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这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温馨”之作,很扎心!

真正爱你的人,

会像我一样紧紧抱着你!

——《小偷家族》

文丨旧故麻袋

人们常说家庭是没得选的,你生在怎样的家庭,就会拥有怎样的教育,获得怎样的成长,最后成长为怎样的人。
最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我看完《小偷家族》之后,对“家”又有了新的认识。
《小偷家族》
在说电影之前,我想应该先聊聊导演:是枝裕和。
在我看过那么多的日影里,除了《小森林》这样纯粹为了展示日常生活而拍摄的清新电影之外,只有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看完能让人心情舒畅,说是“舒畅”,其实用“舒服”来形容更为恰当。
与大多数人通过《无人知晓》认识是枝裕和导演有所不同,我是通过《步履不停》认识他的。
《无人知晓》至今还未观看,打算再囤上几年,等有了自己的孩子,感触更深,那个时候再看这部电影,或许会更合适。
《步履不停》给我的感觉是静谧和克制的,但电影中所有的细节都绵里藏针,细细感悟,可以直击人心。
是枝裕和导演从不浪费镜头铺张去讲述一家人的情感冲突,而是通过琐碎的日常和留白,让观众自己去体会电影带来的奥秘,最终拨动你内心最深切的感受。
后来,我看《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海街日记》都有同样的感受,是枝裕和导演擅长用平静的叙事来触动人心,以“家”为单位,以“亲情”为轴线,说不尽,道不清。
这样复杂的情感,在《小偷家族》中达到了顶峰。电影乍一看,好似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实则内在包含的却是“人间百态”。
在一栋破旧的老房子里,住着一家五口,生活拮据,甚至有一丝苦涩,但这家人的家庭日常却无比温馨、快乐。
尽管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确幸”是“偷”来的,连家人关系都是偷来的。说“偷”其实还有些谨慎,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家子哪是什么“小偷家族”,简直就是“罪犯家族”。
家里的每一个人手上都“不干净”,偷窃、诈骗、杀人、诱拐、卖淫......按常理看,这一家人穷凶极恶,罪大恶极。但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里,你会有另一番感受。
偷窃是不可取的,但生活所迫;诈骗是不可取的,但形势所逼;诱拐是不可取的,但救人危难;卖淫是不可取的,但无奈困苦;杀人是不可取的,但正当防卫。
当一切都有理可依,有理可据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们十恶不赦,你会产生共情,甚至会同情这一家人。
故事的主线的推进来自一个小女孩,这个孩子,爹不疼娘不爱,在家不是被虐待就是被冷落,直到遇到了柴田这家人。
出于好心带回家,对小女孩关怀备至,小女孩也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天真活泼,看得出来,在柴田家的这段日子,应是小女孩生活至今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他们给她取了新的名字,换了新的发型,教她新的技能,爱护她、保护她,让她拥有开怀的笑容。
直到这件事情被揭穿,警察找上门,电影呈现给我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
这里的痛是生活底层的痛,没有稳定的收入的痛,入不敷出的痛,无法过正常生活的痛。
小女孩被警察接回了原来的家,她的生活又开始陷入了无尽的黑暗里,而警察和媒体,并没有对小女孩的家庭进行后续的关注,只是一味指责诱拐的柴田一家。
因为他们偷窃、杀人、诈骗,所以早就主观给出了判断,这就是一群“社会混子”。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人的情绪很难不被带动。
“一物两面”不仅还体现在小女孩失踪被媒体和官方强行冠上“诱拐”这件事上,还体现在这一家人羞于表达的情感上。
翔太看似叛逆,嘴硬,在最后的公交车上,他对着渐行渐远的养父,默默用唇语叫了一声“爸爸”;
奶奶看似平日里没心没肺的对他们好,但在一家人去海边玩耍时,对着家人的背影用唇语说了声“谢谢”。
虽然这些话没人会听到,对方也不会知道,但对于自身,一句唇语饱含了已经自己所有的爱。
我喜欢他结尾处小女孩的处理,小女孩独自一人在阳台玩耍,嘴上念叨着在柴田家生活时学下的口头禅,她该有多想念那段轻松愉快的日子。
玩了一会,她趴在阳台向外看去......美好的生活在阳台之外,在家之外,这是多讽刺的画面。
就像最初,我认为“血缘”应是“家”的基础,但事实却告诉我们,一个家的形成并不是靠“血脉”维系的,而是靠爱来维系。
是浅薄的主观意识让我有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打破这样的思维禁锢,之后再看,何以为家?唯有真诚和爱。
人这一生,父母或许真的是你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是你无法选择的,但生活你可以自己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