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伤寒论经方的原方出入裁化思路及临床验案

我读研究生是1978年,那时是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的学习《伤寒论》。当时徐国仟老师是我的老师,李克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伤寒论》背下来,398条,用45分钟,不停顿。我背了三个月才背下来,背得很辛苦啊,李克绍老师就低着头、眯着眼听你背,你一打梗他就给你提词,他提多了就说:“你回去再学学吧!”他就不听了。今天我们李教授的小记者团去问我怎么学习经典,我说经典就是看着学,一遍一遍的学,一辈子学一本《伤寒论》足矣。张仲景自己就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对吧,所以说我们学习经典,你要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学,你在就读期间学习,当了十年医生,当了十五年医生,你再看一遍,你就会有新的体会。

《伤寒论》这本书啊,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书,也是一本非常活泼的书,只是历代注家把它搞复杂化了。它朴素到就是一个小病例,而且非常的严谨。就跟我们形容一个漂亮姑娘一样,胖一分就丑了,瘦一分也丑了。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所以我们学习《伤寒论》,大家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保留它的原滋原味。大家都知道《伤寒论》176条“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都知道是一个错简,但就是不改它,为什么呢?不改它是让你去思考,让你去了解,我们在对错简认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揣摩、学习的机会。

1

什么叫“经方”

那么今天给大家讲经方和临床,我首先讲一下,前面讲的什么叫“经方”?这个“经方”狭义的说是指张仲景给我们传下来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们称之为“经方”。其实啊,经方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在《汉书·艺文志》里头有经方类,共十一部,其中“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所录也应该是经方类,但是这些方子现在我们已经看不见了。我曾经跟学生讲到医学史的时候,我说从先秦到两汉,我们有着一个非常繁荣的医学时期,而最后恰恰落在张仲景的身上,得以体现。

我们可以从《汤液经法》、《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不但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而且方子远远比《伤寒》和《金匮》加到一起的方子还要多。大家都知道《伤寒论》是113个方子,丢了一个禹余粮丸,去掉一个烧裈散,所以是111个方子,再加上我们《金匮》重复的加在一起是三百多个方子,那么这三百多个方子我们称之为“狭义”的经方。那么“广义”的经方呢,就是包括失落于那个文明时期的所有的方子,那为什么会失落呢?大家知道张仲景写《伤寒论》的年代大约在公元215年左右,西汉在前,东汉在后,西汉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然后公元25年到公元215年是东汉,在东汉的时候有“黄巾起义”,道教思想风靡一时。但“黄巾起义”被当时的统治阶级认定成“邪教邪说”,是处于当灭、当剿的位置。经方也随之湮灭,仅有一部分得救于仲景,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就可以看出,大小阳旦汤、大小阴旦汤、大小玄武汤、大小青龙汤、大小朱雀汤、大小白虎汤、大小腾蛇汤、大小六陈汤等等,到了仲景的时候都改成桂枝、麻黄、柴胡、泻心、承气之类的方名了,其义自现。我们只有对那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更加系统的认识经方,理解经方。经方治的是慢性传染性热病,这才有了《伤寒论》中的“六经传变”,“六经辨证”帮助我们确定这种慢性传染性热病的不同阶段。但是用现代医学来研究它就未必会搞得清楚,但是它的证非常明了:它要么是表证,要么是里证,要么是经证,要么是腑证……这样我们就清楚那个时候病证的含义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辨方证的原因。病证是相互贯通的,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就是“经方”。

2

二十一世纪的临床

第二就是临床,就是现在的临床、21世纪的临床。大家知道疾病是变化的,从整个人类的医学史来看,它的火车头是什么?是疾病。疾病拖着医生走,医生拖着所有研究医学的人走,出现一个病大家就研究它,出现一个病大家就去做疫苗对付它,疾病其实是我们的原动力。一千八百年以前的病和现在的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最多的病是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是肿瘤,是呼吸系统疾病,这是我们国家死亡排序前四位的病。中国有一句话叫“天变,地变,人变”,那么道就要变,我们就要用现在的观点来审视经方,来加深对经方的理解,来更好的利用经方,我认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3

如何学习《伤寒论》

第三点就是有很多人问我到底怎么学《伤寒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吃透”。大家知道庄子在他的那篇《养生主》里讲得很清楚,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他说:“我这一辈子是短暂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我用短暂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真是死定了!”殆已,殆就是死了,就是说你死定了,那怎么办呢?我们中国近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医任应秋老先生,也是泰斗级的人物,他立志要把中医的书看完,但是他活了八十岁左右的时候才看了不到百分之六十。虽然看不完,但是可以看透,一本书足矣。我们把它看透了,看明白了,我们也就学会了。我认为大家主要看《伤寒论》原文,不要看太多注解。最好把方子串起来看,这只是在看病过程中的一个参考,从而更好的感悟张仲景的那种感觉,这是最主要的。通俗点说就是吃自己嚼的甘蔗,不要吃人家嚼剩的甘蔗。所以就是一定要把《伤寒》吃透,搞清楚。《伤寒论》不仅是一部六经辨证的书,它还包括脏腑辨证、气血辨证、阴阳辨证、经络辨证等等,全都有了。它还是一部药书,我刚才讲的111个方子,85味药,却能够用得如此的出神入化,确实给我们很多启迪。

我曾经在研究生毕业以后,到南京中医学院跟着当时的院长邹云翔老师抄方。邹云翔老师看肾病是一绝,尿毒症的病人,尿素氮高,肌酐高,吃他的药五、六天马上就下来,我们把他的方再抄一遍给病人吃就不管用,很奇怪。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邹云翔医案》。你们在临床也会发现老师开的方你用就不好用,甚至是完全没有作用,为什么?从《伤寒论》里就能找出答案来。我告诉你们吧,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这三个方药物组成完全一样,但病机治法完全不同。桂枝汤是干什么的呢?解表的,解肌的,和营卫的;桂枝加桂汤,治奔豚的;奔豚是什么?现在人家考证说奔豚是小猪在跑,我认为他们讲的没道理。奔豚不是小猪,是海豚!他从水里跑出来往上顶,一下一下的。其实在汉代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关于海豚的记述。我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个时候人们已经知道海豹这一类的动物了,历史上都有记载。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比小猪到处乱跑要好解释多了。小猪跑是没有方向的,东西南北到处跑啊,可是那海豚在海里只是从下往上顶啊,那奔豚的症状不就是从下往上顶吗?那奔豚证我们用什么?用桂枝加桂汤,我们重用桂枝的目的是平肾邪,降奔豚,这就是桂枝加桂汤;至于桂枝加芍药汤,我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大家都在琢磨《伤寒论》啊,我跟你们讲,1978年我读《伤寒论》的研究生,我的毕业论文是“伤寒论的立方规律”,当时请的是刘渡舟老师老师去答辨,从早上答到晚上整整答了一天,为什么?我说《伤寒论》的芍药是赤芍不是白芍,我说芍药甘草汤用芍药不是生津液,而是活血。大家去看看清代周扬俊的书,上面讲的很清楚,芍药用来通皮络、破阴结、利小便,汉代没有白芍,白芍从宋代才开始,大家去看看陈无择的书,陈无择讲现在的芍药都是院子里种的,“力已不敌也”,这个力量已经不如过去的了。再去看看日本大冢敬节讲的,他说“汉代的芍药是赤芍”。那么《伤寒论》中所有的芍药都用赤芍吗?当然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白芍当然也可以。当时我答了一天两个老师还是不同意。七年以后,《伤寒论》里的芍药是赤芍进了教材,关键问题在于汉代没有白芍,就像张仲景他老人家不会给你用阿司匹林一样,所以我就是讲方药的量不同,那么它的主治也不同,当然方名也不同,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完全改了,这就是《伤寒论》是第一方书的来由。

《伤寒论》不光是个辨证的书,它还是个方书、具有方义的书。你们回去要是哪个晚上碰见脚挛急抽筋的病人,你重用赤芍试试,60克赤芍加上甘草,一会就好了,比你用白芍快多了,不信就试试。灵活用方的前提是你们一定要把《伤寒论》“吃透”。徐灵胎讲了一句话大家知道,他说“仲景之方,犹百均之弩也,一举贯革,如不中的,弓劲矢疾,去的弥远。”就像射箭,如果射中了,一下就把那个皮筏打翻了,如果没射中,弓很有力气,箭很快去之远矣,那为什么有的方可以桴鼓而愈,有的就不行呢?你没有射中啊,弓很有力气,箭跑得很快,“噌”一下就没有了。我们看伤寒方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方证的含义,明了方义后用伤寒事半功倍,否则光靠症状、抓不住方义什么用都没有。我举个例子,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讲的很清楚,“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写到这里,他后边省了,但是该用什么方药已经蕴含其中了。小柴胡汤啊,这就是小柴胡汤证,它比那四个“必然证”八个“或然证”还灵,那么这个总体原则是什么?不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就是这个证,“脉弦细,头疼发热”,这不是少阳表证吗?那你不用小柴胡汤用什么?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只要把它“吃透”了,你就可以类推,用所有的伤寒方来治疗疾病。你看少阳伤寒的主脉、主证都在刚刚讲的那个“脉弦细,头痛发热属少阳”里头了,这个很清楚了。那么如果又有四大症状其中之一,那就可以坚定不移的用小柴胡汤了,而且效果一定会很好。大家搞明白了吧!小柴胡汤是可以治感冒的,你头疼发热不就是感冒的症状吗!怎么能一看到感冒就用银翘散呢?

学中医本身就是要把它学活,把它吃透,吃得少不要紧,吃透了就行。再比如说:“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我们抓住它的要点:脉弦细,头疼发热。这也应该是小柴胡汤证。接下来果然就用小柴胡汤,这就是说我们每看一个方证的时候都要找到这个方证的要点,只要抓住了辨证原则和要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用了。《伤寒论》的方好用,确确实实会桴鼓相应。关键是你有没有搞清楚原则,会不会用。

再举个例子大家听着就更明白了,白虎加人参汤里用到了人参。我讲的这个人参是老山参,老山参是益气养阴的。不会像电视剧“闯关东”里那个病人吃了人参就流鼻血,要纯阳之体吃了才会流鼻血咧!老山参是不燥的,现在的栽培参都燥,虽然送到化验室化验,成分都是一样的。现在的栽培参,七年就可以长到一米七左右,跟矿泉水瓶一样粗,还用个大盒子装着当参宝。当年抗日联军挖到了一个七两的参,就把它收着送到延安给毛主席了。七两的参在古代来讲可以延寿一季,可以多活十二年,那就是参宝。现在的人参有好几斤重,东北的人参可以当咸菜吃,买一把人参洗一洗,用点盐泡上当咸菜,尽管化学成分测定是一样的,但是临床疗效能一样吗?完全不一样!我讲白虎加人参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大热、大汗、脉洪大?不是!很简单,就是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是舌上太燥而烦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人参的作用就是治那个燥,这就是它的原则。它和五苓散不一样吧,和猪苓汤不一样吧,它和加天花粉也不一样,它是加人参,因为它有燥,那些都不燥,这就搞明白了,这就是原则。

掌握了原则你在用药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你看这个人舌上苔燥,有裂纹,口渴,还不停的喝水,你就给他重用老山参,四万多块钱,就这么一小根,大约尾巴那么粗,这就是老山参,弄点参须也可以。中药好就好在这个地方,它不是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用现代医学来研究中医,还没发展到能解释清楚的水平。所以他老说我们不科学,其实是他们不科学,他们的科学水平太低,解释不清楚我们要说的事。

我刚刚讲《伤寒论》不仅是一本辨证的书,也是一部方书。里面的方子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现在随意加减,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其实是使用药物的偏胜和偏衰来调整人体的偏胜和偏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结者散之,上之下之,开之发之,薄之劫之……”,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追求平和,这是我们的最高原则。《伤寒论》的方子是怎么追求的呢?“人身自有大药”,它在调动机体里的药来治疗疾病。为什么针灸可以治疟疾,疗效还很高?就是它调动人体来治愈疾病。我们中医的特点是你要找准这个病,又知道各个方剂的方义、使用原则,这两个对到一起,你看病就好啦。为什么邹云翔先生治病好,因为他会对每个病人做不同的药物调整、剂量调整,所以他的效果就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病例1

桂枝汤加减治荨麻疹

我们要学会的加减,也是对我们现代疾病的认识。2001年有个病人到济南找我,40岁,出麻疹,大块的风疹,一压迫马上就出现一大块,一抠就是一条,我用桂枝汤加白藓皮丹皮,就加两味药。其实这是个营卫不和,我们调和荣卫就可以,桂枝汤其实不发汗,如果发汗要啜热稀粥,要盖被子。中国古代人和现代人看病不一样,我们祖先的经验是怎么来的?是与病人朝夕相处得出来的。古代开始是巫、医不分,后来就分开了。这个部落里医生在和病人天天在一起,他今早一看,哎呦,你脸色不好,这是因为他昨天看见你了。我们中医发现人体的生命科学基本上是这样的出来的。

我们现在坐在医院说病人脸色不好是假的,人家生下来就是这个脸色,你管得着吗。所以说我们现在看病人就一定要很认真的询问病史。古人对病人的情况很了解,有一本书叫《鶡冠子世贤》,里面有这样的记载:魏文侯问扁鹊,你们兄弟中三人,谁看病最好。扁鹊说我大哥看病最好,我二哥次之,我最差。我大哥最棒,他啊,一看到人家就告诉人家,你干点什么他的病就好了,这叫“视色而知其愈”。他说我大哥名不出户,人人都说他大哥不厉害,都不知道大哥会看病,就是告诉人家喝杯水就好了,他是这样看病的;他说我二哥次之,病发于毫末,就是这病人刚一打喷嚏,就发现问题了。赶紧治感冒,治感冒有一个好办法:可乐加生姜,煮开,可乐加生姜煮开一罐子下去,一出汗感冒就好了,非常好用,还可以治胃疼,驱寒。他说我二哥名不出村;他说我呢,一定是别人得病,下毒药,洗脏腑,所以“名扬于诸侯之间”,我看的病都是已经要死的病了,所以才在诸侯之间有名,我的水平最差。这是扁鹊讲的一个故事。

这就是说我们在看病的时候要善于观察,这个病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不停的出汗,营卫不合,浑身大的风疹疙瘩,“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桂枝汤是解表的,《伤寒论》讲“脏无他病,时发热”,用桂枝汤。这个脏无他病是什么呢,它包括了五脏六腑,这个病人出汗,而且是风疹过敏,我们再给他加点白藓皮,白藓皮可以祛风,祛湿,然后再给他加点丹皮,他很快就好了。这就是说中医的加减大家要放心大胆,因为病是不一样的,病变了,药也要变,方也可以变,只要你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了。

病例2

五苓散加减治疗颅内肿瘤

还有一个病人,46岁,84年就诊,是我在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的事情。西医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了,六小时用一次甘露醇,中间两次交替用高渗糖,但仍头疼、恶心、呕吐,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五苓散加减。为什么用五苓散加减?大家看看,她渴,但是不燥,口中和,《伤寒论》讲的喝了水就吐,颅压高她一定要吐。那个神经内科主任很好,一看你是中医研究生,好吧,你就给所有病号开中药吧!所以所有病人的中药都是我来开,这个病人我就给他开五苓散,然后重用猪苓,猪苓用了60-90g,用了一周以后病人所有的降颅压药都撤掉了,病情非常稳定。过了一个月,这个病人可以满院子走了。主任就很惊奇,觉得不可思议。协和医院从来不留人住这么长时间,但为什么要留她原因很简单,她老头是煤气站的,那时候还是用煤气罐子,她老头是管这个的,所以医院得罪不起啊!另外主任也想看看中医的神奇能持续多久。当时协和已经有CT了,就去给她复查,复查以后肿瘤没有回缩,正好长在胼胝体上,就是大脑半球,一边一个,中间有一个胼胝体,这边长一块,那边长一块,但是肿瘤周边的水肿明显减轻,颅压不高了,既然不好手术,就带瘤生存,然后就吃着中药坚持着,3个月以后因为情绪波动,死了。这个病案对我的教育是很大的,特别是她情绪波动以后,就打上吊瓶了,后来知道原因是家里出了点事。他的儿子很小,才十一二岁,发现他爸爸跟人家好了,哭着来告诉他妈妈,他妈妈一下犯病了,一个星期后就死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绪致病的案例。“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 我告诉你五苓散可不治肿瘤的,因为有水逆,我们就是这么治病的,这个桂枝在本方中固然有解表的作用,还有加强四味药利尿的作用。但是五苓散终究利的是中焦之水,治疗颅内高压的时候,它的作用还差一点,所以重用猪苓。

处方:猪苓60-90g 茯苓15g 白术9g 桂枝3g 白茅根30g 泽泻15g 酒军10-15g

病例3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氏病

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女性患者,96年就诊的,她是白塞氏病。这个白塞氏病大家都知道,它反复出现溃疡,而且面颈部有毛囊炎。她在协和医院做的病理诊断是白塞氏病,她经常低热,头晕,疲乏,咽干。我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的,还加了白花蛇舌草,另外用苦参外洗。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在抗肿瘤的时候大家习惯用,她的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个白塞氏病只要不反复、不复发就算好。《金匮要略》上讲狐惑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还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这个就完全按照《金匮》的方,所以学《伤寒》一定不要忘了《金匮》,《伤寒》和《金匮》是互补的,《金匮》治杂病,《伤寒》看的是六经病,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处方:甘草6g 黄芩6g 党参9g 干姜3g 黄连1.5g 半夏9g 白英15g 大枣6枚 白花蛇舌草30g 另予苦参30g煎汤外洗阴部。

病例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癫痫失神发作

这是个6岁的小女孩,04年就诊的,经常癫痫失神发作,就是小发作,有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脑电图异常。后一直间断发作,常中断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吃饭、做作业等,服用丙戊酸钠不能完全控制。这时候呢,我用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家可以去查,还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麻黄各半汤都可以治癫痫,而且在临床上应用很多,这种病吃中药效果还真好,因为癫痫的治疗要持续一年半左右,就把药制成水丸,这个小孩吃了以后就好了,到现在已经上中学了,也没什么问题。徐灵胎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样评价:“此方能治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据我体验,用这个方子治疗心悸,胸腹悸动,恐惧,精神不安,狂躁,精神异常都有不错的疗效。用于小儿癫痫效果更好。

处方:柴胡6g 黄芩3g 桂枝3g 生姜1片 党参3g 制半夏4.5g 茯苓9g 大枣3枚 大黄3g 龙骨15g 牡蛎15g 白矾1.5g 郁金10g。

病例5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

这是一个中风后遗症的59岁男性患者, 97年就诊。他得脑梗塞数年,经治疗好转,主要的后遗症是什么呢?他出现的症状就是全身挛急疼痛,再一个就是凉麻不适,不舒服,舌质稍暗,苔白,脉弦。我用的是芍药甘草汤加味,加的是什么呢?加了豨莶草,鸡血藤,木防己这些药,而且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伤寒论》29条就提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而且芍药甘草汤用于肢体挛急、内脏痉挛等疾患效果较好,但本病数年不愈,恐单用芍药甘草不能奏效,所以加味使用。我们在经方加减上可以解放思想,大胆加减。

处方:赤芍30g 甘草15g 豨莶草30g 木瓜15g 僵蚕10g 制附片6g 木防己10g 鸡血藤30g。

(0)

相关推荐

  • 小建中汤的方证表达

    (1)桂枝人: 豆芽身材.形削白瘦.皮肤白润.潮湿.纹理细腻:舌体柔软.柔嫩(桂枝舌): 脉浮高虚缓(桂枝脉.因体型瘦弱,故脉浮高易得):易出汗.易烦热(气上冲):易肢体酸痛(外证未去,营卫不和):腹 ...

  • 桂枝与甘草

    <伤寒论>: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上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 ...

  • 【王新陆】经方直接使用法

    下面我就来谈谈经方和现代临床的使用. 第一个:就是讲直接使用 直接使用就是我们讲的辨方证,大家知道中医辨证多种多样,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还有辨方证,辨药证-,比如说我辨它是个狐惑病,那 ...

  • 北京四大名医魏龙镶家传方和白术通便秘的临床验案

    ▲魏龙骧(1912~1992),是当代颇具众望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行政管理工作的先驱者.1932年师从当时著名儒医杨叔澄为师,牢记恩师"慎重民命,崇尚医德"的谆谆教诲,奉为终生执医济 ...

  • 【王新陆】讲经方原方出入化裁

    病例1 桂枝汤加减治荨麻疹 我们要学会的加减,也是对我们现代疾病的认识.2001年有个病人到济南找我,40岁,出麻疹,大块的风疹,一压迫马上就出现一大块,一抠就是一条,我用桂枝汤加白藓皮丹皮,就加两味 ...

  • 王新陆:伤寒论的经方及临床验案

    我读研究生是1978年,那时是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的学习<伤寒论>.当时徐国仟老师是我的老师,李克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l ...

  • 【王新陆】人身自有大药,伤寒论的方子是调动机体里的药来治病

    我读研究生是1978年,那时是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的学习<伤寒论>.当时徐国仟老师是我的老师,李克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l ...

  • 中医经典伤寒论经方——当归芍药散原条文:...

    中医经典伤寒论经方--当归芍药散 原条文: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篇")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篇") 病机 :肝 ...

  • 【中医】伤寒论经方100首方歌括

    伤寒论经方100首方歌 1.桂枝汤 头项强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需藉粥之功. 2.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入汗濡, 只需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 ...

  • 【王新陆】讲经方与临床

    我读研究生是1978年,那时是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的学习<伤寒论>.当时徐国仟老师是我的老师,李克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l ...

  • 【中医血浊研究】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血管性痴呆学术思想探微

    导读:血管性痴呆为罹患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明显损伤,同时具备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因其在临床上具备可预防性,探析血管性痴呆的新的证治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王新陆教授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