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学校·饲养室·涝池

记忆中的学校·饲养室·涝池
文/独立寒秋

记忆中的李家初小是在一座古庙里,那座古庙里留下了我小时求学的童真。每当濯洗旧事的光阴,晾晒在眼前的就是那土砌的围墙、泥捏的瓦房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村子的东南角有一座马王庙,我上学的时候,曾经的马王爷已不知去向,只有上殿和下殿分为两个教室,每个教室容纳着两个班级的学生。一年级二年级在下殿,三年级四年级在上殿,有两位老师分别教四个年级的算术和语文同时兼职体育和音乐。教师的宿舍是把马王庙的门楼胡同前后封口,在土圈子墙内向西开了个口,安装了两扇硬扇木门。校门则是在庙门的旁边从新开了个门。

两个教室的前排都置放着几个长条的供桌,算是最体面的课桌了,后面都是些老方桌,除过背向黑板的一边不坐学生,其它三边都围着学生,像吃席一样听课写作业。凳子是从家里带来的,单面凳子比较多,也有同学带长条凳子的,那些家里没有凳子的跟着沾光了,腾挪着坐。

老师教学严谨,下殿的前面有个小院子,算是操场也是同学们下课活动的地方。老师很俭朴,提倡俭省节约,平时用过的粉笔头都收拾在旧粉笔盒子里。那时纸张也紧缺,天冷了,老师把学生吆喝到院子里,给每位同学发粉笔蛋蛋,开始在地上练习写字,孩子们都喜欢彩色粉笔蛋蛋,也喜欢比较长一点的,那位同学发到了长点的还是彩色的粉笔,都会感到欣慰。

家里经济紧张,根本就没钱,母亲把五分钱的硬币叫“大板板”五分。记得有一回我和发小约好了放学去大队分销店揭“粉脸纸”(白纸),一张“粉脸纸”裁成三十二开能锥三十二张纸的作业本,能在这样的本子上写字做题也是曾经的奢望。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觉得很为难,为难的是一张“粉脸纸”就要四分钱。母亲拿出她平时卖鸡蛋后存钱的罐头瓶,好不容易翻出了一枚大板板五分,交待我一定拿好,揭一张纸还找一分钱哩。在母亲的眼里,大板板五分的面值是很高的。我很高兴,和发小连蹦带跳的去了大队分销店,不巧的是分销店门上挂着锁,那时分销店的营业员也要下地干活,掌灯时间才开门,打点乡亲们的油盐酱醋。我们从门缝里往里眺,最关心的是柜台上有没有我们要买的“粉脸纸”。分销店屋子的光线很暗,我们的小眼睛发出锐利的光,终于看到了厚厚的一沓“粉脸纸”,再次摸了摸口袋中的大板板五分,胸有成竹的等候分销店开门。

那时家里姊妹多,父母为孩子的吃喝穿戴熬煎。村南城根下住着一位收破烂的大伯,我们几个穷孩子常去城根下的破窑里找鞋穿,有时找到一只可脚的鞋,却为找不到另一只而感到焦虑、遗憾。小时候去学校经常穿过生产队的饲养室,因为过饲养室会得到很多的好处,从饲养室的北门进南门出,饲养室的南门就斜对着学校门,中间是一条通关乡道。过饲养室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补给,比如说天下雨了,本来就不浑全的鞋早已湿透,过饲养室的时候在鞋底垫一些用铡刀铡短了的细碎的麦草,还不敢让饲养员看见,既暖和又不会潮湿。到了冬季,天气特别寒冷,去学校时怀里揣着窝窝头或者生红苕,就想着饲养室大锅下的火。到了饲养室人勤快点嘴再甜点,多把饲养员叫几声爷爷伯伯,他就会把给牲口热水大锅下的火子拨旺:来,我娃把窝窝头烤在边上,把红苕埋火子里,一会就能吃了……火不行了,赶快抱柴禾来。焦急地等待着,当烧糊的红苕味扑鼻而来,窝窝头早已烤得黄干黄干。就这样开始吞嚼,垫补着饥饿的肚子。

李家初小,家门口的学校。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从下殿的教室搬到了上殿的教室,上殿和下殿的天庭里长着两棵怀抱的槐树。上殿的南屋檐下生活着一群野布鸽,老师在讲课,鸽子也常常发出“咕咕吃……咕咕吃……”的叫声,习以为常,融洽的生活一点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授课和我们的学习。怀念那生态自然的环境,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什么不好?要是放到现在,布鸽肯定遭殃。人类的自私和霸道,绝不容许鸽子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学校的东墙外是涝池,大约有亩半地大,到夏季雨水偏多,蓄满的水有二丈深。涝池的西岸有一棵歪脖子柳树,柳树的巨臂向涝池的中心伸去,风摆柳条依依,轻轻柔柔垂钓水面,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柳树的巨臂成为我们这些野孩子游泳时天然跳水台,光屁股爬上柳树,然后深深呼吸,一个猛子栽下去那才叫刺激。困了,潜入水底,摸一把沉淀的黑泥,涂抹在肚皮和光腚上,去对面三官庙的台阶上躺平沐浴阳光,身上的泥巴干了,再去水里扑腾……

直到有伙伴的家长手里拿着棍棍,我们才像一群被赶上岸的鸭子,不欢而散。

多少往事,渗透了人间烟火,忽然之间仿佛梦里一般。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早已失去了润泽的光环,每每想起,却又是这么耿耿于怀。人生如梦,岁月不居,我们常常在人生的长河中打捞,得到的却是回不去的曾经。

作者简介:李谦增,笔名独立寒秋,陕西富平人,农民励志诗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富平作协理事,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左手耕田,望山吟唱新篇;右手执笔,心怀文学梦想。散文、诗歌、小说均有涉猎,文章质朴厚重而不失艺术感,乡土诗歌、“石老”系列小说等深受读者欢迎。作品散见《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富平诗联》《富平文学》《石川河》《沙苑》等刊物,入选《新歌荟萃》《三东散文》《唯美文精选》《兰亭诗语》等选本。

(0)

相关推荐

  • 散文||初一时光

    初一时光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随父亲去上学.十几里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挺远.路边的玉米整齐地排列着,犹如等待检阅的士兵,雪白的棉花在晴日下如同云朵,各种豆类植物不堪重负,匍匐在地,依然高举胜利的果实 ...

  • 【文学艺术】高恺:《老坟》演绎之(二十六)河堤

    [内容提要]坟是先人认识的一个高度,最初人对于死亡不了解很是恐惧,觉得神秘.后来人们便觉得活着的人在阳间生活,死咧的人在阴间生活.人死咧要请阴阳先生看墓,阴阳先生是那些阴阳通达的人,既懂活人又明白死人 ...

  • 校办农场之残缺的记忆

    我读书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我的高中母校--一所县城中学曾办有一个农场,这个农场给我留下了或多或少的记忆. 此校读书期间,校内所有高中班每学期都会轮流去那个农场参加劳动.每次六天,周一上午去,周六下午回, ...

  • 【涝池】/ 赵春风

    涝池 赵春风 40多年前,他住在胡同里,所谓胡同,就是一条在自然冲击的基础上人工凿成的壕沟,在壕沟两边挖窑洞居住,现在称为穴居. 胡同里住8户人家,缺水,条件好的两户人家有水井,水井打得很深,天稍旱就 ...

  • 一条反标

    读了一位群友昨天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我亲历的同样性质的一件真实的故事."反标"一词,早已进入历史垃圾堆了,现在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人都不知道这个词的含义了.但在那个 ...

  • 平和记忆: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期“青年节”黑板报

    平和记忆: 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期"青年节"黑板报 黄 武 疆 老照片记录那段青涩时光 时光总是悄悄地溜走,纵然用最大力气去抓它也无济于事,徒费工夫.惟有心志尚在,容颜变老,这便是尘世 ...

  • 涝池

    我们村没挨着河,也没临着湖,即使一条小溪,那也一定特别的有趣,不过,没有!倒是有那么一个蓄水池,我们将其称之为"涝池",勉强弥补了没河,没湖亦没溪的遗憾.春.夏.秋三季也会碧水荡漾 ...

  • 乡情记忆:难忘柳爷那段岁月(作者 蒋平秀)

    柳爷得意地笑了,那古铜色的脸膛在霞光里显得十分灿烂,十分生动. 最近,我在某单位举办的画展中,看到一幅题为<拉碾图>的作品,它虽不显眼,却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洋溢着乡土气息的画面,勾起我童年 ...

  • 谨以此文怀念华州高塘群兴中心小学

    邮箱:3125136050@qq.com 那村   那校   那顽童 作者 东 升 从老渰村十字道上往北,穿过一椽宽的巷子,用脚步在巷道里走出一个拖拉机摇把样的轨迹,驻足而立,曾经的群兴中心小学便在身 ...

  • 五台故事 | 记忆中的饲养处

     作者简介:缘又圆(网名),老家五台.生活中大家叫她卫卫,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饲养处 文/缘又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饲养处.饲养处是一个公共场所,既是牲口们的家园,又是社 ...

  • 大波轰的北京孩子,青春记忆中的“流氓学校”!

    北京土著 咱北京土著自己的V信.我们是土著,我们都爱老北京.在这里,讲述你不知道的那些北京人与事.小土著为你介绍最怀旧的老北京人文风俗,为你介绍最正宗的北京小吃和各种美食,老北京人网络上最后一片四合院 ...

  • 记忆中的山东省水产学校

    八十年代的山东省水产学校 俯瞰山东省水产学校 海中远观山东省水产学校 山东省水产学校1 山东省水产学校2 山东省水产学校3 山东省水产学校办公楼.实验楼 山东省水产学校餐厅 远瞰山东省水产学校 山东省 ...

  • 炭村学校 | 记忆中的母校

    前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心中的牵挂!故乡,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流年岁月,无论身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今天我们就通过 ...

  •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 你记忆中的韩国音乐? 来自 李家焕

    #好音乐# 在你记忆中,韩国音乐或许仅仅是男团和女团,偶像组合,又或是唱功平平,作品表面的三流歌手,本贴带你探究真正的韩国乐坛. 首先,韩国或许是世界唯一一个在流行乐坛拥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我们先从喜闻 ...

  • 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 ...

  • 农村人记忆中的诚信——赊小鸡,曾经的那声吆喝是最淳朴的乡音

    小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物质短缺,但那是真正的乡风淳朴,人人都讲诚信,邻里之间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即使是对外村不认识的人,也是客气热情.那时候的村民们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之外,还偶尔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 ...

  • 老照片:记忆中的安徽马鞍山,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

    图为昔日商业大厦一带的城市街景,这个留有马鞍山人很多回忆的大厦在2013年被拆除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马鞍山市的商业综合体也是越来越多.昔日马鞍山的老牌商场,你还记得哪些? 图为昔日马鞍山火车站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