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章,在对中庸之道方方面面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转向实际,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榜样上来,这就是孔子的风范。

作者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这句话,简要而又深刻地指出了孔子学说的历史渊源,以及它的广泛适应性。“祖述尧舜”就是说,从远处来看,孔子是效法、遵循尧、舜之道。“宪章文武”就是说,从近处来看,孔子是以文王、武王为典范。“律”字,指遵循。“袭”字,指符合。“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的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

接下来,作者以天地、四时、日月的功用比喻孔子的崇高德行。他说:“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音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覆帱”的“帱”字,读四声,“覆帱”,就是覆盖。“错行”的“错”字,指交错。“错行”,就是交错运行,流动不息。“代明”的“代”字,指代谢,更替。“代明”,就是交替光明,循环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的德行,“就好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

再下来,作者又以天地的伟大来衬托孔子的伟大。他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所谓“敦化”,是指天地使万物敦厚纯朴的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春风化雨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本章以孔子为典范,盛赞他思想的广博深远和德行的崇高伟大。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圣人,其地位和影响是无与伦比的。而到了近代,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学遭受了长时间的批判甚至否定,致使好几代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满脑子都是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要完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依然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有位持批孔立场的网友曾经责问我,孔子一生有感人事迹或者人民信服的道理吗?我当时的回答有些浮浅。再读《论语》、《大学》和《中庸》,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的认识。孔子一生的感人事迹很多,人民信服的道理也很多,否则他和他的学说不可能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和中华民族之魂,并且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中,孔子大约处于前2500年与后2500年之间。他在世时虽然政治上不得志,但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孔子一生的突出成就,大致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阐发其中的精神,寄寓自己的理想,集上古文化之大成,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使中国的古代文献得以保存,除《乐》失传之外,其余五部经典成为延绵不绝的中华文化之根脉。

第二,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为实现教育的平民化开辟道路,形成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儒家学派,提振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开启了百家争鸣之先河。这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鼻祖苏格拉底相比,不但毫无逊色,而且独具光彩。孔子成为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创立以“仁”为体,以“礼”为用的学说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对于中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其深邃的眼光折服世人,被世界公认为黄金定律,书写在联合国大厅里,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把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德才兼备的君子,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躬身示范,身体力行,培养了众多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人格的杰出人才,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通过周游列国,扩大了儒家学派的影响,使许多出生平民的优秀弟子为各国诸侯所用,打破了政治由贵族阶层垄断的情势,为后世逐步形成布衣卿相的政治传统打开了局面。

第五,孔子去世以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辑而论纂”(《汉书·艺文志》)所形成的《论语》,被奉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是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是传统社会中国人必读的圣贤书。及至今天,也是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代文化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以它含蓄隽(音juàn)永的语言,感染和影响着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尤其是从《论语》中生发出来的那些千古流传的成语典故,2500多年来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中,闪耀在浩如烟海的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乃至启蒙读物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穿透力和感染力,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引用。

综上所述,孔子以其一生的事迹和风范,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成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摸。

附:

【原文】

仲尼祖述(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尧舜,宪章(宪章:遵从,效法)文武;上律(律:符合的意思)天时,下袭(袭:与“律”近义,也是符合之意)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覆帱:覆盖。帱,音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错行:交错运行,流动不息),如日月之代明(代明:交替光明,循环变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敦化:使万物敦厚纯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0)

相关推荐

  • 中庸研读第17讲:第30-31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7讲:第30-31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30-31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孔子的圣德及敦化作用.理解圣人的五种美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 ...

  • 《中庸》导读(九)

    第二十九章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 ...

  • 《中庸》注释(三十五)

    [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唯天下至圣为能 ...

  • 语音版《孟子》赏析(29)君子有三乐

    <孟子>赏析(29)君子有三乐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十六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十六节,节选自<尽心上>,孟子阐述君子的"三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三章,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借以阐发作者的观点. 作者引用<诗经·卫风·硕人>说:&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二章,承接上章所言至圣之德,讲至诚之道.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一章,阐述圣人的品格及其深远影响. 首先,作者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圣人的品格.其一,"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九章,是对"居上不骄"的阐释和发挥.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国君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王天下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八章,承接上章"为下不倍(背)"加以引证发挥. 作者首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愚而好自用,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七章,讲学习圣人之道,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对圣人之道的赞美."大哉圣人之道!洋洋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5)至诚无息

    <中庸>赏析(25)至诚无息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六章,从天地运行变化的角度,阐述诚的功用.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天地之道,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4)诚者自成

    <中庸>赏析(24)诚者自成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五章,是从人道的角度论述"诚",说明诚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 ...