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出版了。。。。

《上海城市记忆丛书》编辑历时6年,最后两册完稿。《上海老洋房丛录》是该系列丛书的最后两本之一。

作者乔士敏、乔泽轩为父子俩。

老乔是画家,喜爱老建筑。小乔实现了老乔的梦想,即将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CL)建筑学院。俩人合作运用文献、照片、人物采访等多种手段,立体式呈现近现代上海城市与市民生活发展的轨迹,反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和风土人情。

一座建筑一段故事。每幢洋房都承载一段历史,上海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透过镜头,大上海的广厦洋楼,汇集了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它们不同的建筑造型、华美的装饰艺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异域风情,上海的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博览风景线,是上海的时代标识聆听城市喘息的声音。

第一作者乔泽轩,小学一年级开始,爸爸每天接送的路途、周末一起穿弄堂的拍摄,作为一名绘画专业人爸爸更多的会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将准备好的老上海资料娓娓道来......太多对老洋房的眷恋像烙印般,浸润了孩子的心灵。从在向明中学读书时写老洋房的文字作为优秀作文推荐,摄影比赛屡屡获奖,5幅作品入选全球电线摄影展,上海发布、上海地方志屡有文字摄影发表,摄影作品《老虎窗》在微博上点击量近20万......在英读书期间,获苏格兰风笛Heriotand Allan Quaich新人奖第一名,诺森伯利亚风笛协会比赛制作奖&苏格兰边界风笛奖。本科毕业作品《中文房子》入选全英艺术联展,在伦敦Business Design Center展出。

本书是一种随笔的尝试,是一个父亲和孩子的对话记录。

第二作者老乔出生在茂名路的老式花园洋房里,小时候耳濡目染拉毛高围墙下维多利亚大铁门后面,老派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温文尔雅细说上海每个时间段的变化。美校读书时,受到了绘画界著名的前辈们醍醐灌顶耳提面命而欣喜若狂。

出家门对面赉安设计的钟和公寓、陕南邨,左拐复兴路文化广场、瑞金宾馆,再左拐思南路市文史馆、孙中山故居,再左拐一直往前就走进了半部民国史的南昌路。走街穿巷,老洋房爱好者总是会语重心长的说,这栋老洋房拍了吗,那栋楼不要漏掉。不完全统计,魔都汇聚了英国式、法国式、美国式、俄罗斯式、德国式、日本式各类老洋房4000余幢。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波澜壮阔的画卷,它是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产物,是城市精神的体现,观之让你生出激情和自豪。

不住在老洋房,百年木头微微发霉后薰衣草的味道,是不能体会的。木头开关盒最下面的有呼叫厨房间的电铃;电灯开关钮是方的只能顺时针转动;窗框铁栏杆末端是有漏水孔的。这些细节在今天是不可能复原的。

在阳光熠熠生辉下凝眸过去与未来,一座装满欢笑悲伤寂寞灵魂的乐园,一座挥斥方遒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场所。欣慰的看到了茂名南路163弄的家,出现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3435处的名单中。书里列举的老洋房,都是以前辈们的经验按图索骥的累积。老洋房的保护不在于坊间的八卦名人多少,它的价值是和建造年代、结构、建筑风格、稀缺程度成正比的。

感谢丛书主编那泽民,感谢丛书策划乔士敏。

长江后浪推前浪。阅尽沧桑拂去岁月尘埃后,上海地标性建筑老洋房,这些万国建筑今天依旧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底蕴和灵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