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丨什么是“舞蹈语言”?再聊《永不消逝的电波》

编辑整理/ART四月

微博/@ART四月

图/来自网络

在·场丨与艺术交汇

四月常规栏目“在现场”更名为“在·场”,

将以更锐利的目光审视

当下艺术的“正在进行时”。

你将继续看到最新鲜的戏剧影视作品推荐,

也将看到四月的朋友们以他们的所思所学,

解读艺术和我们生活的时代。

本栏目开放投稿,详情见文末

「在·场」栏目更新后,我们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今天,四月将借由近几年的热门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共同学习和探讨“舞蹈语言”这个核心概念。

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推荐精选论文《舞剧中舞蹈语言特征初探》核心内容,帮助大家建立“舞蹈语言”概念。(论文可于ART四月官方社群获取,或于知网下载。)

第二部分,剧评赏析9月8日-10日,四月的学员观摩学习剧目选择了这部大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并邀bu请zhi大家分析作品中舞蹈语言的运用。

PART1:论文推荐

《舞剧中舞蹈语言特征初探》

张麟,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5

精选

四月自制思维导图,老艺能了

在舞剧中,“戏剧性”的意象性转化和表达即为舞剧中舞蹈语言的存在形态

这些语言首先不是生活的忠实模拟,而是戏剧性情感冲突经过编导提炼创造出来的意象性表达,即使是在情节性叙事性很鲜明的舞剧中也同样如此。

文中将舞剧中的舞蹈语言分为情节性语言、抒情性语言、形式语言三大类,在每一类别种又根据语言所要承担和完成的舞剧中限定的任务进行逐一分类。

一、舞剧中情节语言的特点分析

1、描绘动机是重点

对于舞蹈非语言化的艺术特征,其隐喻象征性自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属性,它是虚幻的而非真实 的。

模仿性舞蹈的象征性则是隐藏在情节和任务的行为中,而表现性舞蹈的象征性则是动作与情感的 结合。

在舞剧中,这种暗示情节和行为的动作我们称为“舞蹈化的哑剧”

2、虚实结合是方法(举例)

就拿《大梦敦煌》中,莫高冥思苦想构思画作为 例。这个过程编导用一段独舞来呈现。

在整个过程中,“作画”的行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这一行为却被变化成各种作画的情态,虚化为各种情感意象让观众跟随者主人公通过想象来感受莫高作画的过程。

3、展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是目的(举例)

由舒巧和应萼定创作的舞剧《玉卿嫂》以独特的舞蹈语言著称。在这个作品中常常看到编导出人意料、与众不同的大胆设计和语言处理。

例如剧中当玉卿嫂发现自己准备托付一生的庆生有了新欢时,玉卿嫂的动作选用了极为普通的圆场台步,但这台步不是直接的使用,而是经过编导的大胆处理,编导用台步绕圈的动作,从绕着树转小圈到绕着人转大圈,并与庆生、金燕的静止形成对比,表达出这位清高的女性,被羞辱、被欺骗、她深信不疑的爱情被亵渎后的愤怒痛哭和强忍痛楚的内心纠结。

二、舞剧中抒情性语言的特点分析

1、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挖掘潜台词

2、营造环境氛围,制造情感意象

三、形式语言

形式,就是艺术符号的表现方式,也是艺术语言 的传达方式。

在舞剧中,形式是编导传递情感意象的主要手段,已有的语言文本,必须通过恰当的舞蹈形式呈现出来。

形式直接产生语言,产生意象,产生表达的功能。而这些形式本身也是由一个个动作造型组接、变化而成。

*本文所举作品可作为经典例子自行补充学习。

PART2:剧评赏析

本期剧评主题:

请阐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舞蹈语言的运用

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用舞蹈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方式,其主要目的不在叙事,而是通过凝练化了的戏剧情节来抒发情感,体现舞蹈艺术之本体特点和优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舞剧逐渐摆脱西方古典芭蕾舞剧模式的影响,一直在探寻舞剧艺术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表现特性。

出自论文《舞剧中舞蹈语言特征初探》

作者:LHY

1) 舞蹈语言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刚开场时,简单的一连串几个小跳,就描绘出了卖花姑娘七月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一段依靠与道具黄包车的舞蹈,就描绘出了地下党人黄包车夫的沉稳与实干。

2) 舞蹈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与思想

舞蹈艺术比其他艺术对表现人物的情感与思想更有优势,依靠的就是舞蹈语言的优势。在小裁缝被杀害以后,李侠追忆自己与裁缝铺里两个人的往昔的那段三人舞,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在小裁缝为营救自己牺牲以后,李侠的心痛。

3) 舞蹈语言描绘着人物行动的环境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有两处经典的舞段:“晨光曲”和“旗袍舞”,“晨光曲”中虽然没有写实的布景,但通过舞蹈演员们的舞蹈语言,将上海的早晨,每家每户的女主人生煤球炉开启一天崭新生活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旗袍舞”中,演员用舞蹈语言化身橱窗旗袍模特,兰芬与柳妮娜穿梭其间斗智斗勇,让观众感觉到犹如在裁缝店中身临其境。

4)相似的舞蹈语言辅以其他艺术表现手段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

全剧中有三段李侠与兰芬的双人舞让我印象深刻,三段双人舞中基本都是托举动作的组合,但因为配以的音乐不同,产生了不一样效果。第一段双人舞发生在上半场,音乐温馨舒缓,表现出的是两人相濡以沫的生活,第二段双人舞在下半场,音乐澎湃,表现了在战斗开始前,两人回忆起相识到相知的点滴坚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第三段双人舞在裁缝铺出事以后,音乐凄美,表现出的是两人生离死别前的煎熬。

作者:YF

舞蹈语言是由一系列能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舞蹈动作构成。它是从社会生活、人的情绪状态、自然现象中提炼加工,使之美化、节律化、造型化后形成的。

想从《电波》中的群舞方面说说,旗袍群舞,特务的雨中带伞群舞,整齐度高带来的流动性就更加自然。上海女人的风韵和特务的行列前进都是自然生活中存在,但经过提炼,通过群舞的编排,即增加了日常生活的观赏性,也加强了感情抒发。

同时夫妻二人分离前的双人舞,把日常生活中的拥抱,推搡,争执提炼且与舞蹈动作再融合。它是舞蹈作品中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最基本手段。

印象很深刻的还有伴随着《渔光曲》的弄堂旗袍裙舞,将上海女人的优雅呈现在舞台上,令观众仿佛身临当时的上海,江风裹着韵味而来。

舞蹈语言主要可分为抒情性和叙事性两种。

抒情性舞蹈语言的功能是抒发人物思想感情,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电波》中多次出现雨夜中行人匆匆撑伞行走在大街上的情节,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配合舞台调度,也渲染了情绪,营造了紧张气氛,更体现出黑暗政治环境下的压抑,暗示了主人公的心情。

叙事性舞蹈语言的功能是描写人物行为,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矛盾冲突。兰芬在面包车上打死特务的片段,运用了表情,肢体语言,和一些细碎的舞蹈动作,准确、真实、快速地表达出了角色的纠结和恐慌。

作者:LZY

“舞剧是以舞蹈动作为载体而展开的情感内涵的戏剧性呈现。因此,’舞’是核心,’舞蹈的戏剧性呈现’是其本质,在此基础上一切手段和形式都要为其可舞性服务。” (《舞剧表现形式的开掘与创新—评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张麟(文)、武奕彰(图),《舞蹈》,2019.02 )

由此可见动作的动机和语汇的精准刻画是其内核。

在舞剧上半场李侠与伪装成秘书助理的特务刘妮娜 、特务小记者在电梯中的一段三人舞兼顾了叙事和抒情,在禁闭狭小的空间中,三个人肢体上通过彼此不断的缠绕、躲闪、交错,三人间你来我往,剑影刀光,将他们各怀心事的内心以意象化的手段呈现出来。

《电波》在多变的时空所呈现的舞台意象和戏剧性,运用心理化的时空作为艺术的支撑点营造了谍战风雨,丰富了空间的流动性和舞蹈的表现层次 。

*版面所限,只刊登了部分文章,其他剧评也非常优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