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救助,一个高危工作

在大多数人眼里,救助鸟类需要更多地考虑被救鸟类的安全,完全不用担心救助者自身的安全。但山东济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负责人胡海磊认为,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据他回忆,在2017年的一次野外巡护中,志愿者发现捕鸟网上挂上了一只伯劳。志愿者救鸟心切,并没有采用正确的救助方法,“如用毛巾蒙住鸟的头部、戴上防割手套,而是急匆匆地伸手抓住小鸟就去解网丝,结果被小鸟的弯钩小嘴硬生生撕掉了手上的一小块皮。”胡海磊补充道,“伯劳鸟人送外号小猛禽。”

与猛禽相比,伯劳的弯钩小嘴根本不值一提。猛禽的喙呈钩型;爪子尖锐且锋利,抓握强劲。猛禽尖利的钩状喙弯呈90度,在需要时,它能够轻易地将所获猎物撕成碎片。

金雕-图片来源于BRRC

比如菲律宾的国鸟食猿雕,以猕猴、灵猫、蜥蜴等其他动物为食,还经常捕杀狗、猪等家畜。它的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

金雕的爪-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猛禽利爪尖韧粗壮,三趾在前,一趾在后,锐如狮虎。抓捕猎物时,它的爪能够像利刃一样,刺入猎物要害并锁紧防止猎物逃脱,他的利爪能够撕裂猎物的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断猎物的骨骼,直至猎物丧失反抗能力。

如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雕:体长1米多,翼展达2米多,最大体重6斤多。一旦被金雕的利爪抓住头部,即便是凶残的独狼,生存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我国新疆的哈萨克族猎人就有使用金雕猎捕狐狸和狼的习俗。

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苍鹰,属于中型猛禽,常隐蔽在森林树枝间窥视猎物,一旦发现森林中的鼠类、野兔、雉类等的猎物,则迅速俯冲,呈直线追击,用利爪抓捕猎获物。伸出爪子打击猎物时的速度为每秒钟22.5米。捕食的特点是猛、准、狠、快,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凡是力所能及的动物,都要猛扑上去,用一只脚上的利爪刺穿其头部或胸膛,再用另一只脚上的利爪,配合强有力的喙将猎物腹部剖开,先吃掉鲜嫩的内脏部分,再将猎物带回栖息的树上撕裂啄食。

而阿联酋的国鸟游隼,它发现猎物时会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以近似垂直地从高空高速俯冲而下。靠近猎物的时候,利用高速俯冲的冲击力,以后趾猛力击打,或用尖锐如匕首般锋利的脚爪一把攫住猎物,致其受伤或立即毙命。之后牠会将猎物带到僻静的地方,双脚按住猎物,用刀片般的喙剥除猎物羽毛,再撕裂成小块吞食。

“救助猛禽更应考虑救助者自身的安全”,胡海磊介绍道,“作为一家民间的鸟类救助机构,倘若救助者受伤,后果不堪设想。”

在了解猛禽的攻击指数后,认识到伤病猛禽救护工作存在的危险性。在日常猛禽救护工作中,救护员首先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

“使用加厚的皮质手套,有条件可以配合使用防护头盔,尤其是保护眼睛。这可以有效避免猛禽的利爪和喙给我们的肢体造成伤害。”胡海磊补充道。

据他回忆,在一次投喂猛禽饲料的操作中,有志愿者未能按救护员指导采取防护措施,徒手拿着牛肉进入笼舍,未等志愿者反应过来,“饥饿的苍鹰飞扑过去用利爪将牛肉和志愿者的手同时牢牢锁住。造成志愿者右手大鱼际肌伤口深达1厘米左右,血流不止。救护员及时赶到而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如果严格操作规程佩戴手套,是可以避免这次事故出现的。

另外,禽类容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比如禽流感病毒(AIV)。“使用消毒的手套,能够阻断一些病菌的侵入,戴口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胡海磊说。“比如大型猛禽秃鹫,体长可以达到1米多,还有那长长的脖子可以伸进猎物的腹腔来掏食内脏。在保定它的同时,如不能及时遮住它的视线,那么它可以轻松回头摘掉你的护目镜,如果你不戴护目镜镜,情况会更加危险。”

据他介绍,捕捉伤病的猛禽时最好使用布质抄网,并迅速将猛禽控制在抄网内。柔软的棉布可以遮住猛禽的视线并避免造成损伤,便于救护员捕捉保定。曾经有一位钓鱼爱好者,在野外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普通鵟,然后用抄鱼用的尼龙抄网来捕捉猛禽,野生猛禽的野性非常大,被控在网内后开始疯狂的反抗,由于网格过于坚硬,造成猛禽飞羽、尾羽多支断裂并造成皮肤割伤。“布质的抄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胡海磊说,“用厚一些的毛巾,用来蒙住猛禽眼部,减少牠们的应激。同时对救护员也是一种保护。看不到外界物体的猛禽,会相对比较安静。可以降低猛禽的应激反应,并有效地防止猛禽可能给人员带来的伤害。”

在伤病猛禽运输,胡海磊使用打孔的周转箱。他介绍,这种箱子优点是通风,且相对封闭,避免应激造成猛禽撞伤及羽毛磨损。“如果猛禽多支飞羽磨损折断会影响其飞行猎捕能力,无法及时放归野外,等待新羽完全长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胡海磊说。在2018年接收救助的一只普通鵟,饲养人把它关在一个小铁笼里饲养了一段时间,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普通鵟应激撞笼造成头部肩部撞伤;飞羽、尾羽严重磨损。

“当然,我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打孔的纸箱来代替,箱子比所救猛禽的体型稍大即可,只要封好箱口,猛禽在里边可以站立却不能转身,避免牠应激扑腾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胡海磊说。

纵纹腹小鸮

上图这只纵纹腹小鸮。是一位市民在公园散步时捡到的。他很有爱心,在网上搜罗了关于一些救助猛禽的文字,然后给小鸮拴上脚绊,放置在栖架上,给小鸮喂食玉米、灌水,并且时不时地抚摸小鸮,盼望它快些好起来。

不过,在胡海磊看来,这位市民做法是不正确的。首先,鸮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经主管行政机关批准,法律是不允许个人私自圈养的。“其次,小鸮是食肉的物种,怎么会吃玉米呢?第三,救助猛禽应该多观察少打扰。我们能够捡拾到的不能飞的猛禽,都是伤病较为严重的,应该对症及时给予医疗帮助。”

经过一天的折腾,小鸮连站立的力气也没了,从栖架上掉落下来,奄奄一息才送交救助中心,最终也以助助失败而告终。“这位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爱心值得赞赏,但个人救助的行为不当,反而是害鸟。”胡海磊说。

如果您在野外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不能够正常活动的猛禽,那它一定是伤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给予医疗帮助。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将猛禽迅速带离现场,送交至野生动物收容救助机构。或者直接拨打当地林业局、森林公安电话。要知道,及时的医疗帮助会大大增加猛禽救助成功的可能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