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遇冷加重的风湿寒性关节痛治疗心法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由原风湿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兆铭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提出,主要有关节或肌肉疼痛,酸楚、胀、沉重感,患者自己实难描述疼痛性质。局部无红肿实验室检查多数正常,有少数病人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治愈或发病数十年后关节功能正常或不留畸形
遇冷或天气变化(阴天下雨、寒湿、刮风、吹空调)病情加重。按病因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
上海中医药硏究所根据“痹病”致病的原因,模拟自然风寒湿环境(与高寒地区环境基本相似)对家兔外感肢体痹进行造模和多指标观察。与美国《风湿病概要》第九版中介绍的纤维组织炎纤维肌痛症较为相似有肌肉骨骼疼痛,晨僵的易疲乏、全身性疼痛和脊柱酸痛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病人自诉有关节疼痛和肿胀属主观感觉,检查时看不出来客观的肌无力检查不出肌电图检查、肌酶及肌活检大多都正常。对关节疼痛和指关节在风湿病发病率当中也是比较高的得这个关节炎的病人也是比较多的。
中医能驱除人体中的寒邪风湿,寒邪被驱除后,即可“邪去正复”病证会好一些而达到治疗目的。对不同程度的临床证候并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对初发者病情较轻病程短体质较好,单纯以祛除风寒湿邪为主对病情重病程长体质弱者,应以扶正祛邪为主治愈后仍要巩固治疗一段时间,以防复发。推拿、按摩、电疗、热疗、红外线、拔火罐、民间疗法等均有较好疗效。常用非甾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保太松、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症状。
第二节、诊断标准
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修改的标准有我们在这基础上对该病进行详细的治疗和对照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1998年在省卫生厅、科技厅组织下进行了疗效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这也是我们的治疗这类病中的想法和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从王兆铭诊断这类病开始我们也在认真研究把它深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1、病史
有风湿寒邪的侵袭史。
2、症状
某些关节或肌肉酸楚、着重、麻木、痉痛甚至剧痛活动困难遇天气变化阴天、下雨、刮风病情加重。
3、体征
受累关节因疼痛所致活动功能受限但活动后减轻多数病例只痛不肿少数病例在关节周围有轻度肿胀无红热)
4、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大多数正常少数稍快、抗“O”、类风湿因子、血常规等皆属正常。
5、X线检查
除少数病例可见软组织肿胀外,一般无骨质改变。
由于风湿寒邪(尤以湿或寒湿之邪)长期刺激,部分病例可见骨质增生,故应进行线摄片予以排除。
本病缓解期或治愈后受累关节不留畸形,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该病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有其特征在今后还需认真对待提出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三节、医案
医案1:干姜红枣方加减治风寒湿性关节痛(寒痹)
陈某某、女、35岁。经商,金华市人,2008年4月30日初诊
【主诉】
有怕风、怕冷遇电风扇空调有加重约20多年。
【病史】
从小就开始有怕冷,怕风,肢体关节酸痛,人家摸到自己的手上有一种特别寒冷的感觉。到天气热的时候也比人家多穿一件衣服夏天走到空调的地方就有一股冷气往身体里面钻。平时腰、肩及膝关节酸胀身体很容易疲劳乏力多年来一直用中西药治疗而未见好转失去了洽疗的信心听说笔者能治这种病而来院。
【检查】
血压100/60mmHg,面色较苍白,嘴唇有点黑,触摸手上有一种凉冷感。肢体关节无红肿。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O”及其他指标均正常。
【诊断】
中医诊断寒痹。西医诊断风寒湿性关节痛。
【治疗】
证属虚寒之证、流注关节、脉络不通。
治宜:祛寒化湿、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方用干姜红枣方加减。
处方干姜30g、肉桂20g、黄芪50g、当归40g、龙眼肉50g、红枣100、白蜂蜜150g、阿胶150g。
制法:先把干姜、黄芪、肉桂、红枣、龙眼肉放入瓷盆中加水至水满至药上两节手指浸泡3-5个小时。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40分钟煮至水看到药为度,在煮的过程中应经常的搅拌。在另一盆的上面放一层纱布和药渣一起打入过滤。再把药渣打入盆中再煎煮两次取出药汁。3次水提后的药水沉淀,取上清液再倒入盆中煎煮浓缩。把阿胶进入水中烊化放热盆中用文火烊化成稠膏。加入浓缩液中再加入白蜂蜜。再用文火煮至稠膏为度。装入瓷盆中备用。
用法:每次取稠膏20~30m,再加适量的开水冲服,每天1~2次
该病人服了膏方大约10天后自觉身体感觉有点暖和朋友来握手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暖和一些,自此就有信心。连服两个月后和正常人差不多脱掉了身上多加的衣服,病人经治疗后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怕风、怕冷。
明显好转。感到药到病除后又继服前方中药2剂症状基本消除停药一年后复查未见反复。
【证析】
该病人是女性,从小开始起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形体比较薄弱,嘴唇发紫,脉沉细,血压也较低。中医是认为属于阳虚之内寒,就像阴阳中阳属火,阴属水,多年来阳虚,阳气就像火一样越来越少,寒气越来盛,怕冷也进一步加重。方中的干姜、肉桂为君药,是温热之品有助于阳气的产生黄芪、当归为臣药有益气固本、补血活血的作用红枣、龙眼肉、阿胶为使药有活血补血之功;白蜂蜜中有多种营养成分,有调和人体的内在因素,提高综合素质,以上的膏方是对虚寒之证比较适合。虽然说膏方对病人是比较好的这也是我们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病人有些不大喜欢,该方用量逐年增加。
医案2、加味四斤丸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行痹)
杨某某,男,59岁。农民,诸暨陶朱街道人。2008年3月31日初诊。
【主诉】
两胁胀满,伴腰痛约20余天。
【病史】
20余天前开始自腰部皮带处疼痛心悸,后向胸胁处发展,酸胀似针刺样难受不适有心烦口渴但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各种检查未见异常及好转,中药及西药治疗无果,病情进一步加重。听说本院能治疗风湿而来。
【检查】
两侧胸胁及肋间触痛,无压痛。腰背部叩痛。其他血液化验及肺部胸片均正常。B超未见肝肾器质性病变。
舌质紫色、暗红,莟薄白,脉沉细。
【诊断】
中医诊断:行痹。西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
【治疗】
证属:肝肾两虚,湿浊停留。
治宜:补肝补肾,健脾利湿。
方用:加昧四斤丸加减。
处方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杜仲12g、川牛膝l5g、黄芪30、生地30、丹参20g、茯苓20g、白术20g、元胡20g、苍术20g、羌活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配用六味地黄丸。
3月29日复诊服药后心悸好转,胸胁部胀痛减轻,5剂药服完症状基本消除。胸胁及腰部无触痛。舌质淡红,脉平。患者要求续服原方10剂。病证已消除而停药,2个月后复查诸症未反复
【加减】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者加钩藤20g、天麻12g、石决明15g。血压升高须用中西医控制血压如降压中药天麻、钩藤、葛根、夏枯草、白药蛇舌草等复方降压片关节肌肉肿胀、疼痛者加桑寄生20g、秦艽15g、防风15g、葛根20g;咳嗽、痰多者加桔梗12g、贝母12g。
【证析】
该病症有心悸,胸胁胀痛及腰部疼痛,经西医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主要是肝肾两虚后,湿浊停留于胸胁间使脉络不通而引发胀痛横窜于经络,症状有进一步加重。只能用中药进一步调理。四斤丸是常见的治风湿疼痛良方应用该方收效明显。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川牛膝补肝肾之功:同时运用茯苓、白术、苍术除去胸胁及胸部的湿浊和湿气,湿浊除去后自身就轻松症状就消除;黄芪、丹参有益气固表,消肿利尿之功:羌活、元胡有祛风止痛作用;应用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治疗目的。
医案3:王氏经验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风痹)
唐某某女,28岁,工人金华市青春路人,1993年4月26日初诊。
【主诉】
产时受寒冷关节肌肉酸、胀痛约半年左右遇风寒冷加重。
【病史】
1992年12月中旬受凉感冒,半月后实施剖宫产手术。手术时停电(无暖气),一周后发热39℃持续不退。
红细胞沉降率110mm/h,经抗炎激素输液治疗,热退尽红细胞沉降率下降。后表现关节肌肉酸胀疼痛,无固定位置及红肿疼痛部位在肌肉与筋脉之间讲不岀一种难受的感觉。受风寒、气候变化加重关节伸屈不利严重时步行困难苔黑厚大便干燥。经当地医院抗风湿中药治疗90剂痛无定处,膝、肘、肩关节肌肉活动时酸、胀、疼痛加重。受风寒加重、便干。经单位同志介绍入本院门诊。个人史、家族史均无。
【检查】
面色无华、五官端正、甲状腺及下颌淋巴结无肿大贫血貌四肢关节无红胂及无明显压痛。心肺听诊均正常。四肢关节无畸形。血常规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3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淋巴细胞百分比38%,血红蛋白10g/L,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10mm/h。舌体中,舌质淡红苔薄白腻后部偏黄,脉沉细。
【诊断】
中医诊断风重型寒痛病。西医诊断:肌痛症。
【治疗】
证属:风寒入里,脉络不通关节疼痛。治宜: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用王氏经验方加减。
处方:桂枝15g、白术15g、薏苡仁20g、桑枝30g、木香10g、威灵仙20g、红花12g、秦艽20g、防风15g、黄芩15g、川芎12g、大黄10g、防己20g、附子12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后,四肢关节肌肉酸、胀、麻有好转,大便软,受风寒症状减轻舌苔薄偏黄,脉沉细。
治宜:祛风通络、清降湿热。桂枝15g、防己20g、薏苡仁20g、木瓜20g、金银花12g、秦艽20g、附子15g(先煎)、大黄10g、加本院常用的风湿专用药,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5月19日三诊:服二诊药3剂全身关节症状全消大便正常,第8剂下班回家淋雨后关节又酸、胀、麻症状较轻。又用二诊方20剂后关节、肌肉、筋脉上述症状基本消除。
【加减】
风重者加青风藤30g、防风15g,湿重者加茯苓30g、薏苡仁30g;肢体怕风怕冷,可加干姜6片,或加大附子的用量。
【证析】
该病例在生产中受风邪热毒炽盛、发热经抗炎清热后而愈留下关节及肌肉筋脉酸、胀、麻痛无定处。见风寒后病症加重。有些人认为是产后风该病例比较符合王兆铭老师所说的风湿寒性关节痛中的(风重型)
我们就采用他的经验方来治疗,方中的秦艽、防风、桑枝、威灵仙祛风利湿桂枝、附子、川芎、红花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白术、薏苡仁、黄芩利湿祛邪;大黄润肠通便;该病在受风寒后易于反复治愈后应加强保护,尽量减少受风赛的侵达到巩固治疗的成果。
医案4:风湿三号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湿痹)
李某某女岁工人杭州市解放西路人,1993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
间断性浮肿,伴关节肌肉酸胀痛8年左右,近年来加重。
【病史】
8年前因受水湿后双下肢远端踝脚背部,眼面部头皮外浮肿压之面团感,随气候变化风寒湿时而加重。干燥晴天减轻或消退。冬春季多发,夏秋季少见无疼痛1992年10月浮肿不退压之呈下陷性水肿输液加地塞米松后消退,退不尽至,肢体水肿酸胀疼痛更明显。有嗜睡感吃饭干活提不起精神,有动脉硬化病史1年,在当地经各种检查均正常。家族史:无;个人无不良嗜好史。
【检查】
体型肥胖,眼及面头皮处压之软面感,膝关节以下踝部呈下陷性水肿。右侧臂部下肢外压痛(+),步态沉重。
血压20/14kPa,心律齐、音低钝,心率72次/分。舌体居中,苔白腻周边部红,脉沉。化验:红细胞沉降率10mm/h,类风湿因子(-)红细胞4.5×10^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淋巴细胞百分比34%抗“O”(-)。心电图、肝功能正常。
【诊断】
中医诊断:湿重型寒痛病。西医诊断:肌痛症、高血压
【治疗】
证属:脾肾阴虚、升清降浊,功能减弱而致痹病。
治宜:健脾利湿,祛风通络。
方用:风湿3号方加减。
处方:黄芪30g、茯苓30g、白术20g、薏苡仁20g、丹参20g、当归20g、秦艽20g、桑枝30g、银花20g、黄芩20g、菟丝子15g、桑寄生20g10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991年5月29日二诊:踝、胫、腓处肿明显消退,鞋子显大一些关节酸痛减轻步态肢体轻松大便正常,踝部处压之轻度下陷纳差,脉沉苔薄白偏黄,舌质淡红。在方基础上去黄芩、当归、银花加山楂、神曲、和胃、大黄清降肠胃,温热。
1992年6月1日又诊方:头皮及肢体浮肿基本消除舌苔薄白脉平、稳定,按二诊方剂去山楂、神曲加风湿中药独活15g、防风15g、川牛膝15g连服20剂,症状基本消除。于1994年3月随访,症状消失,服药间无副作用。
【加减】
关节疼痛明显者加元胡20g、制草乌10g;胃口不佳者加山楂20g、麦谷芽各l5g:肢体怕风怕冷加干姜6片或加附子12g;腰部疼痛僵硬加补骨脂l5g、菟丝子15g、杜仲12g,水湿明显者加大茯苓、薏苡仁的用量也可加用防己15g、泽泻15g。
【证析】
该病例是回顾性收集初诊是1991年5月29日治愈后又经常反复来诊,湿邪侵袭人体,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浊。停留于肌肉与筋脉之间,见于水肿,压之有下陷,头皮处有面团感。在临床上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些妇女用冷水洗头后就会出现头皮水肿、发痒等症。下肢水肿压之下陷有可能与高血压有关。该病例中使用3号方是本院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代表方,方中的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使升凊降浊的功能増强;黄芪益气固本气充盈推动血液流畅,到达四肢;丹参、当归、桑枝活血通络;桑寄生、独活、秦艽祛风湿、补益肝肾。在该病的调理中用山楂、神曲、大黄调理肠胃,肠胃通畅湿浊更能祛除。
医案5:知柏地黄汤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风痹)
陈某某,女,45岁金华城区人。1993年3月6日就诊。
【主诉】
关节疼痛、沉重感无固定位置、气候变化时加重4年余。
【病史】
4年前产后感受风寒发热关节酸楚。未经彻底治疗。后又下冷水洗衣较久,全身关节及肌肉酸胀、沉重感、无固定处。腰及肩胛部酸胀明显、手足心发热、白带稀多,劳累及经期更显。经常口干、盗汘,面色轻度潮红。经过各种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来入本院。
【检查】
面色偏白,五官端正,气管居中,大小便正常,肢体关节无红肿热痛。舌质红苔白少,脉沉细,腰部叩痛。X光及血液化验排除结核,白带检查可见滴虫。
【诊断】
中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西医诊断:肌痛症。
【治疗】
证属:阴精不足,阳气偏盛。
治宜:养阴清热,祛风利湿通络。
方用:知柏地黄汤加減。
处方生地30g、黄柏15g、知母20g、丹皮15g、薏苡仁30g、茯苓30g、秦艽20g、桑寄生15g、羌活15g丹參20g、当归20g、川牛膝20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后关节酸楚、手足心发热好转。病人自觉有白带、腰酸楚,原方上加蒲公英、金樱子、狗脊、菟丝子。加甲硝唑栓l粒毎晚纳阴道口服甲硝唑片1片、3次天。10剂中药后白带减少、汘止、口不干、关节酸楚基本消除。又在原基础上调剂20剂诸证基本全消。2年后复查无反复。
【加减】
关节肌肉酸痛、沉重感可加防风15g、伸筋草20g肩胛背部疼痛可加葛根20g菟丝子15g、骨碎补15g:湿重者加茯苓30g;关节疼痛明显者加元胡20g;胃口不佳者加山楂20g、麦谷芽各15g:肢体怕风怕冷可加干姜6片或加附子12g
【证析】
《素问·痹论》曰:“阳气多,阴气少。病气多,阳遭阴……。”王肯堂曰:“热痹者,藏腑移热复遭外邪客搏经络…故痹火翕而闷肌肉热极。”阴气血热者多见产后伤血之体而罹。素体阴精不足,阳气偏盛。方中的生地、黄柏、知母、丹皮养阴清热;秦艽、桑寄生、羌活补肝肾、祛风湿薏苡仁、茯苓利湿健脾:丹参,当归活血补血。后加金樱子、狗脊补肾。白带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和滴虫,笔者在溪华公社卫生院的时候,医院制剂室就是利用蒲公英打成粉做成胶囊,用于白带增多和滴虫病时在方中加蒲公英。加用甲硝唑消除滴虫,经常规服药滴虫检查为阴性取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满意效果。
医案6、风湿一号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痛痹)
余某某女,37岁务农金华市塘雅镇人,2010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
腰背部怕风、怕冷漸进性加重4月余。
【病史】
4月前剖宫产后受凉出现怕风怕冷出虚汘,有时可自行缓解。产后42天时有高热,到当地妇保院予输液,高热消退。但自觉全身发凉出冷汗予中草药间断口服14剂调理(具体药方不详有好转但不能根治。后到金华中心医院就诊予中药连服28剂。用药时怕冷,怕风症状改善,停药即复发。近来出冷汗怕冷症状加重。且脱发严重。拟阴虚火旺入院。
【检查】
般情况可大小便通畅,平素体健,无慢性病史。4月前行剖宫产手术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头颅五官无畸形。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脊柱无畸形、双膝无压痛及肿胀。红细胞沉降率12mm/h;类风湿因子198IU/ml;抗“O”189IU/ml;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278×10^9/L,红细胞4.96×10^12/L,白细胞5.2×10^9/L
【诊断】
中医诊断:痛痹、风湿寒性关节痛。西医诊断:肌痛症
【治疗】
证属:风湿壅盛,流注关节。
治宜:清热除湿祛风止痛,补肝益肾。
方用:风湿1号加减。
处方:补骨脂20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川牛膝20g、杜仲12g、狗脊30g、制附子15g、黄芪30g、当归20g、生地。早晚分服。配用水蛭硏粉吞服、口服益肾蠲痹丸、六味地黄丸。
10月24日服中药后自觉症状减轻,要求继服前方20剂。病人自觉服温肾温阳方后怕风怕冷、关节酸楚症状明显减轻脱下身上的厚衣为巩固治疗继服前方中药20剂后而停药,一年后随访未见反复。
【证析】
风湿寒性关节痛在风湿病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该病例是产后受风寒,发热后关节怕风怕冷,关节无红胂。平时经治疗后症状有缓解,但不能断根。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川牛膝、狗脊、杜仲有温补肾阳补充因产后所虚损的阳气;干姜、附子性温有温肾温阳的作用协助以上中药来温补肾阳;黄芪、丹参、当归、生地补肝益肾活血化瘀。茯苓、白术健脾除湿;五味子滋阴补肾。该方治疗后就很快起效经2个月的治疗后症状消除。
医案7:风湿一号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寒痹)
宣某某女,57岁,义乌市人,2009年10月22日初诊。
【主诉】
肩胛及背部怕风、怕冷10余年。
【病史】
10余年前在肩胛及背部处怕风、怕冷,夏天天气热时不明显,天凉及冬天症状尤其明显衣服多穿、注意保暖后可缓解。怕服用激素类药物,遂一直未曾治疗近来双上臂岀现同样症状。大便偏稀小便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其母有类风湿疾病史,服激素多年,有高血压。听说本院服中草药治疗,拟“风湿寒性关节痛”入院。
【检查】
般情况可发育中等胸、肺无异常,脉沉细,苔薄白,中间偏厚。肩胛及背部叩痛,无明显肿胀其余关节正常。手指端关节变形。红细胞沉降率8mm/h;类风湿因子123IU/ml,抗“0”106IU/ml,其余指标检查均正常。
【诊断】
中医诊断:寒痹、风湿寒性关节痛。西医诊断:肌痛症
【治疗】
证属:风寒流注脉络不通。
治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用风湿1号方加减。
处方:党参20g、茯苓30g、白术20g、甘草15g、桔梗15g、桂枝10g、白花蛇舌草15g、七叶一枝花12g、麻黄10g、苍术20g、浙贝母12g、防风15g、黄芪3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配用川贝止咳糖浆2瓶。
服药后关节处肿痛未见明显好转。
二诊处方:补骨脂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0g、巴戟天15g、川牛膝20g、杜仲12g、狗脊30g、制附子15g、黄芪30g、当归20g、生地30g、丹参20g、茯苓30g、白术20g、秦艽2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配用:水蛭硏粉吞服、口服白芍总苷胶囊。
服药后未见明显好转,继服前方10剂,去茯苓、白术,加防风、麻黄后自觉怕风、怕冷、关节酸楚明显好转。又继前方再服30剂病证基本消除,一年后随访未见反复
【加减】
该病证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取常用3号方来取效无效后改用风湿1号方试用,如肢体关节外肿胀明显可加茯苓30g、白术20g、薏苡仁30g;关节酸楚加秦艽15g、防风15g。
【证析】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风湿3号方取效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同样一个寒证的患者前方取效不明显改用风湿1号方加茯苓、白术、秦艽还是达不到治疗目的。后加防风、麻黄,服10剂后怕风、怕冷、腰部酸楚明显好转。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川牛膝、狗脊、杜仲有补肝益肾,也是风湿1号方的主要药附子性温补阳;黄芪、丹参、当归补益元气,活血通络,使停留肌肉筋脉间的寒气流走而去,脉络通畅;生地、防风、秦艽滋阴补肾,祛风散寒:麻黄性温通,有加大以上药温的力度;后经30剂后痛症好转诸症全消。
医案8:风湿一号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寒痹)
张某某,女,39岁,义乌市人,2009年10月27日初诊。
【主诉】
左肩酸胀、麻木2年,双膝发凉、怕冷数月
【病史】
10余年前产后吹空调受凉,当时无明显症状。2年前发现左肩酸胀、麻木不适活动及保暖后可好转经常反复发作,数月前双膝感发凉无肿胀、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汗动及双手揉搓后略有改善,曾于2009年8、9月份到杭州某院就诊,口服中草药30剂不见好转后经老乡介绍来本院拟“风湿寒性关节痛”入院。
【检查】
体健、精神尚可,脉沉细,舌质淡黄,苔薄白,全身关节无明显红肿及压痛活动尚可,下蹲后站起有一过性黑矇,双下肢无水肿。红细胞沉降率15mm/h;类风湿因子7OIU/ml,抗“O”130IU/ml。
【诊断】
中医诊断寒痹、风湿寒性关节痛。西医诊断:肌痛症。
【治疗】
证属产后畏寒风寒所致,脉络不通。
治宜祛风散寒,温补肾阳,脉络通畅。
方用:风湿5号方加减。
处方青藤根30g、闹羊花根15g、云实根30g、雷公藤根15g、桂枝l0g、防己15g、桑寄生15g、威灵仙5g、仙灵脾15g、泽泻15g、川牛膝15g、黄芪30g、天荞麦20g、知母15g、茯苓30g、白术20g、元胡2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前方后病症及关节肌肉酸楚、麻、怕风、怕冷,用风湿5号方加减未收效。根据病情分析改用1号方加减
补骨脂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川牛膝20g、杜仲12g、狗脊30g、制附子10g、黄芪30g、当归20g、生地30g、丹参20g、茯苓30g、白术20g。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水蛭硏粉吞服、口服康得灵。服药后有好转继服前方10剂去茯苓、白术加防风、麻黄后自觉怕风、怕冷、关节酸楚明显好转。又继前方再服30剂病证基本消除,1年后随访未见反复。
【加减】
关节疼痛明显可加元胡20g、制草乌12g如肢体关节外肿胀明显可加薏苡仁30g、苍术20g关节酸楚加秦艽15g、防风15g
【证析】
该病产后洗冷水澡而引起关节肌肉酸楚疼痛,经取暖或活动及中西药后会缓解来院诊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疼是正确的。经一方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该病势已差不多后来就未治而反复。他的病证关节肌肉酸楚、麻木、怕风、怕冷表现以寒证为主不能用前方只能用风湿1号来加减。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川牛膝、狗脊、杜仲有补肝益肾,也是风湿]号方的主要药;附子性温补阳;黄芪、丹参、当归补益元气活血通络使停留肌肉筋脉间的寒气流走而去,脉络通畅牛地滋阴补肾祛风散寒;运用该方后很快达到治疗目的。
医案9、风湿三号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寒痹)
王某某女,29岁务农浙江余杭人,2008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
双侧肩及肩胛部酸、胀、麻、痛约3年。
【病史】
病人于3年前流产后没有忌凉开始双侧肩及肩胛部发酸、胀、痛感觉不舒服。当时到医院去治疗也讲不出个原因服过各种中西药以后就不管了。近2年来症状进一步加重气候变化受风受寒感到难受平时经常针灸推拿有所好转停后有反复经人介绍来本院。
【检查】
体型偏瘦检查合作,四肢关节未见红肿及压痛。肩及肩胛部有压痛和叩痛。血压120/80mmHg心率72次分,舌质淡红苔薄白,周边部红脉沉细。化验红细胞沉降率10mm/h,类风湿因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淋巴细胞百分比34%,抗“O”(-),心电图、肝功能正常。
【诊断】
中医诊断寒痹。西医诊断风寒湿性关节痛。
治疗
证属:风寒湿痹脉络不通。治宜:祛风通络,健脾利湿活血温阳。方用风湿3号方加减。
处方:黄芪30g、茯苓30g、白术20g、薏苡仁20g、丹参20g、当归20g、秦艽20g、桑枝30g、金银花12g、黄芩12g、菟丝子15g、桑寄生20g,10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后关节和肩胛部疼痛、酸、胀、痛有好转。但怕风怕冷症状还是比较明显。
在方一基础上去黄芩、当归、金银花加附子12g、麻黄10g、巴戟天15g、杜仲12g。2008年5月30日又服中药10剂。自觉酸、麻、痛已基本消除怕风怕冷症状有明显好转化验指标基本正常。后又继服中药30剂该病症消失,服药间无副作用。
【加减】
胃口不佳者加山楂20g、麦谷芽各15g;肢体怕风怕冷明显者可加干姜6片,或加大附子20~30g。腰部疼痛僵硬加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杜仲12g证析
该病例看上去比较轻,患者感到比较难受怕冷。经过反复治疗后也未见明显好转,自己的主观症状比较厉害实际化验是比较好的。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风寒湿停留于肌肉、筋脉之间,这些表现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使用3号方是本院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代表方,方中的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使升清降浊的功能增强;黄芪益气固本气充盈推动血液流畅,到达四肢;丹参、丹归、桑枝活血通络;桑寄生、独活、秦艽祛风湿、补益肝肾。有怕风怕冷阳虚的表现给予温阳的附子和麻黄、菟丝子、杜仲,服后病症见于明显好转。
医案10、风湿一号方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寒痹)
陈某某,女,55岁。2008年11月8日初诊
【主诉】
夜间怕风、怕冷7年余,以肩胛部为主。
【病史】
2001年夏天在水泥地上铺上凉席睡觉被冻醒过来,当初无什么症状以后秋天开始发冷、发凉要多穿衣服感到身体很热,出汗后肩胛部才舒服。平时总觉得衣着不够,但添了衣服周身又太热减少了肩胛部又很难受,白天穿着衣服时症状不明显。到晩晚上脱衣服睡觉即症状加重近1年来双肩胛范围有所扩大,同时左下腰及髋关节处有酸胀。经过各种治疗并未见有任何好转
【检查】
服降压药后血压14/100mHg,面部肤色正常肢体关节无红胂,心、肺拍片均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ⅹ光及CT有腰椎间盘突出。血液化验类风湿因子、抗及其他指标均正常。脉沉迟缓,寸口脉迟,舌质偏暗、苔白厚。阳虚生内寒。
【诊断】
中医诊断寒痹、风湿寒性关节痛。西医诊断:肌痛症
【治疗】
证属:阳虚邪入。治宜:温肾温阳、祛寒除湿。方用风湿一号方加减。
处方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狗脊30g、杜仲12g、附孑10g、川牛膝15g、黄芪30g、生地30g、丹参20g、当归20g、秦艽20g、防风15g、薏苡仁20g,10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配用水蛭粉2g次,天一次。六味地黄丸每次8g每天3次。
服药后病情稳定脉沉迟,舌质暗,苔薄白有味。继服前方中药去防风加茯苓30g、白术20g、附子12g。X光、CT提示椎间盘突出、怕风、怕冷好转,继服中药20剂加骨碎补20g、伸筋草20g;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症状消除
【加减】
骨质增生、疼痛明显者加骨碎补、红藤、丹参、伸筋草、白术腰痛明显者加补肾的药,也可加大剂量。
【证析】
夏天大多数人有把地拖干净睡在地上以此来求得凉爽。中医阴阳来分日为阳夜为阴。夜间以阴为主、阳为辅,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睡觉阳气慢慢的衰弱,阴气慢慢的昌盛在夜间阳虚外围不固的时候,地上的湿气、寒气就乘虚而入。该病人被邪气所侵入,邪气停留在肌肤当中,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异物一样流注肌肉和筋脉之间。在炎热的时候不起病,到秋季来临温度变化差异比较大的时候或寒冷时表现肩胛部怕风、怕冷、酸痛,以后逐年随着病症的发展而加重。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狗脊、杜仲、附子温肾温阳,提高身体的阳气;黄芪、丹参、当归益气固表活血通络秦艽、防风、薏苡仁祛风利湿:利用水蛭破除肌肉和筋脉中的邪气而达到治疗目的。
医案11:地玄参汤加减治风湿寒性关节痛(风痹)
陈某某,女,53岁,义乌稠江后城人。2006年8月10日初诊。【主诉】
肢体关节痛反复发作20余年。
【病史】
20年以前在来经时遭受大雨淋湿腰部冷痛,下肢酸痛。当时未见明显症状。以后逐年加重肢体关节酸痛、酸楚、麻木。于2006年3月开始膝关节处肿胀、压痛、下蹲困难,经过治疗后关节肿痛好转。中药祛风利湿,温肾、滋阴等方法治疗始终没有治愈。喜饮热品,腰部酸痛、怕风、怕冷,腰背酸,手足发热小便赤痛,肢体关节痛,但胃口好。
【检查】
体胖面部红润唇暗红腹部膨大,双侧下肢肿,压之凹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红细胞沉降率28mmh,类风湿因子阴性,餐后两小时血糖12.3mmoL,尿酸797μmoL/L,尿微量蛋白57mgL。
【诊断】
中医诊断风痹。西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
【治疗】
证属:湿邪内侵、肾阴亏虚。治宜:补肾补虚、调理筋脉。方用:生地玄参汤加减。
处方:生地30g、玄參20g、玉竹12g、青蒿30g、茯苓30g、麦冬12g、白术20g、薏苡仁20g、苍术20g、附子12g、干姜10g、木香10g、甘草10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酸枣仁20g、红豆杉20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六味地黄丸1瓶,1日2次。
服药后明显好转,自觉还存在着不适,下肢肿胀稍减。酸楚、麻木症状加重加用伸筋草20g、丹参20g中药20剂。服药后明显好转红细胞沉降率15m/h、血糖8mmo/L、尿酸437umo/L、尿微量蛋白35mg/.L在这样情况下自己又服中药后好转。
【证析】
病人经期下稻田割谷时淋大雨后腹部冷痛下肢酸痛,膝关节肿痛经治疗后好转。周身发冷手足心发热怕风怕冷,腹部冷痛,腰膝酸楚,小便短赤经过各种治疗方法均未见好转。也有些人会有尿酸高和血糖高,这也是我们西医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的效果有些人还可以的。方中的生地、玄参、麦冬、玉竹、青蒿以清虚热养阴为君药;茯苓、白术、薏苡仁、苍术除去身体中的湿邪、水湿以利通经络;干姜、附子、木香湿化助阳;甘草调匀各种药味;五味子、酸枣仁、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安神养血;红豆杉寒凉清热之品,有协同以上药物。
(0)

相关推荐

  • 20分钟缓解寒性风湿!

    20分钟缓解寒性风湿!

  • 风湿关节肿痛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晕.惊悸.食少脘闷.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等症.茯苓药性平和,既能健脾渗湿,又可扶正祛邪, ...

  • 大秦艽汤标准配方组成大秦艽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秦艽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具有祛风养血,清药性发药性发热通络的功效.主要用法:研为粗末,每服30克,煎水后服用.现多用饮片煎水后服用,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大秦艽汤标准配方组成 ...

  • 风湿一号方

    55岁的崔女士,是北京密云人.主诉:肩胛及背部怕风.怕冷10余年.病史:10多年前在肩胛及背部处怕风.怕冷,夏天天气热时不明显,天凉及冬天症状尤其明显,衣服多穿.注意保暖后可缓解.怕服用激素类药物,遂 ...

  • ​菟丝子治痹症:类风湿又称为不死的癌症,得病之人非常痛苦,一般药物很难彻底根治。

    有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退休都有七八年了,从退休以后,一直关节肿胀热痛,长年便秘,腰酸腿软,夜尿频多.  摸他脉象沉细,沉为阳虚,细为精亏,阴血不足.这老人家说,我服用温热壮阳的药来治风湿就会上火,所 ...

  •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中药.pd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中药. 背景技术  风湿.类风湿病中医称之为痹症,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 ...

  • 治关节疼,名家李斯炽留下一方!气血一升,关节不疼,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 ...

  • 风湿寒性关节痛,艾灸此穴,有效率竟然达到百分百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中医辨证常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等五种证型,临床治法较多,多采用理疗等方法. - - 膏肓灸法是中医针灸学中传 ...

  • 风湿寒性关节痛,艾灸此穴散风逐湿,扶正祛邪,有效率百分百!

    膏肓灸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 147例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传统膏肓灸法试治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 ...

  • 风湿寒性关节痛,如何艾灸?

    -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中医辨证常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等五种证型,临床治法较多,多采用理疗等方法. - - 膏肓灸法是中医针灸学 ...

  • ​风湿寒性关节痛别担心,艾灸这个穴位,百分百有效率***膏肓穴

    风湿寒性关节痛 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中医辨证常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等五种证型,临床治法较多,多采用理疗等方法. 膏肓灸法是中医针灸学中传统的特 ...

  • 风湿寒性关节痛,应艾灸哪些穴位好?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中医辨证常分为风重.湿重.寒重.风湿.寒湿等五种证型,临床治法较多,多采用理疗等方法. 膏肓灸法是中医针灸学中传统的特种 ...

  • 风湿寒性关节痛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病情加重.临床表现多以疼痛为主,受累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沉 ...

  • 独活细辛汤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20例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 ...

  • 风湿寒性关节痛,艾灸此穴,有效率百分百!

    艾灸密码 为您解密艾灸的前世今生,超全艾灸知识大普及.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虽好,切记不可盲目灸! - -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 左腿疼痛,遇冷加重,患者一派寒像,温阳却...

    左腿疼痛,遇冷加重,患者一派寒像,温阳却疼痛更甚,我却只加了几味药,就这样解决了患者的难题! 我们先看一下,患者之前用的方子:威灵仙,细辛,防己,秦艽,淫羊藿,附子,姜黄,甘草. 再看看患者的症状: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