的这样叫您.一转眼,我进入殷氏门中这个大家庭已经十二年了,这是儿媳我第一次以书信的方式和您交流,还希望您不要见怪!平时我们都是面对面的交流或者电话沟通. ...

  • 陈树坤丨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六期)

    ➥编辑:林淞月  桃花源间文学社出品  上期回顾(↓)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五期) 咏 梅 三千三百绝第6期 其一百二十六 横斜疏影探琼楼,雪共清霜染白头. 撷得鬓边簪一朵,人前来说旧风流. 其 ...

  •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七期)

     ◆◆ 关注桃花源间,这里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陈树坤咏梅 ( 第七期 ) 编辑:林淞月 陈树坤咏梅三千三百绝第七期 上期回顾(↓)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六期) 其一百七十六 四围霜雪掩梅花 ...

  • 【在人间】 徐廷芬丨逆境亦是成长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逆境亦是成长 □ 徐廷芬/ 文 春日里,一直想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却迟迟没有成行.今天,长久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我们一下子扑进了大山里,探着身子,伸着脖子,拉长鼻子,召唤从 ...

  •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五期)

    陈树坤咏梅三千三百绝 第五期 上期回顾(↓)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四期)  ➜编辑:林淞月 其一百零一 对镜愁看岁月催,当年心事已成灰. 梅花明月珠帘冷,香染窗纱独进杯. 其一百零二 疏露流光梦 ...

  •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四期)

    ➟ 编辑:林淞月 上期回顾(↓) 陈树坤丨咏梅三千三百绝(第三期)      咏梅三千三百绝      第四期 其七十六 满天霜雪拟云来,窗下梅花寂寞开. 鹤子不知何处去,林夫坟冢冷琼台. 其七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