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这么“慷慨”?也许喜鹊知道
不惧过往,不畏将来!昨天 17:54
新研究表明,合作抚养后代可能促进了喜鹊等鸦科动物的慷慨特质产生。而雄性鸦科动物是否慷慨,还可以从其筑巢行为中体现。
蓝翅喜鹊。
渡鸦、乌鸦、喜鹊等鸦科动物以其非凡的智力而闻名,它们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巧妙使用工具或是用计“击败”自己的同类。
然而,有一种我们人类高度重视的特质似乎在它们的行为资料库中缺失了:慷慨。
目前,在鸦科家族中,只有极少数物种在实验中表现得慷慨大方,而高智商的渡鸦在多项研究中都全面展现了其利己主义倾向。
近日,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与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eLife》杂志发文称,鸦科动物的群居生活是影响其慷慨特质的关键因素。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对灵长类以外动物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系统性研究。
“不计回报的自发慷慨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其进化基础仍未被完全理解。有一种假设认为,在早期人类群体中,合作抚养后代可能促进了自愿造福群体成员倾向的出现。另一种假说推测,只有对群体成员的容忍度提高、攻击性水平降低,才可能产生慷慨行为特质。尽管研究人员在调查非人灵长类动物时发现了支持这两种假说的证据,但他们在其他动物中一直没能找到类似证据”论文第一作者、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行为和认知生物学系的Lisa Horn解释说。
为了进一步探究“慷慨”产生的内在机制,Horn和她的同事决定对鸦科家族不同物种的行为进行测试。
这些物种中,有的会共同哺育后代,有的不会;有的会在同类附近筑巢(证明其对群体成员容忍性极高),有的则会严防死守,不让同类靠近自己的领地。
在实验中,这些鸟儿可以通过在栖木上降落操控“跷跷板”机制,把食物送到同伴嘴里。如果鸟儿想要自己抓住食物,就必须离开栖木,而食物则会随着“跷跷板”机制的倾斜转移到它们自身无法触及的地带。
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机制下,只有真正慷慨的鸟儿会不断在实验中为同伴提供食物。
结果发现,这种“慷慨”的特质在合作抚养后代的鸦科物种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对同物种的高容忍度对于慷慨特质的产生十分重要,但这一规律仅限于雄性。那些来自常与同类近距离筑巢的物种的雄性尤其慷慨。
这些结果似乎支持了这样一种假设——合作抚养后代和容忍度的提高可能不仅促进了人类慷慨倾向的出现,也促进了其他动物慷慨倾向的出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译 | 花花
◎审稿 | 西莫
◎责编 | 陈之涵
◎期刊来源 | 《eLife》
◎期刊编号 | 2050-084X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0-10-big-hearted-corvids.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