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孔子真的轻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底层人民吗?
导语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所以很多人批判孔子。他们认为,孔子轻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底层人民,认为学生学种粮、种菜没有出息。我们的课本评价孔子也是这么说的,觉得这是孔子的阶级局限性。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其实孔子对樊迟的批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学问不等于知识技能的简单积累
孔子批评樊迟,就是责怪他到现在都没弄清楚什么叫学问。一个人的学问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而是看他懂得多少道理,并能用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
我们高中时学哲学常识,我们知道哲学是方法论。我们的老师就讲到:“我们想学木匠,想知道怎么去做一张桌子,能从哲学中找到方法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哲学教的是根本方法,不是具体方法。”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孔子作为大学问家,是说他懂的道理多,并不是说他什么都知道。种粮、种菜需要的是具体方法,你在老师那里当然问不出答案。孔子作为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做人和做事的根本方法,不可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技能都教给学生。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犯这样的错误,觉得谁学问高,一定什么都懂,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用儒家的观点,知识分子要追求道,而不是术。
2、遇到问题应该向合适的人请教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要发展,分工只会越来越细。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是专家,总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例如,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学生可以向他请教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那些孔子当然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可是,樊迟问老师怎么种粮、种菜,那当然是问错人了。孔子说得很清楚,这些方面我不如农民伯伯,你可以去问农民伯伯嘛!
其实,这个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的。例如,新冠病毒蔓延,我们问钟南山先生怎么预防新冠病毒可以,我们去问他怎么绣十字绣合适吗?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怎么可能去给你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你可以问那些心灵手巧的阿姨啊!
3、培养知识分子比培养农民意义更深远
孔子的时代不是讲科学种田的时代,那个时代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没有农业机械化。在那样的时代,农民遍地都是,培养一个农民很容易。可是,培养一个像孔子一样知识渊博的学者容易吗?我们的文化需要传承,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啊!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孔子这样的一批有责任感的学者传播文化,我们的文化早就断根了。那个时代,贫富差别很大,穷人家的孩子刚开始哪里有受教育的权利?你的父母把你教给我这个老师,结果你只学会了当农民,那这对得起学生的父母吗?你樊迟如果只想着当农民,那你的家乡周围到处都是农民,你向他们请教就行了,你还来拜孔子为师干什么?
我们没有资格批评孔子,我们的网友中也有很多做父母的人。你们可以想想,你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你会愿意他们回家拿着锄头种田吗?答案当然是不会,你肯定希望他从事自己该从事的工作,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他即使学的是农学,也肯定是科学种田,而不是传统的那一套祖辈传下来的方法。
中国几十年前,搞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几乎全民都参与生产劳动,虽然他们得到了锻炼,可是造成人才断层,这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这不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吗?
4、孔子真的眼高手低吗?
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孔子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眼高手低,轻视生产劳动。我们看了《论语》中下面这段对话,就明白了: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读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原来孔子年少时也很贫贱,也做过很多粗活,后来练就了一身本领,多才多艺。可是,孔子是圣人,有更高的追求,不会炫耀自己多能。那样的多能是环境逼出来的。孔子作为老师,当然希望学生比自己过得好,比自己更有能力做大事。樊迟有孔子这样的老师,就应该跟着老师好好学文化,将来把老师教的知识发扬光大,如果还想着做农民,孔子当然不高兴。孔子自己都过够了贫苦的生活,还能希望弟子也像他一样继续受苦受难吗?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